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消黄散对实验性黄疸大鼠N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黄散对实验性黄疸大鼠NO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灌胃异硫氰酸萘酯(ANIT)中毒制备大鼠黄疸模型,不同剂量消黄散为治疗组,与思美泰对照,观察血清NO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酸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消黄散和思泰都能显著改善NO及各项指标,结论:消黄散能降低NO水平,抑制其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与胆汁淤积的相关关系,促进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肝功能及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DNA测序对238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患者的HCV—RNA载量和肝功能。结果DC—SIGNR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不显著。携带7等位基因的患者,其HCV—RNA载量水平低于携带9等位基因的患者(P〈0.05)。此外7/7组基因型的患者其HCV—RNA载量水平低于9/7组基因型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CV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GN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但与肝功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53.
我们对中国南方株HGVNSS部分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并将其插人质粒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AMy-RT为Promegs公司产品,限制性内切酶、Klenow酶及T4DNA连接自购自BOehrilluerMannheim公司,质粒pUcl吕与*HSQ菌由中山医科大学分子医学中心提供,质粒PQE30与M15菌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所提供。2.HGVNSS的分子克隆与测序:经计算机分析HGV基因编码蛋白质阅读框架及抗原表位,选择NSS区抗…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不明病因感染性疾病DNA病毒性病原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DNaseI-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将患者血清过滤后,经DNase I处理去除血清中内源DNA。Csp6.I酶切病原DNA,加接头分子,并以接头分子为引物非特异扩增病原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DNaseI处理血清中内源DNA不会降解病毒DNA;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血清中外源DNA得到多个DNA片段;将所有PCR产物测序,序列与已知病原D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应用DNaseI处理及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方法可以检测DNA病毒性病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恢复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IN^+T细胞中的CIN^+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Foxp3的表达。统计分析外周血中CIN^+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数与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CIN^+T细胞中CIN^+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数在慢性活动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高于乙型肝炎恢复组(P〈0.05)。Foxp3在慢性活动型肝炎组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P〈0.05)。外周血HBeAg(+)患者Treg的比例数高于血清HBeAg(-)患者Treg的比例数(t=1.67.P〈0.05)。患者外周血CIN^+CD25^+Foxp3^+Treg的比例数与血清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 CIN^+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及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肝功能及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DNA测序对238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患者的HCV-RNA载量和肝功能.结果 DC-SIGNR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不显著.携带7等位基因的患者,其HCV-RNA载量水平低于携带9等位基因的患者(P<0.05),此外7/7组基因型的患者其HCV-RNA载量水平低于9/7组基因型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CV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CN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 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但与肝功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以及乙肝两对半(HBVM),探讨HBV-LP与HBVDN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检测354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HBV-LP、乙肝前S1蛋白(Pre-SlAg)以及乙肝两对半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1)在290份HBV DNA阳性标本中HBV-LP的阳性率(88.62%)明显高于乙肝病毒前S1的阳性率(48.97%),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HBV-LP吸光度值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39;(3)在HBeAg阳性和阴性标本中,Pre-SlAg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HBV-LP和HBV DNA.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HBV-LP与HBV DNA有良好的正相关性,HBV-LP检出与HBV DNA的符合率高于Pre-SlAg,HBV-LP检测可以用于反映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58.
我们采用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HBV多聚酶基因YMDD变异,并将其与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了去除C末端的HBV核心抗原和前S1抗原融合蛋白,经免疫印迹试验表明其具有特异抗原反应 性[1]。进一步用该融合抗原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产生情况。 一、材料与方法 1.重组型HBV核心前S1融合蛋白疫苗(HBV CS1)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初步建立全血细胞中CD+70CD+19的流式检测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70CD+19细胞的表达,比较其在肺结核患者(55例)、结核潜伏感染者(27例)及健康对照者(57例)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核患者全血中的CD+70CD+19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结核潜伏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分别绘制ROC曲线评价CD+70CD+19细胞的诊断效率,在分辨结核病人和健康者时,敏感性92.7%特异性89.5%;在分辨结核病人和潜伏感染者时,敏感性85.5%特异性79.2%。结论 CD+19B细胞CD+70的表达适用于肺结核的诊断及结核潜伏感染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