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应激反应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实施认知行为教育、心理引导、放松训练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疗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RQ评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心理领域、社会关系、总体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PSQ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应激状态影响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其应激状态、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9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快,不良反应少,Hp清除率高,是根治Hp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乐文君 《中国药业》2009,18(6):32-3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熊胆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00mm×4.6mm,5μm),以甲醇-0.1%醋酸(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25nm。结果大黄素和大黄酚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605—6.050μg/mL和2.04~20.40μg/mL,r=0.9999(n=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0%和100%,RSD分别为1.83%和0.91%。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控制熊胆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4.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小刚  曾斌 《中国骨伤》2018,31(12):1104-110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12例(24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7~62岁,病程5~32年。统计患者术前及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功能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0~96个月,平均7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髋关节活动度提高;优3例,良6例,中3例。异位骨化1例,为BrookerⅠ级,无临床症状未处理。1例术前严重屈曲畸形患者术后出现股神经牵拉损伤,随访1年后恢复。末次随访均未出现假体下沉及臼杯松动,无关节脱位、急性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2017年舟山地区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地区三甲医院门诊收治的疑似流感患者1785例,荧光PCR法检测病毒分型。结果甲型流感病毒阳性例数峰值月份在7月-8月,乙型流感病毒阳性例数峰值月份在12月份。流感就诊百分率和病毒分离率高峰基本吻合。甲型流感病毒在0岁~10岁年龄组中的阳性率(8.57%),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7,P<0.01)。乙型流感病毒在0岁~10岁年龄组中的阳性率(63.93%),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34,P<0.01)。甲型流感病毒在男性和女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79%、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1)。结论7月、8月、12月份暴发季节的毒株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6.
目的:在最高和最低值之间选择儿童(学龄期和青春期)CT扫描剂量,既要避免剂量过高也要避免出现扫描失败而重复扫描。方法:采用尸体实验和成人200例大样本病例对照,最后,参照试验结果以成人最低剂量为起点逐步降低剂量值,应用于必需进行CT检查的儿童,以不选用儿童志愿者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儿童普通多层螺旋CT肩、肘关节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扫描剂量降低的最低限度是120kV;100mAs。结论:在达到与成人一致的图像质量时,儿童所需的X线剂量比成人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即可以减低辐射剂量又不影响图像质量。儿童CT检查不能再沿用成人的剂量标准了。  相似文献   
27.
余达  杨坤  王玉兴 《中医药学刊》2013,(9):2028-2030
银屑病是常见的皮肤病顽症之一,有反复发作和缠绵难愈的特点。王玉兴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30余载,在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王师认为血毒壅盛是银屑病的病机关键。临床常从血热毒瘀、湿热秽毒、血燥生风、肺皮大肠、腠理郁闭等角度论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指出银屑病病势缠绵,易于反复,需守方加减,根据病情变化,动态权变,同时还需注意调护,严格忌口。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WagnerⅡ-Ⅳ级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ulcer,DFU)溃破创面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按治疗方法不同将32例WagnerⅡ-Ⅳ级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和骨水泥组。VSD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66~81(70.50±7.20)岁,病程8~40(27.56±8.55)个月;Wagner分级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7例;采用清创和VSD治疗。骨水泥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3~79(69.56±7.29)岁,病程11~39(22.75±11.43)个月;Wagner分级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9例;采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细菌培养的细菌种类、细菌培养转阴时间、皮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次数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6(4.00±1.07)个月。骨水泥组细菌转阴时间、皮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VSD组(P0.05)。两组手术次数中位数均为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两组病原菌分析提示: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患者13例,革兰氏阴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患者14例,混合菌患者共5例。骨水泥组G+、G-、混合菌例数分别为6、7、3例,VSD组G+、G-、混合菌例数分别为7、7、2例。两组共32例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在治疗WagnerⅡ-Ⅳ级糖尿病足溃破创面效果明显,能够减少其住院时间、缩短皮肤愈合时间、尽快杀灭病原菌,是治疗WagnerⅡ-Ⅳ级糖尿病足创面溃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骨质疏松认知、自我效能及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腰椎骨密度及骨折疗效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K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OSES的锻炼效能、钙效能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对骨折术后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骨折及骨质疏松相关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提高骨密度及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30.
周强  黄小刚  严宁  周成洪 《中国骨伤》2007,20(9):523-525
目的:评估外用夹板对股骨粉碎骨折术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方法:自2004年7月-2005年5月收治12例13侧股骨干粉碎骨折,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6.8岁。外伤后1周内施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中未对骨折处进行剥离固定,术后即刻摄片发现有大块的骨折片明显移位,股骨整体力线和长度恢复良好。予以夹板外固定24周,移位的骨折片处适当加压,每周摄片观察调整。结果:所有病例移位明显的骨折片在夹板固定1周后即有满意的复位,碎骨片向中心轴靠拢0.53cm,无夹板造成的软组织挤压伤,创口I期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2周,患侧髋、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外用夹板对股骨碎骨片的复位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与微创内固定相互结合,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