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303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8篇
  5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艾可清胶囊对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的增效减毒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通过对7例接受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加用艾可清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观察,考察中药复方制剂艾可清胶囊辅助HAART治疗增效减毒作用。方法:7例HIV/AIDS患者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艾可清胶囊,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记录症状体征积分(积分1)、症状舌脉积分(积分2)、体重,生存质量(卡洛夫斯基积分,Kamovsky Score),并检测HIVRNA定量、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HIV复制得到有效控制;CD4、CD8、CD4/CD8在加用艾可清胶囊后3个月及6个月均较疗前升高,其中CD4细胞计数与CD4/CD8在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P〈0.01、P〈0.05;CD4/CD8疗后6个月与疗后3个月相比P〈0.05。患者的积分1、积分2明显下降(P〈0.05)、血常规及肝功能有改善的趋势。结论:艾可清胶曩显示出与实验室研究结果相符的对HAART疗法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肝舒胶囊对走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高脂、高胆固醇、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肝舒胶囊高、中、低剂量和秋水仙碱灌胃进行防治,对比和分析各组走鼠血清酶ALT、ALB、Glb和血清学PCⅢ、LN、HA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舒胶囊高、中剂量组抗肝纤维化作用强于秋水仙碱组和肝舒胶囊低刑量组。结论:肝舒胶囊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优于秋水仙碱,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3.
三种血浆置换与吸附方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目的 比较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中三种常用的血浆置换与吸附方式,探讨重型肝炎早期救治中人工肝支持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三组共90例慢性重型肝炎(乙型)早期患者,均经2周4次不同方式的人工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黄疸消退及反弹、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变、不良反应(过敏、肝性脑病、球结膜水肿、呃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血常规的改变、血氨的变化等)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血浆置换组症状改善、黄疸消退效果好,但黄疸反弹高,不良反应多;减量血浆置换联合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黄疸反弹幅度小;单纯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具有一定的退黄作用.结论 减量血浆置换联合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期)具有退黄效果好,黄疸反弹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人工肝介入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救治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94.
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结果分析,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 分别取艾滋病患者的皮屑、血液、骨髓、尿液、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4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5例检出真菌,共12种类型.其中,白色念珠菌16株,马尔菲青霉菌20株,其他类型23株;混合感染两种以上真菌者有12例.从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酮康唑、伊曲康唑次之,敏感率为63.16%,57.89%;马尔菲青霉菌对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氟康唑次之,敏感率为60.87%;其他类真菌对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伊曲康唑次之,敏感率为76.19%.结论 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率较高,选择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作为临床治疗药物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SARS病区的院内感染管理的各危险因素与SARS超级传播事件(SSE)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发生SSE的35个病区和没有SSE发生的51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SARS病区的院内感染管理的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暴露水平与SSE的发生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SARS的超级传播事件中,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的各个危险因素(包括医院是否对员工进行防止医院感染的培训,是否提供各种医院感染管理的文字规范,医疗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的提供等)与医院的SARS超级传播事件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96.
艾滋病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4例患者临床特征;取皮损、血和骨髓分别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特征;对皮肤活检组织行HE及六胺银染色。观察镜下皮损组织学及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结果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伴多系统损害。皮损特征:早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糜烂性丘疹,继而为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肤病理活检六胺银染色(+)。使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3例临床症状缓解、皮疹消退出院。1例死亡。结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特征: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损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是目前治疗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7.
146例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其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46例传染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对2003—2005年传染病住院患者中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真菌感染率从2003的1.16%上升到2005年的1.62%。感染的部位以消化道、口腔为主,分别占39.04%、32.88%。被检出真菌有19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37.67%、26.71%,对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但敏感率在下降,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耐药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与病情危重、免疫功能紊乱、老龄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等因素相关。结论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真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多。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对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孕妇围生期综合性干预,探索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的模式。方法选择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广州市妇婴医院收治的67例妊娠合并HIV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孕期医学咨询及同伴教育后,33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34例孕妇选择继续妊娠(4例为临产入院),对其进行孕期保健、同伴教育、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择期剖宫产及产后新生儿人工喂养等综合干预。结果33例选择终止妊娠的孕妇中,早孕23例和中孕8例孕妇,口服药物后,全部完全性流产;另外2例采取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雷佛奴尔)引产,因胎膜残留,行清宫术。34例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中,除临产入院的4例外,其余30例全程接受干预处理,CD4^+水平明显上升,CD4^+/CD8^+上升,Hb水平无明显下降,HIV-RNAcopy明显下降。30例全程接受干预所产新生儿18个月进行第2次HIV IgG检测(2例尚未到时间)时,27例呈阴性,1例呈阳性。4例临产入院所产新生儿,2例HIVIgG呈阳性,1例呈阴性,1例失访。结论妊娠合并HIV孕妇,在围生期有效的干预措施下,不但能对HIV孕产妇进行有效管理,失访率低,而且能有效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与胸片所见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458例SAR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每次胸片资料。所有患者都临床确诊并经免疫学检查证实,临床资料及胸片资料同时较齐全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激素与否将其分为两组。【结果】应用激素组257例,未用激素组201例。两组在首次见到肺内病变时间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7,P=0.157);激素用于临床表现较严重的病例,胸片上肺内病变达高峰时间较未用激素组长(t=3.242,P=0.001),所累及的肺小区个数较多(t=3.982,P〈0.001),住院时间较长(F=2.731,P〈0.001)。始用激素于病程10d之内及10d之后比较,后者肺内病变达高峰时所累及的肺小区个数较多。最大日剂量较大者,其病变存留较久、住院时间较多(F=3.040,7.044;P〈0.001,〈0.001)。【结论】激素用于症状较重的SARS患者的情况下,病死率不高,提示激素在SARS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肝炎人工肝术后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探讨改善预后措施。方法回顾总结120例重型肝炎人工肝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真菌感染的部位、影响因素、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120例人工肝术后患者中37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0.8%。一次人工肝术后6例发生感染,多次人工肝术后31例发生感染。单一脏器真菌感染15例,死亡3例。多脏器真菌感染22例,13例死亡。结论人工肝术增加重型肝炎真菌感染的机会,多次人工肝更易并发真菌感染。多脏器真菌感染是影响重型肝炎息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氟康唑治疗全身真菌感染有效,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真菌感染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