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冰  顾耀亮  宗永生  程伟民  季明芳 《癌症》2009,28(8):822-826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有明显地域倾向性,而鼻咽癌发病又与EBV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抗EBV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以探讨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地域倾向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从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中山市的健康成人中收集303例中山原住居民的血清和92例来自非NPC高发区的外省移民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EBNA1-IgA、EBNA1-IgG、VCA-p18-IgA、VCA-p18-IgG、Zta—IgA和Zta—IgG等六种抗体水平,以校正相对吸光度(ArA)值表示,逐一比较两个人群样本六项抗EBV抗体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别。结果:中山原住居民的Zta—IgA(0.84±0.03)和VCA—p18-IgA的ArA(0.96±0.05)明显高于外省移民(0.42±0.04和0.40±0.05,P〈0.05)。另外,中山原住居民30-年龄段组和50~年龄段组的Zta—IgA阳性率分别是29.27%和48.28%,均明显高于外省移民同一年龄段组的3.03%和6.67%(P〈0.05)。中山原住居民30~年龄段组和50-年龄段组的VCA—p18.IgA分别是28.46%和43.10%,均明显高于外省移民同一年龄段组的9.09%和13.33%(P〈0.05)。结论:中山原住居民针对EBV溶解期的抗体Zta-IgA和VCA—p18-IgA的水平和阳性率偏高.反映其感染的EBV更多地处于再激活状态,这提示NPC高发区中山的原住居民罹患鼻咽癌的风险比来自非NPC高发区的外省移民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30~59岁年龄段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2010年1月~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广东省鼻咽癌高发的中山市小榄镇两个社区30~59岁年龄段居民中,随机抽取1460名居民,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调查。[结果]30~44岁年龄组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45~59岁年龄组居民(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组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组居民(P〈0.05)。经过健康教育后,居民对癌症早诊早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加了约35%,有77%的居民能接受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有81%的居民能够承受100元以上的健康体检费用。[结论]年龄因素、受教育程度影响人群对癌症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开展癌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认识水平对开展肿瘤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肿瘤登记和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对肿瘤登记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回顾,大数据和肿瘤登记近年发展快速,大数据的发展促进了肿瘤登记的发展,而肿瘤登记发展又推动了大数据的进步.在大数据的影响下,肿瘤登记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ⅰ)肿瘤登记自动化;(ⅱ)及时收集、整合和更新不同来源的肿瘤数据,提高肿瘤资料的质量、可用性和易用性,推动肿瘤资料的开放和共享,扩展肿瘤资料的应用;(ⅲ)各级医疗卫生信息中心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肿瘤登记模式;(ⅳ)采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各级肿瘤数据中心;(ⅴ)医院肿瘤登记逐步开展,人群肿瘤登记覆盖率大幅提高,部分省将全民开展肿瘤登记.肿瘤登记自动化的理念和技术,迎合了大数据和肿瘤登记发展的趋势,并可借鉴应用到其他疾病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胃癌发生的生物学病因之一,EBV相关性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其预后相对较好,因此EBV导致胃癌的机制研究也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EBVaGC组织中EBV病毒基因表达的研究逐渐增多,为EBVaGC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就EBVaGC组织中EBV病毒基因的表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8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GP方案化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的含量,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的白细胞变化。结果化疗后第6天、第10天白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明显低于化疗前,第10天明显低于第6天(P<0.01),第14天较第10天明显回升(P<0.01),但仍低于化疗前水平(P<0.01);而网织红细胞计数第6天、第10天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第10天较第6天无差异(P>0.05),第14天较第10天明显回升(P<0.01),恢复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的变化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和恢复的较敏感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经确诊并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以30例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而未经CIK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经CIK细胞治疗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发现CD3+、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无进展生存期为(50.9±10.8)个月,生存期为(62.5±13.8)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6.2±8.3)个月,生存期为(35.6±10.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IK细胞治疗后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差异,评估CTC检测在早期子宫颈浸润癌筛查中的效能。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组织病理和临床分期证实为子宫颈炎、子宫颈低级别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and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HSIL)、早期子宫颈浸润癌(4组)患者各63例,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技术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mmuno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imFISH)检测患者外周血CTC,分析4组患者CTC阳性率及数量差异,以组织病理诊断和临床分期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C检测结果阳性诊断早期子宫颈浸润癌的效能。  结果  ①子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早期子宫颈浸润癌组患者CTC阳性率分别为0、0、19.05%、84.13%,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00,P<0.05)。早期子宫颈浸润癌组CTC阳性率高于其他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HSIL组CTC阳性率与LSIL、子宫颈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②子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早期子宫颈浸润癌组患者的CTC阳性数(中位数)分别为0、0、1个/ 4 mL、3个/ 4 mL。早期子宫颈浸润癌组CTC阳性个数高于其他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HSIL组平均CTC阳性数与LSIL、子宫颈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③CTC检测阳性结果诊断早期子宫颈浸润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3%、93.65%、91.27%、81.54%和94.65%。  结论  CTC存在于HSIL和早期子宫颈浸润癌患者中,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CTC检测结果阳性率及数量均增加;CTC检测在早期子宫颈浸润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2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08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8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5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3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9例、福建省肿瘤医院128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4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04例、潍坊市人民医院10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02例、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97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8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丽水市中心医院26例、广东省人民医院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23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剔除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特征资料的缺失数据后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将P<0.2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患者2089例,男1512例,女576例,性别数据缺失1例;年龄为(62±1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3)kg/m2。(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089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20.728%(433/2089),生化瘘发生率为19.627%(410/2089),B级胰瘘发生率为1.101%(23/2089),C级胰瘘发生率为0。(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23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B级胰瘘患者中,2例引流管放置时间>21 d,予以抗感染治疗;4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腔积液,其中2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1例尝试穿刺引流失败,1例未行穿刺引流,均予以抗感染治疗;1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腹腔积液,但临床表现发热或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升高,均予以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治疗;6例无典型临床表现,给予生长抑素以抑制胰酶分泌且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延长(中位时间为7 d)。2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未行二次手术治疗。(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BMI,新辅助治疗(无、有)分别为(23±3)kg/m2,1487例、160例,生化瘘和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3)kg/m2,386例、22例和(24±3)kg/m2,22例、1例,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7,χ2=8.269,P<0.05)。(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2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辅助、全腹腔镜),淋巴结清扫范围(D1、D2、其他),网膜囊切除范围(未切除、部分切除、全部切除),能量设备使用(无、超声刀、LigaSure、LigaSure+超声刀),生物胶使用(无、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737例、624例、292例,24例、1580例、51例,418例、834例、381例,63例、1530例、23例、16例,1431例、201例,(33±14)枚,生化瘘和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例、189例、74例,11例、389例、9例,110例、171例、128例,35例、359例、6例、9例,378例、31例,(31±14)枚和14例、5例、4例,0、20例、3例,6例、13例、4例,2例、18例、1例、2例,22例、1例,(37±16)枚,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8,9.397,15.023,28.245,8.359,F=4.945,P<0.05)。(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能量设备使用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χ2=9.9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0.168,3.922,9.250,1.030,95%可信区间为0.036~0.789,1.031~14.919,1.036~82.602,1.001~1.059,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率较低,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gov注册,注册号:NCT03391687。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高发区居民EB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30~59岁16 355人EB病毒EBNA1/IgA和VCA/IgA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分布及患鼻咽癌概率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EBNA1/IgA和VCA/IgA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和鼻咽癌风险概率,从不同层面分析血清EB病毒抗体特征。结果:人群EBNA1/IgA阳性率为4.04%,男、女分别为5.11%和3.23%,除30~39岁年龄段以外,EBNA1/IgA阳性率均显示男性高于女性(P<0.05)。人群VCA/IgA阳性率为5.84%,男女性分别为5.97%和5.74%,35~59岁年龄段VCA/IgA阳性率表现与性别无关(P>0.05)。男性EBNA1/IgA和VCA/IgA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各年龄段抗体阳性率分布与鼻咽癌发病年龄趋势基本吻合,尤其是EBNA1/IgA与年龄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女性中以上指标未见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鼻咽癌高发区人群EBNA1/IgA抗体分布存在性别上的差异。男性人群的EBNA1/IgA和VCA/IgA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女性以上指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EBNA1/IgA抗体阳性率高峰年龄段与鼻咽癌高发年龄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成为鼻咽癌筛查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肝癌"临床相"30年的变迁--原发性肝癌3 250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Yang BH  Xia JL  Huang LW  Tang ZY  Chen MS  Li JQ  Liang AM  Mo QG  Lu HS  Dai CL  Yan LN  Yu ZJ  Rao RS  Li LQ  Su ZX  Fang Z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53-1057
目的 反映 30年来我国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的进展。方法 收集 1996~ 1998年全国10个省市的 32 5 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 30年前的 32 5 4例作对比。结果 平均年龄 (4 9± 12 )岁 ,男女性别之比为 2 3∶1。HBsAg阳性占 81 0 % ,抗HCV阳性占 13 2 %。甲胎蛋白正常占2 5 0 % ,升高者占 75 % ,>4 0 0 μg/L者占 4 4 6 %。实时超声、CT、MRI、肝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97 6 %、98 7%、94 8%和 95 5 %。肝细胞癌占 91 8%。病期 :早、中、晚三期分别占 2 9 9%、5 1 5 %和 18 6 %。手术切除的比例占 4 6 3%。全组患者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6 1%、39 7%和 32 5 %。早期患者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 5 %、70 1%和 5 9 1%。中期患者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 5 3%、30 5 %和 2 3 5 %。晚期病人的半年、1年生存率为 5 2 5 %、14 7%。结论 与 30年前的资料相比 ,我国原发性肝癌“临床相”有显著的变化 ,可以归结为 :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 ,一大批早期肝癌被确诊 ,而晚期肝癌明显减少。手术切除比例增加 ,非手术疗法进步 ,使肝癌患者生存期获得了显著的延长 ,明显地改善了肝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