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72篇
预防医学   16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4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和心指数(cardiac index,CI)为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60例行择期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年龄在65岁至80岁之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SVV为导向的GDT组(30例)和以中心静脉压为导向(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的C组(30例),监测围术期两组指标,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max)、动脉血气分析等,评价以SVV为导向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在改善患者术后转归方面是否优于传统的以CVP为指导的液体管理策略。结果 GDT组单肺通气结束前10分钟以及双肺通气后送ICU前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术中胶体输入量、术中输液总量,GDT组显著少于C组,术中尿量及术后拔管时间,GDT组也显著少于C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肺水肿、肺不张、再插管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DT组,余无特殊。  相似文献   
32.
嵌甲是临床常见的手足疾病,主要是指甲修剪不当、长期挤压、摩擦等导致甲板外侧缘嵌入甲周组织,加之足部卫生状况差,引起甲周组织充血、水肿、疼痛,形成嵌甲型甲沟炎[1-2]。临床治疗嵌甲性甲沟炎主要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保守治疗、局部切除或拔甲为主[3],但治疗不彻底,易反复,治疗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体验。由于局部切除或拔甲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以Winograd术式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浙江萧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PICC置管的15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患儿置管24 h内均经胸片拍摄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测量胸片上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并获取置管当日体重数据,对患儿PICC置管情况及置管静脉分布进行描述,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置管静脉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结果 150例早产儿中,有89例(59.33%) PICC置管导管尖端达到最佳位置,28例(18.67%)导管置入过深,12例(8.00%)导管置入过浅,21例(14.00%)导管路径异常;其中贵要静脉最佳位置到位率最高(66.22%),贵要静脉置入过深发生率也最高(22.97%),大隐静脉置入过浅发生率最高(20.00%),头静脉路径异常发生率最高(32.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产儿PICC不同置管静脉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均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PICC不同置管静脉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均有一定线性关系(均P<0.05)。 结论 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较高,且在不同置管静脉中异位情况分布有一定差异,临床应结合早产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置管静脉;早产儿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相关,可以用来指导PICC置管,但具体回归方程有待临床进一步校验。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体基因(SLC1A1)与中国汉族人群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25例患者(OCD组)和125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SLC1A1基因的3个位点(rs301430、rs301434、rs301979),分析这些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以及单倍体与OCD之间的关系。结果: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OCD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性别分层分析,相较于对照组,女性患者rs301979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5,P=0.019;χ2=7.331,P=0.007),而男性患者中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位点单倍体T-A-G在2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P=0.013)。结论:SLC1A1基因rs301979位点可能是女性OCD的易感基因位点,rs301430、rs301434、rs301979的单倍体T-A-G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OCD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近年杭州地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优势肠道病毒(EVs)及其血清型以及流行特征和易感人群。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本地区2 164例发热伴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咽拭标本,采用EVs通用引物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s核酸,阳性标本采用EVs VP1/VP2基因通用引物的套式PCR扩增后测序分型。分析患儿性别、年龄、感染的优势EVs及其血清型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 164 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有508 例(23.5%)EVs核酸阳性,其中290 例成功测序分型。检出的EVs中,柯萨奇病毒A 组(CoxA)和B 组(CoxB)分别占75.2%和11.7%、EV71占8.9%、埃可病毒(Echo)占4.1%,CoxA检出率高于CoxB、EV71和埃可病毒(P<0.05)。在检出的CoxA中,CoxA6(39.5%)和CoxA10(33.0%)检出率高于CoxA16、CoxA4和CoxA2(P<0.05)。1~3 岁男性儿童是EVs易感人群(P<0.05),其中男性儿童易感CoxA6、女性儿童易感CoxA10(P<0.05)。结论 EVs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柯萨奇病毒及其CoxA6和CoxA10分别是优势EVs和血清型,1~3 岁儿童是本地区EVs主要易感人群,男性比女性更易感。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应用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3月采用英诺伟TMIVX—SCl0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男123例,女77例,年龄19~67岁,平均38.1岁。左侧87例,右侧105例,双侧8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8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1例。术中使用Wolf F8/9.8。输尿管镜,先将管路封堵器叶片浸入生理盐水中5~10s,使管路封堵器亲水涂层润湿。然后插人输尿管镜,探及结石后将输尿管镜完全超越结石,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内安置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操作体外手柄使叶片折叠成球状,防止结石上移。将输尿管镜退到结石下方,术中采用50ml针筒注水,而后使用科瑞达钬激光以1.2~1.8J、10Hz功率完全击碎结石至直径2mm左右碎片,并使用封堵器叶片折叠球将结石碎片拖出输尿管开口。如结石较大或有息肉包裹,先用钬激光将息肉切除,从结石一侧碎出一通道,然后将输尿管镜超越结石。所有患者术后留置双J管2周。结果:术中出现结石漂移至肾脏2例,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及输尿管黏膜损伤。术后出现畏寒发热1例,经抗炎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血常规、肾功能,术后4周复查B超、KUB或上尿路螺旋CT平扫,发现只有3例患者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残石(残石直径大于4mm),结石总清除率达91.4%。结论: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能显著减少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的结石漂移,同时能将碎石拖出输尿管腔道外,减少取石的进镜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7.
患者 女,62岁。53岁绝经,绝经后无腹痛腹胀,无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超声示左卵巢内不均质稍低回声块,大小约2.2 cm×1.9 cm×1.9 cm,边界尚清,CDFI 示边缘及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测 RI=0.47。MRI 扫描示左侧卵巢内异常信号灶,最大径2.1 cm,类圆形,T1 WI 呈等信号(图1),T2 WI(fs)呈稍高信号,DWI 呈稍高信号,LAVA 平扫呈等信号,LAVA 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内见多发斑点弱强化区,呈“筛孔”样(图2),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有逐渐明显趋势(图3),延迟期呈明显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正常人的上颈椎椎管后缘弧线形态、寰椎后结节位置,确定寰枕枢角(∠AOA)、寰枢椎比值(RAA)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例正常成人和9例寰椎发育过小者上颈椎侧位片,用数码相机输入计算机,采用Coreldrew1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正常成人的正常值,并将9例先天性寰椎过小畸形者的变化值与之比较。结果正常成人的上颈椎椎管后缘弧线平滑、自然,寰椎后结节位置为正值,各测量指标呈正态分布,∠AOA为(151.48±5.75)°,RAA为(1.94±0.11),SAC为(24.13±2.47)mm;寰椎发育过小者的寰椎前结节位于正常位置,后结节前移,上颈椎椎管后缘弧线弧度不自然,在寰椎后结节处发生转折,9例中8例寰椎后结节位置为负值;∠AOA(133.14±5.78)°,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RAA(1.72±0.06)、SAC(19.14±1.46)mm,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成人的上颈椎椎管后缘弧线弧度自然,寰椎后结节位置为正值,∠AOA≥142.02°,RAA≥1.76;寰椎发育过小者的寰椎前结节位置正常,而后结节前移,上颈椎椎管后缘弧线在该处发生转折,寰椎后结节位置为负值,∠AOA和RAA明显变小。上述指标对确定寰椎发育过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9.
李丹  周燕  许慧 《新中医》2021,53(4):36-38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咳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肺炎咳喘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37例。西药组根据病情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4.59%,西药组为81.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西药组为2.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对肺炎咳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40.
王丽凤  蔡文亮  徐宏  苏萍  周郁鸿 《新中医》2021,53(22):135-139
目的:观察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大黄贴敷神阙穴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气虚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发生气虚型便秘的204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 例。2 组均予多发性骨髓瘤常规治疗及预防便秘护理措施,并予大黄贴敷神阙穴治疗,观察组加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2 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的排便指标评分、气虚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比较2 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 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间隔、粪便形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排便无力、腹中隐痛、乏力懒言、食欲不振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 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PAC-QOL 生理、社会和心理、担心和焦虑、满意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大黄贴敷神阙穴治疗发生气虚型便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改善便秘方面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