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心血管内科388例用药医嘱的审核干预情况,发现临床药师药学干预的主要特征。方法 提取临床药师对2014年-2015年心血管内科用药医嘱的干预数据,对药学干预患者的基础特征、药学干预用药品种分类情况、药师干预的用药相关问题类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388例,其中314例干预被医师采纳(采纳率为80.9%),药学干预品种排名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心血管系统药物(42.0%)、抗感染药物(16.6%)和消化系统药物(15.3%),根据用药相关问题进行分类,排名前3位的用药相关问题分别为漏服药物(20.7%)、禁忌证(15.3%)和给药剂量不合理(10.2%)。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及药学服务可以降低用药差错的风险,提高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药物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抑制微小RNA(miR)-101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对肾组织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和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模型,随机选择30只DN大鼠分为DN组(n=15)和DN+miR-101 antagomir组(n=15),1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miR-101 antagomir(300μg)以抑制miR-101的水平。通过HE染色验证建模结果和抑制miR-101对肾组织的保护作用。检测和比较各组的肾功能指标、miR-101、FoxO1mRNA和蛋白、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结果:建模后和干预后,DN组和DN+miR-101 antagomir组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三组大鼠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的24h尿蛋白、肌酐和miR-1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oxO1的mRNA和蛋白、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DN+miR-101 antagomir组的24h尿蛋白、肌酐和miR-101水平显著低于DN组,FoxO1的mRNA和蛋白、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显著高于DN组(均P<0.05)。结论:抑制miR-101可以缓解DN大鼠肾组织损伤保护肾功能,并提高FoxO1蛋白表达量,促进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药品不良事件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方式.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介绍临床药师从不同的角度识别药物不良事件,协助医生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可通过采集用药史、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监测血药浓度及检索国内外文献等方面鉴别药物不良事件.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到临床医疗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及时为临床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使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治疗,提高疗效,保障安全和促进医患和谐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和体现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目标谷浓度对临床疗效和血小板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对照研究。收集53例根据微生物学检查或临床情况推断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并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影响临床疗效及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并寻找最佳临界值以预测临床特征。结果 在有效组和无效组、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组之间,利奈唑胺的谷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谷浓度是决定利奈唑胺临床疗效和血小板减少的唯一独立变量。临床疗效和血小板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和0.7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7 μg·mL-1(灵敏度97%,特定性67%)和7.5 μg·mL-1(灵敏度77%,特异性68%)。结论 利奈唑胺谷浓度对临床疗效和血小板减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新的抗凝参数以监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的出血风险。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接受达比加群酯110 mgbid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长期使用组和初次使用组,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的临床统计学数据,筛选最佳监测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并寻找最佳临界值以预测出血事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487例患者,在长期使用组中,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14.1%(35/249)。所有患者均进行了6项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比值是与出血事件相关的唯一独立变量。使用TT比值区分患者有无发生出血,临界值为16.25,灵敏度为31.4%,特异性为94.0%,曲线下面积为0.65。结论 研究表明TT比值>16.25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接受达比加群酯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桦木酸(BEA)提高胰腺癌Panc-1、Miapaca-2 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培养完成后,将对吉非替尼不敏感的Panc-1、Miapaca-2 细胞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BEA组、吉非替尼组及BEA联合吉非替尼组,分别予以不处理、BEA、吉非替尼及BEA联合吉非替尼处理。MTS法检测BEA对2 种细胞的增敏效果,集落形成实验检测BEA协同吉非替尼的治疗效果,WB实验检测BEA对Panc-1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BEA对Panc-1 细胞凋亡的影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实验验证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和BEA的直接结合,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预测STAT3 和BEA的结合模式。结果:BEA协同增强Panc-1、Miapaca-2 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P<0.05),使其对两种细胞的IC50值均降低至原值的50%以下。吉非替尼联合BEA较单用吉非替尼或BEA促进Panc-1 细胞的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PARP和Bax 的表达,减少对凋亡抑制蛋白Bcl-2 的表达(均P<0.05 或P<0.01)。BEA对Panc-1 细胞中STAT3 的活化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1)。BEA通过与STAT3 的Lys-591、Ser-613 形成氢键而稳定BEA与STAT3 的结合作用,同时BEA稳定在STAT3 的蛋白结合位点内,以此阻断STAT3 二聚发挥增敏作用。结论:联用BEA和吉非替尼显著抑制胰腺癌Panc-1、Miapaca-2 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种增敏作用可能是由BEA对STAT3 抑制作用所介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甬派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及机制。 [方法] 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16至2020年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处方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并筛选核心药物。采用中医药数据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以及基因组注释数据平台(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Platform,GeneCard)等数据库构建“疾病-核心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用R语言对相关靶点进行核心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 [结果] 共纳入处方430首,其中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类为主。使用频次最高(>100次)的中药有甘草、茯苓、陈皮、石斛、白术、黄芪、地黄、党参和枸杞子。关联规则表明,使用频率较高的两药组合有:陈皮-甘草、陈皮-茯苓、白术-茯苓、甘草-茯苓;三药组合为陈皮-白术-茯苓。药物组合网络筛选出核心药物组成为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发挥益气健脾的功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核心药物中的32个活性成分与糖尿病靶点相关,在活性成分贡献度排名中,白术和茯苓的成分排名普遍靠前,白术主要成分为白术三醇和苍术酮衍生物,茯苓主要成分为甾醇类,陈皮为柚皮素和甾醇类,甘草以黄酮类成分为主。KEGG结果表明核心药物主要影响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抵抗、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系统,其中AGE-RAGE系统包含的核心靶点最多,且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结论] 甬派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同时配合养阴清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其机制可能主要与AGE-RAGE轴密切相关,上述研究为甬派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胡琦  倪韶青 《中国药业》2013,(16):80-82
目的为临床更安全使用抗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住院病历,对48例抗栓治疗相关性脑出血(ICH)患者的住院医嘱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抗栓治疗相关性脑出血最多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共36例;其次是氯吡格雷,共8例,华法林3例,低分子肝素4例。阿司匹林使用0.3g/d剂量的13例,0.2g/d的9例,0.1g/d的4例,中高剂量引起脑出血者例数较低剂量多;抗栓药物合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较常见ICH。结论中等剂量到大剂量(≥0.3g/d)的阿司匹林以及抗栓药物合并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可能会增加ICH的危险性。抗栓治疗应采用适合患者的治疗强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