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5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517篇
耳鼻咽喉   255篇
儿科学   380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469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933篇
内科学   2028篇
皮肤病学   177篇
神经病学   453篇
特种医学   366篇
外科学   1504篇
综合类   9439篇
预防医学   748篇
眼科学   264篇
药学   708篇
  28篇
中国医学   431篇
肿瘤学   638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1106篇
  2012年   1399篇
  2011年   1494篇
  2010年   1295篇
  2009年   1376篇
  2008年   1397篇
  2007年   1180篇
  2006年   1349篇
  2005年   1117篇
  2004年   811篇
  2003年   739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599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1.
骶骨肿瘤的分区切除与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骶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重建方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8年2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43例骶骨肿瘤患者,按肿瘤侵及部位(即上段骶骨、骶髂关节及骶髂关节水平向外的髂骨是否被破坏)对骶骨肿瘤进行分区切除并重建,相应的手术及重建方式包括单纯切除、钢针加塑形骨水泥(CPC)重建骶骨、钢板螺钉固定或骶骨螺钉固定重建骶髂关节、不同长度的Luque棒或髂骨棒加钢丝缠扎或TSRH或Isola或CGWS腰椎骨盆内固定。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3例,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随访1-17年,平均75个月,43例患者中39例(90.7%)术后疼痛得到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到术后3.4分(P〈0.01)。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1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20例行自体和或异体植骨的患者术后1年16例获得骨性融合。3例脊索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年因复发而进行1次或多次手术,其中有5例和1例骨髓瘤、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17-50个月因肺部和全身转移死亡。发生断棒2例,均再次手术更换断棒。结论: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达到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和维持脊柱及骨盆稳定性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新问世的铂类的第三代抗癌药物,其对大肠癌细胞株及顺铂耐药细胞株等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我科自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对64例术后患者(L-OHP+CF+5-FU)进行化疗,疗效显著,但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药物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造成治疗上的困难。我们注意做好这类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护理,可以使药物毒副反应降至最低,保证化疗顺利进行,通过对64例患者用药后及用药过程观察,提出如下相关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应用该药…  相似文献   
13.
抑制肿瘤过度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是人类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INGl(Inhibitor of grouth-1)是Garkavtsev等[1]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ING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33~34[2,3],由3个外显子(1a,1b和2)和2个内含子组成,有4种mRNA变异体:P47ING1、P32ING1、P24ING1、P33ING1,其中以P33ING1最为重要,其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偶见细胞浆,ING1基因的低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其异常表现有基因突变、重排、缺失和表达水平降低等多种形式[4,5].现就P33ING1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电子技术在糖尿病饮食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地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目前对糖尿病营养计算最常用的方法为食物交换份法,而此法计算繁琐,对于患者自行计算非常困难。本研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糖尿病饮食指导,并与食物交换份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选择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0~77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2例,高中以下13例。1.2方法:将这组病人分2 d进行糖尿病饮食计算指导,第一天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请糖尿病教员给病人上饮食指导课,给病人…  相似文献   
15.
住院费用与平均住院日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寻求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减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又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医疗改革形势,已成为医院领导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日可提高病床使用率和周转率,使医院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病人服务[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广西某省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统计室2000~2004年卫统报表以及《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编码,以出院第一诊断信息进行统计。资料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16.
食道癌病人术前因吞咽困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食道癌根治术病人手术创伤大,而且术后约1周不能经口进食,使得术后更加重了病人营养不良程度。因此,食道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机体恢复及吻合口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极其重要。临床资料表明,近年来食道癌术后早期营养已由完全肠外静脉营养向早期肠内营养转型,现将本科食道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在我科行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食…  相似文献   
17.
覃保瑜  刘红 《广西医学》2006,28(12):1907-190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罗格列酮组(R组)和对照组(C组)。C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并调整用量,R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等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R组血糖水平从第2周起下降明显,至第8~12周下降幅度最大,有19例达到空腹血糖<6·5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的良好控制目标;从第2周开始,R组胰岛素用量也渐减少,至第12周时,R组胰岛素用量较基础值减少(7·7±4·4)U;而C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增加(9·1±5·2)U。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的低血糖及水肿。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能确实有效控制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肌炎(P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间质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待征的综合征。临床以四肢近端肌、颈肌、咽肌无力为特征。发病率为0·5~8/10万[1]。经积极治疗预后好,可因合并间质性肺炎继发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我科于2001~2006年收治2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肌酶普、肌电图或肌肉活检确诊,其中男11例,年龄25~63岁。女13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6岁。住院5~93 d,平均住院26 d。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3…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抑制素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梅  李慕军 《医学综述》2006,12(10):579-581
1923年,随着生殖腺反馈调节垂体功能的概念的提出,关于抑制素的研究开始了。抑制素是一种非类固醇类物质,能够抑制垂体细胞的活性。1932年,这种物质在水状的睾丸提取物中得到证实,并被命名为抑制素。又经过了50多年的研究,到1985年,抑制素才被纯化和克隆。而直到化验技术的进步使人和动物的循环浓度得以分析,抑制素的生理活性的揭示才得以完成。本文综述抑制素的历史、生理作用及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最新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资料与方法 男7例,女4例,年龄32~68岁,平均48岁。均表现为突发的渐进性头痛,无意识丧失及局灶性神经症状。其中8例出现呕吐、颈抵抗(+)。所有病人均于发病30min-36h经CT平扫检查发现SAH,按Hunt—Hess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出血部位主要在中脑周围,以环池为主,有时向周边脑池扩张,出血量较少且较局限。11例病人均在入院2周内行第一次DSA检查,结果呈阴性,2—4周后DSA复查,仍为阴性结果。所有病人入院后予以降颅压、抗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