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血清抗菌肽LL-37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分为脓毒性休克组44例和脓毒症组46例,另选择同期轻度感染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清抗菌肽LL-37、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抗菌肽LL-37、PCT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随访28 d,根据预后的不同将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2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水平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抗菌肽LL-37联合PCT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hs-CRP、IL-6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抗菌肽LL-37、PCT分别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803、0.826,P=0.024、0.019),也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84、0.811,P=0.029、0.022)。死亡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抗菌肽LL-37、PCT和SOFA评分均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2.913、2.887、2.457,P=0.029、0.036、0.045)。ROC曲线显示,血清抗菌肽LL-37联合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访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82.4%。结论血清抗菌肽LL-37与PCT水平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并预测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7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术毕硬膜外注射氢吗啡酮0.3 mg,研究组依次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及氢吗啡酮0.3 mg。2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术后1 h(T1)、4 h(T2)、12 h(T3)、24 h(T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舒芬太尼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T3、T4时点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4时点Ramsay评分低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2~T4时点HR及T1~T3时点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2~T4时点HR低于T1时点,对照组T2~T4时点MAP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舒芬太尼消耗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miR-125a-5p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从30例胃癌患者中分离出胃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胃癌组织和非癌性胃组织中miR-125a-5p及STAT3的表达.细胞转染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迁移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25a-5p与STAT3的靶向关系.通过体内裸鼠成瘤实验对miR-125a-5p的肿瘤抑制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125a-5p表达较非癌性胃组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细胞系中,与正常上皮细胞相比,miR-125a-5p的表达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iR-125a-5p模拟物转染胃癌细胞,结果表明miR-125a-5p的过表达可以通过靶向作用STAT3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裸鼠成瘤实验证实miR-125a-5p过表达能够抑制肿瘤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MiR-125a-5p能够通过抑制STAT3的表达发挥肿瘤抑制作用,这将为临床靶向治疗及早期生物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术后正念水平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6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肝癌根治术治疗,均于术后采用简式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SF)中文版评估正念水平,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修订版评估患者家庭关怀度.分析肝癌患者术后正念水平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患者正念水平处于低等水平,家庭关怀度中等缺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患者术后FFMQ-SF评分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824,P<0.05);96例肝癌患者中,有80例低等正念水平,有16例中高等正念水平;初步比较低等正念水平组、中高等正念水平组APGAR评分后,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肝癌患者APGAR各条目评分及总分降低会增加低等正念水平发生风险(OR =6.814、12.054、59.614、61.869、1.412、1.512,P<0.05).结论 肝癌患者术后正念水平较低,与家庭关怀度密切相关,随家庭关怀度降低,患者正念水平降低,家庭关怀度是肝癌患者术后正念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下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收集189例UC患者,根据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分为缓解组和活动组(包括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CRP/ALB、LMR和白细胞计数(WBC),采用ROC曲线分析CRP/ALB、LMR对UC内镜下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结果活动组患者WBC、CRP/ALB水平高于缓解组,LMR水平低于缓解组,且随内镜下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趋势更明显(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ALB、LM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UC内镜下病情严重程度均有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P<0.05)。 结论LMR、CRP/ALB联合检测对UC内镜下病情严重程度有良好预测效能,可作为临床评估UC内镜下活动和重度UC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羊膜移植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美容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情况,并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美容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时, 2组视力均高于术前,屈光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术后1个月时的视力、屈光度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 2组间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移植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均为翼状胬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均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改善角膜屈光状态,但相较于羊膜移植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经miR-15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ERBB3)信号通路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kov3细胞,阴性对照组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基,帕瑞昔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100,200μmol/L的帕瑞昔布,阳性对照组加入含有终浓度为4μmol/L的顺铂,48 h后以四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Skov3细胞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kov3细胞中miR-152,ERBB3,以及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Skov3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降低,Skov3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 <0.05);其miR-152,ERBB3,COX-2,PI3K,Bcl-2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Bax和Caspase-3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且帕瑞昔布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变化均呈剂量依赖性(P <0.05);与帕瑞昔布高、中、低剂量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 <0.05)。结论帕瑞昔布可能通过抑制miR-152/ERBB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Skov3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的366例单侧CSDH患者。根据首次钻孔后3个月内是否CSDH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析比较与CSDH术后复发可能相关的15项因素。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来降低数据维度和筛选预测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制作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用于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4个预测因子(年龄、脑萎缩、术前血肿量、脑复张率),纳入Logistic回归并形成列线图。经过验证,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很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则显示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SDH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拟合优度和临床适用性,有利于个体化治疗的调整及对复发高风险患者的针对性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