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超  孙燕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3):146-151
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hibitory protein,MIIP)能够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p21活化激酶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分裂周期20(cell division cycle 20,cdc20)、拓扑异构酶等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进而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最近的研究显示,MIIP还与病毒感染、细胞免疫有关。鉴于MIIP的作用涉及到多条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肿瘤治疗靶点,MIIP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围绕MIIP的分子特征、功能和在多种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张军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4):201-204
甲状腺癌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甲状腺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但喉上神经外支的保护常不为重视。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声音嘶哑、发声疲劳、声频范围降低等症状。然而在甲状腺癌手术中肉眼识别喉上神经外支存在诸多困难,多数外科医师在常规暴露和保护神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术中神经监测具有识别喉上神经外支以及评价其功能完整性的潜能。甲状腺癌手术中常规显露喉上神经外支,辅助术中神经监测,可显著降低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CT定量参数对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4例肺混合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 glass nodules,mGGNs)患者的CT图像。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和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CT定量参数(肺窗最大径、肺窗最大径的最大垂直径、肺窗病灶体积、平均CT值、纵隔窗最大径、纵隔窗最大径的最大垂直径、纵隔窗病灶体积以及肿瘤影消失率(tumor disappearance rate,TDR)差异。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肺窗最大径(OR=3.080,95%CI:1.135~8.355,P=0.027)及纵隔窗最大径(OR=5.881,95%CI:1.634~21.166,P=0.007)可独立预测mGGNs的侵袭性;两者联合应用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灵敏度为77.61%,特异度为86.67%,其截断点对应的肺窗最大径和纵隔窗最大径分别为1.902 cm和1.273 cm。  结论  CT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评估肺混合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病灶肺窗最大径及纵隔窗最大径是其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确定用于评估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患者糖酵解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  方法  使用公共数据库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LUAD患者转录组数据,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Kaplan-Meier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验证模型预测性能。使用CIBERSORT算法计算高、低风险两组免疫细胞浸润差异。构建用于临床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  结果  识别出3个糖酵解相关基因集,筛选出6个糖酵解相关基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高风险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验证性结果显示该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高、低风险两组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列线图的构建开发了一种可以预测LUAD患者生存率的定量方法。  结论  基于糖酵解相关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为早期LUAD患者预测预后提供了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5.
骨髓微环境(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BMM)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骨髓微环境中一类非造血细胞群,在正常造血与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BMSCs调控AML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耐药,影响白血病进程;另一方面,AML细胞通过影响BMSCs的功能,反过来支持自身发生发展。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AML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AML细胞与BMSCs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s)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MDA-MB-231-GFP/Luc乳腺癌细胞系,将MDA-MB-231-GFP/Luc细胞经左心室接种于NOD-SCID小鼠体内,构建骨髓DTCs小鼠模型。采用荧光定量RT-qPCR、流式细胞计数、骨组织连续切片免疫荧光染色三种检测方法对小鼠骨髓DTCs进行定量和组织学定位研究。结果:荧光定量RT-qPCR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的检测下限分别为22个和25个绿色荧光蛋白阳性(GFP+)细胞。骨组织连续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虽然不能定量骨髓DTCs数量,但可观察到GFP+DTCs在骨组织中的分布,定位于成骨细胞或骨基质附近。结论:三种检测方法联合使用可满足小鼠骨转移研究动物实验中骨髓DTCs的定量和定位研究的需求,可为乳腺癌骨转移和骨髓中休眠癌细胞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持。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167例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TNBC)4个分子亚型。分析4种亚型患者临床及预后特征的差异。结果 167例患者中Luminal A型24例(14.37%),Luminal B型102例(61.08%),HER-2过表达型18例(10.78%),TNBC型23例(13.77%)。4种亚型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pTNM分期中Luminal A型以Ⅰ期为主,其他3型以Ⅱ~Ⅲ期为主。手术方式中Luminal B型主要采用根治术,其他3型则以仿根治术为主。4种亚型患者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和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其他远处转移情况、骨相关事件(SREs)、药物治疗模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种亚型的中位无转移时间分别为53、34、15、33个月(Log-rank χ2=10.592,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90、116、63、61个月(Log-rank χ2=13.080,P<0.01);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48、23、18个月(Log-rank χ2=15.590,P<0.01)。HER-2过表达型中位无转移时间最短,其次为TNBC型和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最长。TNBC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短,其次为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A型,Luminal B型最长。分子亚型、pTNM分期、靶向治疗、SREs、CA153水平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的死亡风险分别是Luminal A型的2.799、2.306倍,Luminal B型的死亡风险比 Luminal A型下降了62%。结论 4种分子亚型的乳腺癌首发骨转移患者中,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患者预后较差;HER-2过表达型最早出现骨转移。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塑形垫联合头颈肩面罩与单纯使用头颈肩面罩在基于Halcyon加速器的头颈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区别,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49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塑形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定位方式的28例患者作为A组,单纯使用头颈肩面罩定位方式的21例患者作为B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实行每天1次kV锥形束CT(CBCT),收集左右、头脚、前后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A组共进行kV CBCT扫描926次,B组678次.A组在左右方向[(0.12±0.09)cm vs.(0.17±0.10)cm]、头脚方向[(0.10±0.07)cm vs.(0.19±0.11)cm]、前后方向[(0.12±0.08)cm vs.(0.16±0.11)cm]的摆位误差小于B组,且A组左右、头脚、前后3个方向上0~0.10 cm和>0.10~0.20 cm区段的摆位误差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塑形垫联合头颈肩面罩的体位固定方式较单纯头颈肩面罩的体位固定方式可以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29.
张伟  高炜  刘晨  刘潇濛  张钦 《天津医药》2023,51(2):203-206
目的 探讨多纳非尼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和抗PD-1抗体信迪利单抗对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 1例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近右心房癌栓的患者,接受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治疗。通过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v1.1评估肿瘤治疗反应情况,观察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指标符合要求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治疗4个周期后,成功缩小肝脏肿瘤及下腔静脉癌栓,AFP降至正常。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法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完整切除肝脏肿瘤及癌栓,手术获得成功。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完全缓解。结论 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可作为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转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收集吉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线数、剂量、周期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以及疗效等数据,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 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共筛选全国10家医院共2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 最终纳入224例患者进行分析。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26~77岁), 其中Luminal型83例, 三阴性97例,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44例。55.4%(124/224)为绝经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 部分缓解(PR)77例, 疾病稳定(SD)112例, 疾病进展(PD)27例。客观有效率为36.6%(82/224)。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9例)、中性粒细胞下降(49例)、血小板下降(15例)、转氨酶升高(2例)。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6~61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