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Apc Min/+贫血的类型及病因。[方法]对33只Apc Min/+小鼠和23只同窝对照Apc+/+小鼠进行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之间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间的差异,以及ApcMin/+小鼠上述各项参数与健康小鼠正常值之间的差异。同时,制备外周血血涂片,观察ApcMin/+小鼠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ApcMin/+小鼠与对照组Apc+/+小鼠的红细胞参数RBC、HGB、HCT、MCV、MCH和MCHC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各项均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MCV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相似,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V、MCH和MCHC与健康小鼠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Apc Min/+小鼠的血涂片显示易出现大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结论]与对照组Apc+/+小鼠相比,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的均值降低,而MCV的均值升高,同时红细胞数目减少,提示其为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MMP-1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MMP-1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指标及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被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2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评价MMP-1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MMP-11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8%。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和其他临床特征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均与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有相关性(均P<0.05),而肿瘤大小仅与DFS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为D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密切,对于预测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建立反转录病毒介导的Luciferase基因(Luc2)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探讨Luc2阳性细胞数与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光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pMX-Luc2质粒,将其与pMD.G质粒共转染293T gag-pol细胞,获得表达Luc2的反转录病毒.将该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结肠癌CT26、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人结肠癌HT-29、人卵巢癌SKOV3、人肝癌sMMC-7721细胞系,建立并筛选Luc2阳性表达的细胞株.分别接种10~1×104个SKOV3-Luc2细胞于培养皿中,在4只裸鼠背侧皮下16个位点分别接种200μl不同浓度(1×107、5×106、2.5×106、1 × 106、5×105、2.5 × 10s、1×105、5 × 104/ml)的SKOV3-Luc2细胞,在另外4只裸鼠尾静脉中分别注射1 ×106和3×106个SKOV3-Luc2细胞.采用生物发光成像系统检测体外、体内接种细胞的光通量值.结果 成功获得表达Luc2的反转录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系CT26、NCI-H446、HT-29、SKOV3、SMMC-7721,筛选阳性细胞株,均可稳定表达Luc2.体外生物发光成像系统检测结果表明,光通量值与培养皿中接种的细胞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44,β=0.972,P<0.01);活体检测结果表明,光通量值与裸鼠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接种的细胞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1,β=0.996,P<0.01; R2=0.351,β=0.628,P<0.01).结论 采用表达Luc2的反转录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系是快速建立Luc2阳性细胞株的一种可行方法.Luc2阳性细胞数与生物发光成像系统中光通量值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4.
马红兵  胡海涛  王西京  夏辉  李铮  马洁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65-966,98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 6对胰腺癌 JF30 5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L ipofectamine TM2 0 0 0脂质体介导 p1 6基因转染胰腺癌 JF30 5细胞 ,MTT法测定 OD值 ,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 ,描绘 p1 6基因转染后 JF30 5细胞增殖曲线。结果 :p1 6基因转染对JF30 5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t=4.0 6,P<0 .0 1 ) ,细胞抑制率为 2 6.85 % ,细胞增殖曲线较 JF30 5细胞明显降低。结论 :p1 6基因转染对胰腺癌 JF30 5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林县食管癌组织和非癌食 管组织差异DNA片段的克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食管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为食管癌易感个体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分子标志物。方法对来源于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的12例配对食管癌组织和非癌食管组织DNA,应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技术分离差异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根据序列的酶切位点分析,选择DraⅠ和HindⅢ内切酶,对配对的食管癌组织和非癌食管组织DNA酶切,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12例配对食管癌组织和非癌食管组织中,3例癌组织有1.0kb左右的差异随机扩增片段,而相应的非癌组织缺如。其中的11T差异DNA片断经测序和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基因文库内无同源序列。Southern印迹杂交显示,配对的食管癌组织和非癌食管组织有明显差异。结论11T差异DNA片段是食管癌变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是否为一个新的候选癌基因或癌基因标志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时,有显性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由于这些遗传改变破坏了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的调控机制,导致癌症的发生和演进。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还表明,肿瘤细胞并没有完全丢失控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并大量制备pcDNA3.1/myc-His(-)-bFGF真核表达体系,RT-PCR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体外瞬时表达情况;直流电脉冲介导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bFGF和pCD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21)在兔颈部肌肉瓣内转移并表达,测定其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构建的pcDNA3.1/myc-His(-)-bFGF真核表达体系成功转染体外培养HeLa细胞,目的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pcDNA3.1/myc-His(-)-bFGF和pCD2-VEGF121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在体肌瓣,获得外源基因高水平表达.转基因肌肉发生血管增生、血流增强的生物学效应.结论构建了人bFGF真核表达质粒,并可在体内外顺利表达,为进一步组织移植或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临床Ⅰ和Ⅱ期肺癌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早期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内癌细胞微小转移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且未经任何术前治疗的肺癌患者的181枚纵隔淋巴结,每枚淋巴结于两个不同层面切取冰冻切片,用抗上皮细胞抗原的Ber-Ep4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HE染色进行对照,观察早期肺癌纵隔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46.9%)的2l枚(11.6%)常规病理石蜡切片HE染色阴性的纵隔淋巴结,经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微小癌细胞转移灶,其中6例患者冰冻切片HE染色也发现有微小转移灶。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确定为N0、N1、N2的患者分别为19,6,7例,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后微小转移灶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6例,即7例Ⅰb期(N0)和2例Ⅱb期(N1)患者上升为Ⅲa期(N2)。32例早期肺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术后常规病理分期和免疫组化分期中,N2患者分别占0、18.8%和46.9%。结论病期愈晚,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愈多见,Ber-Ep4免疫组化染色较两平面HE染色更易于发现淋巴结中微小转移灶。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常规病理分期存在分期偏早现象。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中MAL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根据测序结果选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PCR技术进一步检测2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结果:EC9706细胞中MAL基因启动子区检测出42个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占所有CpG位点的73.7%(42/57)。食管鳞癌组织中MAL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3.8%(14/26),远远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7.7%(2/26)(χ2=10.924,P<0.001)。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食管鳞癌组织中MA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