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建立老年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病人778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Ⅲ级。收集病人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记录苏醒延迟发生情况。对有意义的计量资料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其最佳截断值转变为分类资料。所有特征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估预测模型的识别、校准和临床实用性。内部数据验证采用自举验证计算校正的C指数。结果:最终共纳入718例老年病人,66例发生苏醒延迟,发生率为9.2%。预测列线图中包含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74岁、术前MMSE评分≤25分、术前Fried表型评分≥3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中低血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45(P<0.01)。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分辨力,C指数为0.750(95%CI:0.679~0.821),且校准良好,在内部验证中校正C指数达到0.743。决策曲线分析表明,Nomogram模型预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风险阈值为2.0%~81.5%,此时增加...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究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RORγ)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RORγ敲减细胞系,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效率;MTT、克隆形成、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TIMER 2.0数据库分析RORγ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RORγ基因的敲减增强了结肠癌细胞的活力(F值=157.40,P<0.01)、克隆形成能力(F=61.35,P<0.01)、迁移能力(F=13.00,P<0.01)、侵袭能力(F=21.26,P<0.01)和划痕愈合能力(F=877.2,P<0.01),抑制了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促进了波形蛋白(vimentin)和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的表达; TIMER 2.0数据库分析显示结肠腺癌(COAD)组织中RORγ的表达水平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结论 RORγ表达的下调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3.
姚远  李宝  潘晓飞  刘锐  李栋梁   《四川医学》2023,44(1):1-6
目的 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模式在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6例高危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新辅助放化疗(nCRT)组(56例)和TNT组(50例),所有患者经辅助治疗后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比较两组临床完全缓解(cCR)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放化疗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术后无病生存时间(DFS)。结果 TNT组患者治疗后cCR或pCR率为34.00%(17/50),明显高于nCRT组患者14.29%(8/56),两组间TRG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TNT组达到TRG 0级(pCR)比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NT组CEA、CA125水平明显低于nCRT组(P<0.05)。随访时间12~52个月,nCRT组有11例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12例出现局部复...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分析下肢血管超声参数联合炎症指标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创面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0例DFU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VSD治疗,术后约2周根据创面愈合评价标准评估创面愈合情况,分析影响患者创面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约2周患者愈合38例、好转51例、无效21例,创面愈合有效率为80.91%(89/110)。创面愈合有效与无效患者间Wagner分级、CRP、NLR、ABI、管腔内径、BMI、ALB和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60.22 mg/L、NLR>8.85、ABI≤0.605、管腔内径≤1.505 mm是导致创面愈合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CRP、NLR、ABI、管腔内径单独预测创面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771、0.813、0.716,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明显高于单项指标。将CRP>60.22 mg/L、NLR>8.85、ABI≤0.605、管腔内径≤1.505 mm各赋值为1分,110例患者中评估为0分患者创面愈合有效率为100.00%(39/39),1分为96.55%(28/29),2分为 77.78%(14/18),3分为45.45%(5/11),4分为23.08%(3/13)。结论 术前CRP、NLR、ABI、管腔内径4项指标有助于预测DFU患者VSD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联合评估能够明显提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双嘧达莫片,3.0 mg/(kg·d),平均分3次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玉屏风颗粒,3~8岁,3次/d,半袋/次,8~12岁,3次/d,1袋/次。两组患儿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TLT1)、白细胞介素(IL)-9、IL-21、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的80.95%更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皮肤紫癫、腹痛、关节症状、肾脏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LT1、IL-9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TLT1、IL-9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h17、Th17/Treg水平低于治疗前,Treg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h17、Th17/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联合双嘧达莫片可用于儿童过敏性紫癜,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平衡,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SMAD家族(Smad)通路在骨形态蛋白(BMP)-2诱导的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前磨牙hDPSCs分为空白组、荧光蛋白(GFP)组、BMP2组(80 ng/ml)、BMP2+ERK通路抑制剂(U0126)组(80 ng/ml+25μmol/L);空白组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GFP组转染重组腺病毒空载体溶液作为对照,BMP2组转染BMP2重组腺病毒溶液,BMP2+U0126组在BMP2组基础上加入U0126溶液进行干预培养。各组均培养7 d后,用CCK-8检测hDPSCs细胞的增殖能力;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及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其分化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MP2、Runt转录因子蛋白(Runx)2、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骨唾液蛋白(BSP)基因表达;用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RK1/2及其磷酸化(p)-ERK1/2、Smad1/5/8及其磷酸化蛋白(p-Smad1/5/8)、Runx2、DSPP、BS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DPSCs分离培养的第3代...  相似文献   
127.
128.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麻醉中(CD)产妇发生低体温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实施CD产妇196例临床资料,在麻醉中发生低体温98例产妇为低体温组,非低体温98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CD麻醉中产妇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腰麻,麻醉后体温<36.75℃,术中产妇体液丢失量>980ml,没用采取主动保温,主动保温持续时间<30min,没有采取输液加温,进入手术室室温≤23℃,术中室温≤23℃是影响CD麻醉中产妇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准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C指数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和0.852,提示列线图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良好一致性。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腰麻,麻醉后体温<36.75℃,术中产妇体液丢失量>980ml,没用采取主动保温,主动保温持续时间<30 min,没有采取输液加温,进入手术室室温≤23℃,术中室温≤23℃...  相似文献   
129.
程桐花  朱贞祥 《安徽医药》2011,15(10):1302-1303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疣状胃炎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52例)、B(34例)两组。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药物根除治疗。B组只予HP药物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疗效果,24周时疣状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HP根治率无明显差异,4周和24周疣状病变治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HP疗法较单药物抗HP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0.
陈本鑫  黄诚  余有声 《安徽医学》2013,34(7):917-920
目的初步探讨肝门右切迹参照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9例LC术中采用肝门右切迹参照法和375例未采用肝门右切迹参照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胆道损伤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同样方法进一步分析比较151例有肝门右切迹患者且采用肝门右切迹参照法和151例无切迹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采用肝门右切迹参照法组和未采用肝门右切迹参照法组之间比较,前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中转开腹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胆道损伤发生例数虽不符合统计学处理条件,但患者是受益的,另外有切迹且采用肝门右切迹参照法组和无切迹组之间比较,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结论在LC术过程中应用肝门右切迹参照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中转开腹率低、胆道损伤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