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组(Ⅲ、Ⅳ级)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Ⅰ、Ⅱ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0%和27.3%(P<0.01);TIMP-2为52.0%和50.0%(P>0.05)。结论:MMP-2的过度表达及MMP-2/TIMP-2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肿瘤侵袭的重要原因。MMP—2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星形细胞瘤分级与鉴别侵袭力大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2.
49例大肠癌术前在纤维结肠镜下或在术中向癌灶周围注入吸附抗癌药物的微颗粒活性炭MMC-CH40,以被MMc-CH40染黑的淋巴结作为清除术的标记。结果表明:(1)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目、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标记组(分别为42.3个,10.2%,2.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个,3.8%,0.7%)。(2)标记组黑染淋巴结数占清除淋巴结总数的59.5%。(3)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标记组平均每例清除8.13个,高于对照组的6.37个。说明该方法对提高大肠癌根治术的彻底性,预防癌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沈阳地区2010年6243例成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2010年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的阳性比例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和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和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本院2010年全年≥15岁6 24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 243例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的总阳性率为14.3%(892例);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3.63%(851例)和3.9%(245例),男女阳性率IgM和IgG分别为10.8%、16.1%和3.6%、4.2%,性别间IgM阳性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Ig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010年沈阳地区全年均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以秋冬两季为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下降,以15~20岁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0.8%.[结论]沈阳地区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以秋冬季和15~20岁为多发,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同时检测支原体抗体IgM和IgG对判断急性感染和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有帮助,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杀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乳腺癌细胞Bcap37、肾癌细胞769P及肺癌细胞A549表面MICA/B的表达,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几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K562、Bcap37、769P及A549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0.35±0.50)%、(90.72±0.64)%、(55.59±0.55)%、(3.84±0.10)%;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选出的NK细胞纯度为(96.52±2.42)%,在同一效靶比时,NK细胞对K562、Bcap37及769P的杀伤活性较强,与A54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K562与Bcap37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效靶比为5∶1、10∶1、20∶1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4种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效靶比增加,相关性增强。结论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相关,肿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影响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提取树突状细胞外来体(DC)分泌的外来体(exosomes),检测其体外刺激同源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肾癌769-P的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通过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制备DC分泌的exosomes,透射电镜观察exosomes的形态,MTT法检测DC分泌的exosomes诱导T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CTL对769-P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能从DC上清中分离exosomes,并且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促进T细胞的增殖及特异性CTL抗769-P效应,T细胞增殖倍数达(1.68±0.22)%,CTL杀瘤活性为(38.23±2.16)%。结论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诱导激活具有较强杀瘤活性的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不溶性镍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内钙激活蛋白43(Cap43)、缺氧诱导因子lα(HIF-1α)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水不溶性二硫化三镍(Ni3S2)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24 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染毒后细胞内Cap43与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发现,随着处理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内Cap43、HIF-1α蛋白含量均增加.结论 不溶性镍化物可以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内Cap43、HIF-1α蛋白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7.
白细胞介素-8(IL-8)是趋化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属于CXC趋化因子家族,在多种因素(脂多糖、IL-1等)刺激下,多种细胞均可产生IL-8,如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等.IL-8启动子区包括几个转录子结合位点,包括核因子-kappaB(NF-kappaB)、CAAT/增强结合蛋白、Lef/TCF等.在这些位点中尚未找到与疾病关系密切的多态.可能与激活IL-8启动子有关的多态在转录起始部位上游-251处[1].目前的研究发现IL-8-251A等位基因的携带频率在胃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IL-8-251多态性在各种不同胃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48.
白细胞介素-8(IL-8)是趋化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属于CXC趋化因子家族,在多种因素(脂多糖、IL-1等)刺激下,多种细胞均可产生IL-8,如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等.IL-8启动子区包括几个转录子结合位点,包括核因子-kappaB(NF-kappaB)、CAAT/增强结合蛋白、Lef/TCF等.在这些位点中尚未找到与疾病关系密切的多态.可能与激活IL-8启动子有关的多态在转录起始部位上游-251处[1].目前的研究发现IL-8-251A等位基因的携带频率在胃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IL-8-251多态性在各种不同胃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非小细胞肺癌间质纤维母细胞的增殖活性 ,探讨纤维母细胞增殖活性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来自手术切除标本 ,鳞癌 5 8例 ,腺癌 36例 ,年龄 34~ 78岁 ,平均 5 6 .8岁。取材时 ,将肺癌作最大切面剖开后 ,沿着瘤体外缘大致画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 ,圆形者在其中心再画一个小圆形 ,其直径是大圆形的一半 ,为中心区 ;椭圆形者在其中心再画一个小椭圆形 ,其长径和横径分别是大椭圆形的一半 ,为中心区。肿瘤其余的区域为周围区。另外 ,收集距离肿瘤 >2cm的癌旁正常肺组织2 2例。取材后用 1…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紫杉醇以及两药联合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单药以及联合紫杉醇干预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细胞增殖毒性(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化B淋巴细胞瘤-2基因(phosphate-B-cell lymphoma-2,pBcl-2)、半胱天冬酶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以及缺口蛋白(Notch)通路Notch2的表达情况。结果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处理48 h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在100 mmol/L达到最大值27%;两药联合组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单药组明显增强尤其在100 μmol/L(60.89% 比26.98%,t=-0.017,P<0.05);两药联合处理MCF-7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与空白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组和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839,P<0.001;F=40.742,P<0.001);凋亡相关蛋白pBcl-2在空白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组、紫杉醇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64,P<0.001,联合组的p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其他三组(1.94,0.79,0.83和1.01,均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异甘草酸镁联合紫杉醇可上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Notch2表达(3.17 比 2.01,P=0.027;1.17 比 0.67,P=0.018),联合组与单药紫杉醇的Casepase-3和Notch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7 比 2.46,P=0.160;1.17 比0.82,P=0.121)。结论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紫杉醇能协同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部分促进紫杉醇通过Notch通路上调MCF-7细胞pBcl-2、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