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三七总皂苷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敏  樊均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39-141
目的:总结三七总皂苷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学作用,探讨三七总皂苷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应关注的重要环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6-03关于三七总皂苷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药理作用的文章,检索词“Panax notoginoside (PNS),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pharmacologic ac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6—03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三七总皂苷,肾间质纤维化。药理作用”。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三七总皂苷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作用相关文章52篇,无论研究对象是人还是动物均纳入,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对选择的文献进一步查找全文,排除不同程度重复的文章,选择近期发表在较权威杂志的18篇文章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肾脏固有细胞在致纤维化性生长因子、各种细胞因子等作用下肾小管、肾间质细胞损伤和活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产生与降解过程的失调而致其过度积聚。临床和科研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可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及基因水平防治肾间质纤维化韵形成。结论:三七总皂苷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减少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B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nitric oxide synthase 1,NOS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NOS1区域的28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应用Illumina GoldenGate定制芯片对382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48名正常人的DNA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结果 单位点分析提示SNP位点rs1520811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但是经过Bonferroni多重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分析未发现单体型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结论 未证实NOS1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3.
胃肠间质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问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多见。e—kit原癌基因和血小板起源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是GIST发生的关键因素。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可帮助了解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转移等。确诊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CD117蛋白过表达。GIST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切除,但目前主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对一些失去手术时机或复发转移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可获得相对好的预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GIST的诊断和治疗迅速进步,本文针对其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放疗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但受胰腺运动等因素影响,放疗疗效难以充分发挥。更高效的胰腺癌放疗有赖于运动管理方式的改进与高质量的图像引导。新兴的MR引导放疗技术软组织分辨率高、无额外辐射、能进行功能成像,经过大量研究评估与验证,其在靶区与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辅助运动管理和自适应放疗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有望更好地发挥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MR引导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和幽门螺杆菌尿素膜通道蛋白(UreI)融合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 )ctB/ureI,并初步研究融合蛋白CtB/UreI的表达特性和免疫特性。方法PCR从pUC18ctB中克隆ctB基因,定向在pET32a( )/ureI的ureI基因5′端插入ctB基因,构建ctB和ureI双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 )ctB/ureI,转该质粒于E.coliBL-21(DE3),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HP-His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和Gel-ProAnalizer4分析,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Westernblot和ELISA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特性。结果工程菌含完整的ctB和ureI基因,与相对应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在22℃,1mmol/LIPTG诱导4h后,重组蛋白的表达占菌体总蛋白12%,亲和层析纯化后蛋白纯度为94.3%。Westernblot表明重组蛋白分别能与相应的抗体反应,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相应的IgG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能表达CtB/UreI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对融合蛋白表达和纯化后,初步证明了该重组蛋白有CtB和UreI的双特异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为研究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检测鼻咽癌(NPC)组织中免疫球蛋白M(IgM)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检测92 例NPC 组织中IgM 的表达,选取同期50例病理诊断为鼻咽部炎症组织作为对照,结合NPC 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NPC 组织中IgM 阳性表达率为68.48%,高于鼻咽部炎症组织的24.00%(P <0.05)。NPC 组织中IgM 表达多位于细胞浆,鼻咽部炎症组织则主要在细胞膜,且胞浆表达者多为低分化鳞癌,细胞膜表达者多为高、中分化磷癌。IgM表达与NPC 患者T 分期、临床分期有关(P <0.05),与鼻咽部或颈部复发及全身转移无关(P >0.05)。IgM表达阳性组的NPC 患者总体生存率(57.14%)高于IgM 表达阴性组(27.59%)(P <0.05),但两者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M 高表达于人NPC 组织;IgM 高表达可能参与NPC 早期发病过程,其是否表达可作为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7.
《中国药房》2017,(4):533-536
目的:制备抗肿瘤药H6(内酯类化合物)聚合物胶束,考察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m PEG_(2000)-PCL_(4000))为载药材料,制备H6/m PEG_(2000)-PCL_(4000)胶束。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48 h是否产生沉淀为指标筛选处方投料比、H6质量浓度、有机溶剂体积比,检测所制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MTT法检测所制胶束与H6溶液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H460的毒性。结果:确定处方为投料比为1∶25、H6质量浓度为2 mg/m L、乙醇-氯仿为1∶1(V/V);所制备的H6/m PEG_(2000)-PCL_(4000)胶束的粒径为(40.74±0.116 3)nm,PDI为0.101±0.006,包封率为(94.87±0.016 3)%,载药量为(7.07±0.001 5)%(n=3)。胶束和H6溶液对A549细胞的IC_(50)分别为15.62、12.57 nmol/L,对H460细胞的IC_(50)分别为27.68、15.19 nmol/L。结论:成功制得H6/m PEG_(2000)-PCL_(4000)胶束,其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通过调控 PDGFRα的表达改善尿毒症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Sham组,5/6组和5/6+I组,5/6组建立大鼠尿毒症模型,5/6+I组建模后行伊马替尼灌胃,Sham组仅行肾脏游离。所有大鼠于术后8周行心脏病理染色;实时定量荧光PCR、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心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5/6组和5/6+I组大鼠尿蛋白、Scr、BUN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Sham组心肌病理评分显著低于5/6组(P<0.01),而5/6+I组显著低于5/6组(P<0.01);5/6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值明显高于Sham组(P<0.01);5/6+ I组高于Sham组(P<0.05),但与5/6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5/6组和5/6+ I组的 PDGFRα mRNA 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 P<0.01);而5/6+I组明显低于5/6组(P<0.05)。结论伊马替尼可以通过抑制PDGFRα表达减少尿毒症大鼠心脏病理损伤及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49.
抗肿瘤治疗已进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精准治疗时代,这对指导抗肿瘤治疗和监测肿瘤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2023年取得较大进展的肿瘤蛋白生物标志物进行盘点,按照蛋白的细胞内定位进行综述,同时提出本领域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探索的方向,以供进一步研究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基于几何不确定性的鲁棒优化计划对肝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肝癌SBRT患者,对每例制作3个调强计划:①基于PTV(ITV-PTV 5 mm)的常规优化(PTV-Based Plan);②基于ITV非均匀几何不确定性(本中心计算的不确定性值:进出方向7 mm,左右和前后方向4 mm)的鲁棒优化(Robust Planactual);③基于ITV均匀5 mm几何不确定性的鲁棒优化(Robust Plan5 mm)。所有计划都以95%的PTV满足处方剂量作为目标,以等中心均匀偏移4、5、7 mm计算扰动剂量评估鲁棒性。结果:计划①②③的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083±0.027、0.099±0.035、0.096±0.026,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计划①②③的适形性指数(CI)分别为0.98±0.02、1.02±0.05、1.00±0.04,计划②③相对于计划①的CI具有统计学意义。计划③的正常肝组织平均受量和V2500相对于计划①②分别下降了4.1%、2.5%和5.4%、3.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21和P=0.004、P=0.004),计划②相对于计划①的正常肝组织平均受量和V250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08和P=0.182),但下降了1.6%和2.5%。对于其鲁棒性,计划②③的5 mm-D99%、5 mm-D98%、5 mm-D95%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带宽(DVHBW)差值相对于计划①更小,随着摆位不确定度的增大,其DVHBW差值越大。结论:在肝脏SBRT治疗中,采用鲁棒优化能够提高靶区剂量分布质量,即使在摆位不确定度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仍可以保证ITV的剂量覆盖同时不增加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