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566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2篇
中国医学   39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Endobutton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应用Endobutton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7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4~45岁,平均35岁.根据Young骨盆骨折分型:APCⅡ型6例,APCⅢ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 13 d,平均8d. 结果 本组7例患者耻骨联合复位均满意,固定坚强、牢固,术后测量耻骨联合距离为4~5 mm.7例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根据陈坚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1例患者出现耻骨联合后区轻微疼痛. 结论 Endobutton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及能术后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围生儿脑损伤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产科确诊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脐血中的IL-6、IL-4、IL-10、IFN、TNF-α含量;结合临床症状和胎盘脐带病理学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30例)和对照组(非绒毛膜羊膜炎,43例)。检测IL-6、IL-4、IL-10、干扰素(IF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血清、脐血中的含量。结果该院同期妊娠妇女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9.6‰,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3.9‰,而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41.1%;观察组及围生儿脑损伤组血清、脐血中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无脑损伤组(P0.05);观察组及围生儿脑损伤组血清及脐血中IL-4、IL-10含量均较对照组与无脑损伤组低(P0.05);IFN水平在4组血清及脐血中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发生围生儿脑损伤9例;对照组发生围生儿脑损伤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血清、脐血中IL-6、IL-4、IL-10、TNF-α水平变化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有关,围生儿脑损伤组细胞因子变化与绒毛膜羊膜炎一致,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围生儿脑损伤发生率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围生预后。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并发溶血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hemolysis,elevated liver function and low platelet count,HELLP)综合征炎症指标的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SPE患者52例,根据是否并发HELLP综合征将其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并发HELLP综合征,对照组无HELLP综合征。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指标。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SPE并发HELLP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评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WBC、NLR、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0±3.3)×109/L vs(9.3±2.4)×109/L,t=3.413;(5.43±1.67) vs(4.27±1.27),t=2.347;31.10(1.13~88.93)mg/L vs 5.38(0.50~17.99)mg/L,Z=–4.806;8.8(3.4~14.5)pg/ml vs 6.6(2.7~10.2)pg/ml,Z=–2.136;8.4(6.0~10.9)pg/ml vs 5.8(2.1~9.7)pg/ml,Z=–4.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L–4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41±0.65)pg/ml vs(3.00±0.92)pg/ml,t=–2.505;(2.37±0.63)pg/ml vs(3.24±0.76)pg/ml,t=–4.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NLR、hs–CRP、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及IL–10水平的降低是SPE并发HELLP综合征的部分危险因素[校正后OR值(95%CI)分别为1.435(1.108~1.859)、1.466(1.034~2.078)、1.283(1.082~1.523)、1.317(1.029~1.686)、2.538(1.420~4.535)和6.663(1.912~23.004),P均<0.05]。结论 在SPE患者中,WBC、NLR、hs–CRP、IL–6和TNF–α水平的升高及IL–10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并发HELLP综合征的部分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消化科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14天,后予序贯服用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蒲翘异功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评价疗效。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对胃镜下治愈并根除Hp的患者随访4个月,评价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Hp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0.71%,对照组3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疗效观察组痊愈率4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率33.33%,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个月后溃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溃疡痊愈14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7.14%;对照组痊愈10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环氧合酶2(COX-2)、中间核转录因子(NF-кBp65)和三叶因子(TFF3)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得食痛减、四肢乏力、肢冷畏寒、纳呆食少症状积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过程中,2组间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肝、肾功能,血、小便、大便常规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Hp相关性胃溃疡,其Hp清除率与单纯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虽无明显变化,但能降低Hp感染的远期复发率,不同程度改善脾胃虚寒证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胃溃疡治愈率,降低胃溃疡远期复发率,有效降低COX-2、NF-кBp65、TFF3肿瘤风险因子表达水平,且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5.
黄彬炜 《新中医》2021,53(14):104-107
目的:观察清热利咽方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肺胃热盛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3例肺胃热盛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咽方辅助治疗,治疗7 d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均较低(P0.05)。结论:清热利咽方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肺胃热盛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较单纯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更好,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逐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8 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 例与对照组43 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益气活血逐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对比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93.33%,优于对照组76.74%(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纤维蛋白原(FIB)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FIB 水平及血清IL-6、TNF-α 水平均较低(P<0.05),PT、APTT 均较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逐瘀方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7.
高楚楚  陈浩波  胡欣欣  徐道芬 《新中医》2021,53(19):138-142
目的:探讨增膜助孕汤联合针刺治疗对肾虚血瘀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 例肾虚血瘀型不孕症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A 组) 和对照组(B 组)。B 组用阿司匹林片治疗,A 组在阿司匹林片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增膜助孕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下血流及双侧子宫动脉血阻力指数(RI)、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 值、妊娠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 组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内膜厚度较B 组增厚(P<0.05)。2 组治疗后内膜较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内膜形态与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 组内膜A 型率较多,C 型率较少,内膜形态优于B 组。治疗后,A 组子宫内膜RI 及S/D 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B 组治疗后子宫内膜RI 及S/D 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A 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RI 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S/D 值较B 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双侧子宫动脉RI 及S/D 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RI 及S/D 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RI 较B 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S/D 值较B 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及随访半年的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西药阿司匹林片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增膜助孕汤联合针刺疗法,能够增加肾虚血瘀型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优化内膜形态,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及子宫动脉下血流阻力水平,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瞳孔直径(PD)和镇痛指数(PTi)在不同手术操作刺激下预测疼痛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38例,男女各1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记录术中SPI、PD、PTi、BIS、MAP、HR的变化,并将气管插管、切皮、气腹建立、气腹撤退这四项操作前1 min和操作即刻的差值定义为基础波动值,并将操作即刻后2 min内的最大值与操作即刻的差值定义为波动幅度(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Δ的预测效能。结果所有指标在4个手术时间点间的基础波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指标的Δ值在气管插管时均明显大于气腹建立时(P<0.001);SPI、PTi、MAP、HR的Δ值在气腹建立时明显大于切皮时(P<0.001);SPI、PD、PTi、MAP、HR的Δ值在切皮时明显大于气腹撤退时(P<0.001)。SPI的Δ值/基础波动值在气管插管、气腹建立、切皮时明显大于PD、PTi、BIS、MAP和HR(P<0.001),但在气腹撤退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I和PTi的Δ值诊断手术操作刺激始终具有高度准确性,且高于BIS、MAP和HR,而BIS仅有低度准确性。结论 SPI、PD、PTi均为良好的疼痛监测指标,而SPI诊断准确性极高,可能是最佳的疼痛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引起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方法,监测2013年4-12月全省26所医院收治的1 156例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出血量、ASA评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持续时间等因素对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 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58例,感染率为5.02%,感染部位居首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占37.93%,其次手术部位感染占10.34%;年龄>80岁的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是<80岁患者的2.25倍(P=0.08),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的2.07倍(P=0.031),手术持续时间>3h可使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4.42倍(P<0.001)。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尤其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年龄大、有基础疾病、术前住院时间长、术中手术出血量大、手术持续时间长可明显增加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2010-2012年64431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 3年共发生医院感染2636例,医院感染率为4.09%(2 636/64 431);感染部位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综合ICU、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为感染高发科室;革兰阴性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占52.48%(689/1 313).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务人员培训、规范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