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7篇
  2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分析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Ⅲ、Ⅳ痔疮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的Ⅲ、Ⅳ痔疮患者,运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日常工作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变量的差异,术后的疼痛程度和出血、尿潴留、急便感、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及直肠阴道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则通过t检验或,检验进行比较,运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工作时间均显著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P=0.021,P=0.003,P=0.001,P<0.00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在术后第一次排便和术后24 h、72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均P <0.00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术后1个月内存在急便感的患者比例(18.6%)明显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6.6%)(P=0.036);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尿潴留的发病率及复发率、患者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术后急便感的发病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且其长期疗效可达到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抗纤灵对小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肾组织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和抗纤灵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仅分离肾组织外,其他各组采用Platt 5/6肾切除方法制备CRF模型,雷帕霉素组、抗纤灵组分别予雷帕霉素、抗纤灵水煎剂,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8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F4/80细胞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F4/80阳性细胞,MMP-2、MMP-9mRNA水平明显升高,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抗纤灵组F4/80阳性细胞减少,MMP-2、MMP-9mRNA水平下降,IL-6、TNF-α含量降低(P<0.05或P<0.01);雷帕霉素和抗纤灵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纤灵能够减轻CRF小鼠肾组织的炎症反应,抑制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与肘关节常规CT扫描比较,分析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就诊的48例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扫描,根据不同体位扫描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体位改进优化)与对照组(常规体位),各24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CT单次扫描X线辐射剂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肘关节CT扫描图像质量优率、优良率分别为83.33%、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单次扫描平均X线辐射剂量(7.05±0.42)mGy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53±1.37)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体位后的肘关节CT扫描相比常规体位扫描具有图像质量优良率高、X线辐射剂量少特点,可作为上肢不能上举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CT扫描首选体位。  相似文献   
94.
徐彬  黄娣  杨忠英 《安徽医药》2017,21(11):2111-2115
目的 评价该院辅助用药的应用情况与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辅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金额排序法以及日治疗费用(DDC)等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以注射剂为主,销售金额分别为13749、16806、19061万元,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分别为35.1% 、36.2% 、35.1%,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始终位居用药第1位.结论 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临床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均逐年增长,整体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少部分品种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文献调研、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解析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了近20年来治疗原发性痛经及继发性痛经的中药复方176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分析用药的使用频数、频率;运用聚类分析与关联分析归纳得出治疗上关系密切的药物组合。结果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其中当归为使用频数最多的单味药。结论在痛经的治疗中,活血化瘀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活血化瘀类药物配伍使用可起到温经散寒、理气、补气养血的作用,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伤38例,其中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术前运用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探查供血穿支位置、管径、血流及伴行静脉,评价血管质量,为皮瓣设计提供参考。结果 3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1cm坏死,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末1/3坏死,创面愈合。2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局部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远端创伤,成活率较高,操作简单,可较好地满足手足形态恢复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
张茜  黄玥  叶竞英  郑岩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24-1926
目的:比较A超和IOL Master在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方面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226例23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采用A超和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使用SRK-T公式计算需要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3 mo使用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用综合验光仪检查患者屈光状态并分析。
  结果:所有患眼使用A超和IOL Master测得的平均眼轴长度分别为23.48±1.94、23.75±1.96mm,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分组后A超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为43.94±1.81D,术后为43.98±1.87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L Master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为44.10±1.57D,术后为44.11±1.58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 超组和 IOL Master 组术后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 mean absolute refractive error,MAE)分别为0.47±0.27、0.41±0.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OL Master在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中略优于A超测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考察吗啡镇痛对晚期肝癌患者血清TNF-α及IL-6水平影响。方法将12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缓释片组和吗啡组,每组60例。曲马多缓释片组给予曲马多缓释片片口服治疗,吗啡组给予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血清TNF-α及IL-6水平。结果吗啡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曲马多缓释片组(P<0.05)。吗啡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曲马多缓释片组(P<0.05)。吗啡组患者镇痛后1周和1个月时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低于曲马多缓释片组(P<0.05)。结论吗啡镇痛可有效降低晚期肝癌患者血清TNF-α及IL-6水平。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急性加重表型患者,频发加重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被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根据患者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纳入51例频发急性加重表型患者并随访1年,观察1年内再次频发加重的患者比例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年龄≥77岁)、男性、未戒烟、CAT≥14分以及FEV 1pred<50%均可能是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AT≥14分的患者急性加重≥2次的风险[OR(95%CI)]为[2.53(1.17–6.3),P=0.0374],而FEV 1pred<50%的患者急性加重≥2次的风险[OR(95%CI)]为[8.69(1.68~47.1),P=0.0074],提示FEV 1pred<50%和CAT≥14分可能为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EV 1pred<50%、CAT≥14分为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MSCT双期(平扫及动、门脉期)增强扫描在肠系膜脂膜炎淋巴结与肠系膜血管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随访确诊并具有双期增强的肠系膜脂膜炎患者130例,并随机选取具有双期增强的120例非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二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及淋巴结在双期的CT值及绘出其增强的趋势图,计数并统计分析。结果 脂膜炎组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及淋巴结在双期增强的CT值分别为:45.32±6.94、388.94±112.16、147.59±23.28,44.79±5.67、66.40±10.92、155.90±23.98,22.42±10.79、55.10±17.81、76.70±25.32;对照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在的CT值分别为:45.65±7.12、390.57±110.47、147.33±19.58,45.20±7.48、72.62±18.60、162.24±26.51。脂膜炎与非脂膜炎组肠系膜上静脉双期CT值差异明显(P<0.05),二组肠系膜上动脉CT值差别不明显(P>0.05)。脂膜炎组肠系淋巴结强化明显,与膜上静脉强趋势图相近,但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