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探讨PTC和H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首诊患者30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PTC,其中术后病理学确诊伴发HT者42例,比较伴发HT与未伴发HT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PTC患者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46.2岁 vs 41.9岁)。相较于与未伴发HT的PTC患者,伴发HT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93% vs77%),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较多[(5.0±3.4)枚 vs (2.5±2.7)枚],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较高[(3.28±1.91)μU/mL vs (2.12±1.29)μU/mL],术前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阳性率较高(55% vs 14%),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率较高(69% vs 13%)。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低龄、被膜侵犯是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HT对PTC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伴发HT的PTC患者TSH水平显著偏高,提示HT可能是PTC发病风险因素之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相关,推测PTC淋巴结转移可能与淋巴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3.
张陈平  杨溪 《肿瘤学杂志》2023,29(8):642-645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存在着解剖结构复杂、生理功能重要的特点,治疗上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及挑战,需要创新技术及多学科的合作进行攻关。在此背景下,由口腔颌面外科逐步衍生及发展出了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一经提出便获得了国内多家单位的响应。在过去近20年间,其通过多学科合作、数字化技术、临床基础转化研究等创新性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随着专业影响力的提升,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将利用兼具肿瘤研究及修复重建的优势,逐步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如颈段食管、气管再造、颅内外沟通肿瘤等,并借助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实现推广。  相似文献   
4.
徐娟娟  李润华  程斌 《中国肿瘤》2020,29(12):957-961
摘 要: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发病率逐年上升,占新发甲状腺癌的近半数。其中绝大部分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相对惰性,预后较好,治疗方案不断精准化,对低危PTMC可选择手术或积极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目前TMC的预后风险评估尚待完善,本文总结了其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风险危险因素包括年轻、男性、微小髓样癌、肿瘤直径≥7mm、多灶性、腺外侵犯。复发风险危险因素包括BRAF突变、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远处转移风险危险因素包括微小滤泡癌、微小髓样癌。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低危PTMC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疗效已得到认可,并可减少对脏器的损伤,减小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有望成为手术和AS的替代疗法,尤其是不耐受或拒绝手术、顾虑过重或要求微创介入治疗,经术前充分专业评估,临床分期cT1a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在甲状腺疾病诊治的推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无论是甲状腺疾病的诊疗规范、多学科诊疗(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理念还是基因检测、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快速发展。但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依然是超声,目前常规超声、超声新技术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等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传统外科手术仍是甲状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微创治疗手段,如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而为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超声具有实时、动态、高分辨率、多角度探查等优点,其在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及术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在评估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20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初次手术的128例MTC的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血清Ctn和不同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纪青  莫淼 《肿瘤学杂志》2023,29(7):626-634
摘 要: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一直是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Ⅰb/Ⅱ期临床试验(NCT01740297)对比了溶瘤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对比依匹木单抗单药在不可切除的ⅢB~ⅣM1c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Ⅱ期于2013年8月至2021年3月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33个中心进行,筛选入组198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或依匹木单抗单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根据免疫相关应答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持久反应率(durable response rate,DRR)、反应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与依匹木单抗单药相比,联合用药组显著性改善了患者的ORR(35.7% vs 16.0%;OR=2.9,95%CI:1.5~5.7,P=0.003)。两组的DRR分别为33.7%和13.0%(P=0.001)。在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中,联合用药组的中位DOR为69.2个月(95%CI:38.5~NA),单药组尚未达到。联合用药组的中位PFS为13.5个月,单药组为6.4个月(HR=0.78,95%CI:0.55~1.09,P=0.14)。联合用药组的5年OS率为54.7%,单药组为48.4%。5年随访中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事件。这是首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随机对照研究。5年随访数据提示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但从长期生存角度,联合用药并未给患者带来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有适应证的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热消融技术发展迅速,其在甲状腺病变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甲状腺良性结节热消融技术因具有损伤小、恢复快、重复性好、保留甲状腺功能、不影响美观等优势,已逐步成为除外科手术之外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另一有效方法[1-12]。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驱动头颈部鳞癌(HNSCC)进展的潜在关键转录因子,分析其表达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取HNSCC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不同分期肿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的差异转录因子。通过STEM工具分析差异转录因子在HNSCC进展过程的表达模式。在R3.5.1环境下,利用survival包和survminer包计算差异转录因子的预后意义。最后利用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对候选转录因子进行免疫组化验证,并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挖掘与转录因子密切相关的通路。结果:和正常组织相比,HNSCC各分期的差异转录因子分别为172(Ⅰ期),272(Ⅱ期),272(Ⅲ期),307(Ⅳ期),各分期共有差异转录因子为7个。其中HLF及KLF7等5个差异转录因子与HN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上述转录因子表达趋势均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其中HLF在HNSCC 4个分期表达均显著下调,而KLF7则呈现相反趋势。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HLF表达下调可显著激活细胞外基质分解及对Ⅰ型干扰素的反应等生物进程; KLF7高表达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细胞-基质连接组件等生物进程显著激活。结论:HLF及KLF7等转录因子表达失调与HNSCC分期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并潜在参与驱动HNSCC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