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72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胰腺的灌注模型,探讨胰腺移植供体胰灌注过程中开放门静脉为灌注液流出道对供体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供体胰腺灌注过程中,实验组开放门静脉为灌注液流出道,对照组开放肝后腔静脉(右心房)为灌注液流出道.两组均用UW液作为灌注保存液,分别于灌注冷保存后6,10,14h(n=24),切取胰腺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P-选择素(P-selection,P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对照组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以及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均较明显,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组织损伤愈发严重.实验组胰腺组织损伤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移植供体胰腺灌注过程中,早期开放门静脉相对于开放肝后腔静脉为灌注液流出道,能够减轻灌注损伤,对供体胰腺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51例SAP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48h内行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组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AMY)、肝肾功能、碳酸氢盐(HCO3-)、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等指标并观察症状消失时间、血液净化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其余23例及治疗组2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两组治疗后AMY、肝肾功能、HCO3-、CRP、TNF-α、IL-6等指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MY、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腹胀消失时间外,治疗组腹痛、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血液净化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SAP能及时清除炎性因子,尽早使血液内环境得到稳定,避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降低SAP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SAP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与血糖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连续登记2010年9月~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的临床资料,并按急性卒中影像学DWI分型将急性脑梗死进行分型并分析与血糖的关系。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88例患者中,单发梗死病灶68例(36.2%),其中皮层梗死4例(2.1%)、皮层-皮层下梗死20例(10.6%)、大穿通动脉梗死28例(14.9%)、小穿通动脉梗死16例(8.5%);多发梗死病灶120例(63.8%),其中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44例(23.4%)、双侧前循环多发梗死12例(6.4%)、后循环多发梗死40例(21.3%)、前-后循环多发梗死24例(12.8%)。其中原有糖尿病史36例(19.1%),新发现糖尿病14例(7.5%),糖调节受损21例(11.4%)。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各亚型与高血糖的关联分析χ2=14.83,P=0.020,r=0.152。各亚型糖代谢异常频率差异的比较χ2=17.79,P=0.000。各亚型糖化血红蛋白异常频率差异比较χ2=35.57,P=0.000。结论不同部位的急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关联性,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或已经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在预防和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44.
背景与目的:miRNAs是一类小分子RNA,参与转录后调控.前期研究结果显示,hsa-miR-491-3p在肺痛和肾痛组织中高表达,目前鲜见其功能研究的报道.本研宄旨在探讨以hsa-miR-491-3p为靶标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合成以hsa-miR-491-3p为靶标的反义寡核苷酸和随机对照序列,转染NCI-H446细胞.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组1)、空白转染组(组2) ⑺婊?对照组(组3)和反义寡核苷酸组(组4).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筛选最佳作用浓度,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转染反义寡核苷酸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最佳作用浓度为0.5 μmol/L.Hoechst33258染色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6.67±0.58)%、(7.00±1.00)%、(6.67±1.53)%和(26.33±1.53)%,组4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前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44±0.60)%、(2.59±0.85)%、(2.62±1.11)%和(5.22±0.40)%,组4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前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划痕实验显示各组细胞24 h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96.88±39.13)、(163.06±21.28)、(225.49±23.42)和(77.41±6.07)μ m,组4细胞的迁移距离小于前3组(P<0.05),迁移能力减弱.结论:以hsa-miR-491-3p为靶标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NCI-H44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降低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5.
患儿,男,9月龄。因“发热伴皮疹1d”于2006年1月22日入院。患儿1d前出现发热,当时测T39.0℃,无咳嗽,无吐泻,在家口服退热药(布洛芬混悬液)2次,体温有所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来门诊。当时查体发现胸背部皮肤有散在红色斑丘疹,给予头孢克罗、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体温退而复升,皮疹未见消退,1月23日住院治疗。患儿病后精神稍差,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6.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循证医学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构建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慢性病全科医学防治综合体系,建议把循证医学作为慢性病防治的“安全线”,将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科学综合,全面提高慢性病社区防治的本益比。  相似文献   
47.
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多所医学院校正将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教学模式引入医学生的教学培养中,但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并非十全十美,通过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病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预后(EPSILoN)评分与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112例为研究组,同期仅接受含铂双药化疗的NSCLC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根据EPSILoN评分将患者分为好组(0分)、中间组(1~2分)及差组(3~5分)。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与免疫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PSILoN分组差、有肝脏转移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4为影响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EPSILoN分组差、NLR>4为影响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5)。研究组中EPSILoN评分好组、中间组及差组PFS和OS均依次降低(P<0.001)。结论 EPSILoN评分与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呈负相...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在平衡组间基线变量后,评价放射治疗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对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有效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SEER数据库中登记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PTW)对放射治疗和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平衡。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5547例,其中接受放射治疗者4422例、接受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治疗者1125例。在接受放射治疗的4422例患者中,光束辐射(BR)组1155例,放射性植入物(RI)组2608例,放射性同位素(RIT)组659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逆概率加权前后,放射治疗组患者的预后均高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组(P<0.000 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种族、性别、多灶性、是否为首要恶性肿瘤、婚姻状态、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年龄、眼别、诊断确认、放射治疗方法等混杂因素后,与放射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放射治疗组患者的特异性死亡风险为HR=4.385(95%CI=3.542~5.428)。...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