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第六次放疗人员及设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为了解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放疗人员及设备情况,进行了第6次调查.方法 采用了第5次调查表,仍是通过信件,电子邮件,电话及传真发送表格的方法.结果 截至2011年8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有放疗单位1162个.(1)人员:共3万985位,其中放射肿瘤科医师9895位(副主任医师以上3253位),技术员6103位,护士1万1689位,物理师1887位,维修工程技术人员1411位.(2)设备:直线加速器1296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286台,深部线机81台,模拟定位机1040台,CT模拟定位机376台,近距离治疗机317台,治疗计划系统1427套,剂量仪1041台,X刀410台,γ刀230台(头部γ刀122台,体部γ刀108台).(3)治疗:病床5万6847张(其中4家未提供病床数),每日治疗5万8069人次(其中9家未提供数字).每年收治新患者56万9056人(其中38家未提供数字).结论 5年来,中国放疗学又有了明显的发展,人员、设备、新技术应用都有了长足进步,但离癌症患者需求还差距甚远,需要进一步努力.此外本调查还缺之质量保证与控制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应用非每日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校位能否改善摆位误差对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剂量分布影响。方法 对14例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开始后连续5次用KVCBCT检测摆位误差,并将其均值作为系统误差预测值,若其>1.5 mm则在第6次离线校位。假设通过移床能完全校正系统误差,那么从第6次起实际各方向摆位误差值加上离线校位值可得到未行校位时的摆位误差值,在治疗计划系统中通过等中心移位重新计算剂量来模拟应用非每日校位策略前后摆位误差所致的剂量变化。结果 对10例系统误差预测值>1.5 mm者摆位误差明显降低了靶区剂量:98%大体肿瘤体积(GTV)所接受剂量(GTV-D98)平均减少3.8Gy(Z=-2.81,P=0.005),原发灶临床靶体积(CTVns) D95( CTVns-D95)平均减少4.8Gy(Z=-1.96,P=0.050),高危CTV1 -D95平均减少1.0Gy(Z=-2.82,P=0.005),低危CTV2-D95减少不明显(Z=-0.13,P=0.900)。应用非每日校位后明显减少了摆位误差的三维方向位移总量,均值从3.6 mm减少为2.6mm(t=2.00,P=0.000),GTV-D98平均增加3.8 Gy(Z=-2.70,P=0.007),CTVns-D95平均增加5.0Gy(Z=-2.15,P=0.030),CTV1 -D95平均增加0.9Gy(Z=-2.80,P=0.005),减少了危及器官剂量增加>3%、5%患者比例。结论 应用非每日KVCBCT校位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对鼻咽癌IMRT剂量分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3.
头颈部鳞癌(squamous cell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每年全球新发生病例约50万,其中2/3为Ⅲ、Ⅳ期.目前国内尚缺少全国范围SCCHN发病率资料,据天津市1981-2002年统计,男、女发病率分别为8.17/10万和4.6/10万,占所有癌症比例的5.1%和2.7%.局部晚期病变通常指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分期Ⅲ~ⅣB期病变,包括了多种T、N期组合,既有预后较好的T1~2N1期也有预后差的T4N2~3期.传统上手术联合常规分割放疗是局部晚期病变主要治疗手段,治愈率约在30%~70%,对于不可手术病变单纯放疗的疗效则更差[1-3].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癌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分布情况及HPV感染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纳入32例来自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经病理确诊的子宫颈腺癌患者的标本。采用三明治技术进行石蜡包埋组织的切片,SPF10-PCR技术进行DNA扩增,使用反向杂交线型探针检测技术(LiPA)进行HPV分型;对所有切片进行病理阅片和诊断,分析确诊为子宫颈腺癌标本的HPV分布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腺癌患者中,HPV阳性率为53.1 %(17/32)。HPV-18为最主要HPV型别,占HPV阳性患者的47.4 %(8/17),其次为HPV-16,占HPV阳性患者的26.3 %(5/17)。检测到的其他型别为HPV-39、HPV-45和HPV-66;多重感染者1例(HPV-18和HPV-66)。HPV-16与HPV-18相比,其阳性的腺癌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8.6和40.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采用<50岁以及≥50岁作为年龄分组,HPV任意型别阳性率在两个年龄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HPV-18在两个年龄组的腺癌患者和HPV阳性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9)。HPV-16在两个年龄组腺癌患者中和在HPV阳性的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0.6)。HPV-16和(或)HPV-18感染在两个年龄组HPV阳性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但在全部腺癌患者两个年龄组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HPV-18和HPV-16是子宫颈腺癌中最主要分布的两种HPV型别。HPV阳性尤其HPV-18阳性在年轻的腺癌患者中更为常见。HPV-16阳性较HPV-18阳性在年龄较大的妇女中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13例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术前未接受任何治疗的ER、P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追踪患者生存信息.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ER2、CK5/6、CK14、EGFR、p53、p63、Vimenti...  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imaging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of fibrolamel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L-HCC).Methods Clinical data from 2 patients with FL-HCC confirmed by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re were 1 man and 1 woman,both of them were younger than 40 years.The man had hepatitis B,the woman did not have underlying hepatitis.The 2 patients had a normal hepatic function and α-fetoprotein level.Under dynamic contrast material-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hepatic arterial phase CT images demonstrated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of the tumor.Calcification was depicted in the CT images of 1 patients.Both of them underwent a successful operation.After 8 months of follow-up,1 patient had recurrence.And the other patient had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during 16 months follow-up time.Conclusion FL-HCC is a rare liver tumor that has distinct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comparing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ost of FL-HCC occur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normal level of α-fetoprotein and no history of hepatitis.Tumors may have calcification and become predominantly on hepatic arterial phase CT images.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FL-HCC is surgical resection and prognosis is good.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和生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年(201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6例经病理学确诊LCNEC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回顾性分析从1999年至201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6例经病理学确诊为LCNEC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1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42~77岁),男女之比为15:1,所有男性患者均为重度吸烟者。ⅠB期5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ⅢB期3例、Ⅳ期3例。16例患者中,13例经手术治疗,术后多数接受了辅助化、放疗;3例仅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2例接受化、放疗,1例Ⅰ期患者拒绝手术,仅接受放射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3.7个月,患者生存时间从7~39个月。截至2010年底末次随访时,仍然有9例患者存活,只有1名患者生存时间超过5年,所以尚未获得中位生存时间。结论 LCNEC是一种高度恶性内分泌肿瘤,预后不佳。LCNEC发病率很低,故应该对其发病情况、预后以及最佳的治疗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8.
 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是Wnt信号转导通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可影响APC基因 mRNA的转录和APC蛋白的表达,导致Wnt信号传导通路异常。近年来对妇科肿瘤的多项研究中发现了APC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蒙古族人群中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并比较这些遗传变异在汉族人群和蒙古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ssay,PCR-RFLP)方法,检测了188例蒙古族食管癌患者和324名蒙古族正常对照者的FAS-670G/A、FAS-1377G/A、FASL-844T/C、COX-2-1290A/G、COX-2-1195G/A、STK15 Phe31lie、MMP-2-1306C/T和MMP-2-735C/T共8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并将以上结果 与已报道的汉族人群中的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在蒙古族人群中,与携带STK1531Ile/Ile基因型者相比,携带STK15 31Phe/Phe者罹患食管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校正OR=2.20,95%C/值:1.12~4.31).携带MMP-2-735TT基因型者罹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携带-735CC基因型者(校正OR=4.82,95%C/值:1.59~14.60),未发现其他遗传变异与食管癌的患病风险相关.我国蒙古族和汉族人群间FASL-844 T/C[0.264(171/648)/0.736(477/648),0.323(418/1296)/0.677(878/1296)]、COX-2-1195G/A[0.431(279/648)/0.569(369/648),0.492(1250/2540)/0.508(1290/2540)]、MMP-2-1306C/T[0.869(563/648)/0.131(85/648),0.835(1298/1554)/0.165(256/1554)]和MMP-2-735C/T[0.789(511/648)/0.211(137/648),0.748(1163/1554)/0.252(391/155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03、7.84、3.94、4.05,P值均<0.05).结论 STK15 Phe31Ile多态和MMP-2-735C/T可能是我国蒙古族人群食管癌的遗传易感因素.我国蒙古族和汉族人群的遗传差异导致不同SNP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联情况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30.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世界第一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本研究旨在探讨uPA和ET-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15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uPA和ET-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uPA阴性/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