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表达水平与e系统的关系及其与肝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结果]HBeAg(+)组与抗-HBe(+)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58.89%,两组HBV-DN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肝细胞损害指标ALT、AST、TB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各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HBV-DNA的定量检测可更准确地反映体内HBV增殖复制水平,HBV-DNA的含量与肝实质损害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482.
[目的]探讨肝外胆道手术中所致十二指肠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1990年~2004年随机抽取76例肝外胆道手术病例中,有18例造成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分析.[结果]全组有8例为十二指肠后壁损伤;10例十二指肠前壁损伤;全组病例中造成十二指肠损伤18例,发生率为23.7%(18/76);术后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5.2%(4/76);死亡2例,死亡率2.7%(2/76).[结论]肝外胆道手术对十二指肠损伤不可忽视,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损伤,应积极采取适当合理的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3.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2岁,双鼻腔反复鼻塞伴脓涕、头痛1年,右眼溢泪半年。24年前因“萎缩性鼻炎”在当地医院行“双侧鼻腔填充物置入鼻腔缩窄术”,具体术式及填充物不详。检查:鼻中隔右偏,下部棘突压迫右下鼻甲。左鼻腔总鼻道、中鼻道粉红光滑息肉样物,鼻腔外侧壁内移,中鼻道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和干酪样团块物。右中鼻道脓性分泌物。鼻窦CT显示(见图1):鼻中隔向右侧偏曲,右前下部棘突。双鼻腔外侧壁黏膜下各见两个约4cm长高密度异物影,右侧异物向内上方倾斜致中隔前上部穿孔并到达左侧颅底,筛板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484.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PI细菌鉴定试条(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鉴定细菌到种;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2003—2005年检出率分别为6.37%、9.75%、6.56%,在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84.5%),病房集中于中心ICU(33.8%)、急诊病房(11.2%)、呼吸内科(10.6%)。该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呈多重耐药,敏感度最高的是亚胺培南,为70.0%,最低的是头孢噻肟,几乎100%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该菌耐药性广,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控制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值和播散。  相似文献   
485.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42只兔分成4组:B组1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注射2周;C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4周;D组12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8周;A组(对照组)10只,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8周。12周后对4组兔心脏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加速度(a)等。结果C组和D组二尖瓣环平均Vs和a明显减低(P<0.01)。常规超声参数D组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D组各参数与C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或P<0.01)。病理结果从B组到D组的心肌损害程度逐渐加重。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无创有效地评价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6.
茵陈蒿合承气汤对急腹症时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茵陈蒿合承气汤对急腹症时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内毒素血症的30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西组,每组15 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中西组除常规治疗外,并给予茵陈蒿合承气汤口服。定量测定外周血内毒素(ET)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栓素B2(TS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 α) 的水平,并观察每日大便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ET含量分别为91.30 ±39.50 pg/ml、89.21 ±28.90 pg/ml( P> 0.05)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24 ±10.84 pg/ml( P< 0.01) 。两组患者外周血TNFα、TXB2/6ketoPGF1α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P<0.01) ,每日大便次数则明显少于正常人( P< 0.01) 。接受治疗后,中西组在降低外周血ET、TXB2/6ketoPGF1α、TNFα含量和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茵陈蒿合承气汤通过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能降低急腹症患者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减少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