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8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1205篇
内科学   362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223篇
外科学   402篇
综合类   1500篇
预防医学   720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871篇
中国医学   454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调查温州市人民医院2018—2021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患者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对应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400例HDP患者(单胎妊娠)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157)与正常妊娠结局组(n=24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并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400例HDP患者中共157例(39.2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孕前BMI、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负性情绪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35岁(OR=23.815,95%CI:10.370~54.655)、孕前BMI≥24.0(OR=16.010,95%CI:6.832~34.620)、阴道分娩(OR=16.336,95%CI:7.325~36.403)、GDM(OR=26.337,95%CI:11.908~58.253)、负性情绪(OR=20.682,95%CI:2.791~54.876)均为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为logistic(P)=-4.125+年龄×3.170+孕前BMI×2.773+阴道分娩×2.793+GDM×3.271+负性情绪×3.029;当logistic(P)=4.11,预测HDP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65~0.926),预测敏感度为84.36%,特异度为82.17%;根据设定的评分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可将HDP患者划分为低风险(0~4分)、中风险(5~8分)与高风险(9~12分)。 结论 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年龄、孕前BMI、阴道分娩、GDM、负性情绪均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有助于临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2.
近 3年来在我院门诊病人中确诊的 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一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在本院门诊病人中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共 7例。 1例为粘膜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开肌瘤剜出术 ,余 6例均为剖宫产术后。年龄2 1~ 36岁 ,平均 2 8岁。临床表现为腹壁肿块。7例均可在切口疤痕处发现肿块 ,于月经期或 /经期前后肿块增大 ,伴局部胀痛或刺痛 ,经后肿块缩小 ,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异位病灶出现时间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潜伏期最早 1例为剖宫产术后 3个月 ,最迟 1例为术后 5年 ,平均 2 .7年。体征 :在腹壁切口疤痕的不…  相似文献   
73.
我院于 1 999年 8月~ 2 0 0 0年 5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 (HD)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佳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 2例 ,均为维持性 HD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36~ 6 8岁 ,平均 5 3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 治疗方法1 2例均每周 HD2次 ,每次 5~ 6小时 ,透析液为碳酸氢盐。经控制水分摄入和超滤脱水等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无明显好转。予黄芪注射液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每支1 0 ml含生药 2 0 g) ,每次 2 0 ml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 ml中静滴 ,每日 1次 ,…  相似文献   
74.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日益成熟 ,超声检查已成为急腹症诊断的常规辅助手段。笔者根据 1991年2月~ 2 0 0 1年 2月间急腹症超声检查的资料 ,对急腹症超声诊断的价值进行总结。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5 0 2例急腹症患者 ,男 6 5 0例 ,女85 2例 ,年龄为 6~ 90岁 ,平均 5 5岁。其中 90 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余 5 97例经X线、CT、MRI、造影、化验或其他临床手段获得确诊。1 2 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为Si - 2 5 0、Aloka - 2 4 0 B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 5MHz。全腹常规探查 ,对重点脏器进行重点探查 ,并采用一些特殊的…  相似文献   
75.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有效地控制恶性胸水 ,可解除患者的痛苦 ,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我们对 2 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使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胸腔穿刺闭式引流 ,后胸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月收住的 2 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均经病理组织细胞学证实 ,其中男 17例 ,女7例 ,年龄 45~ 88岁 ,平均 6 7.4岁。鳞癌 7例 ,腺癌 13例 ,乳腺癌并发肺、胸膜转移 2例。临床症状均有咳嗽、胸闷、气急、胸痛、消瘦、乏力等。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B超定位后 ,用穿…  相似文献   
76.
我院 198 9— 1998年间共收治甲状腺肿瘤和功能亢进患者 385例 ,均行手术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5例 ,女 32 3例 ,男 6 2例 ,其中 ,甲状腺功能亢进2 2例 ,腺瘤 2 11例 ,囊肿 98例 ,结节性肿 19例 ,腺癌 35例。行次全切 45例 ,单纯腺叶切除或次全切 2 5 1例 ,单纯性囊肿摘除术 5 8例 ,腺癌腺叶切除颈部淋巴清扫术 31例。2 护理体会2 .1 术前准备 手术前给患者适量镇静剂或安眠药 ,保证充分睡眠 ,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甲亢患者手术前均应行抗甲亢治疗 ,待症状基本控制 ,再服用碘溶液 2周后手术 ,可…  相似文献   
77.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骨折的多发部位 ,由于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 ,使其发生率逐渐升高 ,伤情也较复杂 ,特别是邻近关节处骨折治疗比较棘手。我院骨科自1992年 8月~ 2 0 0 0年 1月应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两种不同方法治疗 6 2例患者 ,取得了不同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分组 内固定组 2 7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7例 ;左 13例 ,右 14例 ;年龄 15~ 6 8岁 ,平均 34岁 ;受伤原因 :车祸伤 2 0例 ,其它伤 7例 ;伤情 :开放骨折 9例 ,闭合 18例 ;近膝关节 13例 ,近踝关节 14例 ;骨折距关节面均在 3~ 7cm之间。外固定支架组 35例 ,男性…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技术 (IOS)阻力和流速依赖 (dR/dV′)对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IOS肺功能仪对正常、吸烟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共 72例进行阻力 /流速依赖 (dR/dV′)和FVC曲线有关指标检测、比较 ,并做回归分析。结果 dR/dV′正常组分别与吸烟组和COPD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但COPD组与吸烟组无差异 (P >0 0 5 ) ;dR/dV′与FEV1、V50 和V2 5分别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1) ;采用“正常组的均值+1 6 5标准差”作为异常判别标准对正常组的误检率为 4 17% ,对吸烟组和COPD组共 4 8例阳性率为 4 1 6 7%。结论 dR/dV′可以作为判断有无气道阻塞比较特异的指标 ,但可能无法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发展以及不同抗病毒治疗的关系.方法:采集71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静脉血,抗凝,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使之发育成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其中57例HBV-DNA阳性患者,分别采用拉米夫定或α-干扰素治疗,1个疗程后,再次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慢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携带者DC上CD1a(13.97±5.22和11.28±5.70 vs 27.25±4.32)%以及CD86(57.27±12.57和32.94±11.37 vs 82.12±13.54)%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比较血清HBV-DNA载量与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发现DNA阴性组DC上CD1a、CD40、CD80和CD86的表达均比DNA阳性组高,但只有CD86的表达量有明显差别(P<0.05).此外,57例抗病毒治疗后,拉米夫定治疗组CD40的表达(66.40±7.85 vs 43.48±7.93)%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而α-干扰素治疗组,CD40的表达(78.71±6.31)%高于治疗前水平外,CD86的表达(87.47±16.07 vs 44.18±10.07)%也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DC功能缺陷密切相关,血清中HBV-DNA载量越高,DC功能的缺陷越明显.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均能使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促使DC成熟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