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464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51篇
  3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9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许理忠  王拥军  施杞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73-1776
研究中药益气化瘀方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表达的影响。取健康10周龄SD大鼠70只,体重(200±5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E)、芬必得组(D)、中药低剂量组(C)、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A),每组14只。定时、定量胃饲,4天后分别处死取血清,相同条件下制备益气化瘀方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取体外培养的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进行实验研究,采用RT-PCR法。结果显示,各含药血清组培养的软骨细胞均具有分泌MMP-3、TIMP-1功能,但不具有诱导其异常分泌MMP-3、TIMP-1功能。益气化瘀方组较对照组及芬必得组有下调MMP-3的分泌或表达,上调TIMP-1的分泌或表达。  相似文献   
992.
吴飞翔  王琪 《医学综述》2008,14(13):1963-1966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样品分离、纯化、检测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蛋白质芯片技术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快速、简便地直接检测各种体液及分泌物,具有标本用量少、高通量分析等特点,并在筛选、鉴定肿瘤标志物及临床疾病的诊断、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和分析步骤,以及该技术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病、证模型复合的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颈椎病模型组和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组,每组10只。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复合疲劳加饥饱失常法制造的气虚模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法制造的血瘀模型及去卵巢肾虚模型而制成。通过对大鼠行为体征观察和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含量等检测,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验证气虚、血瘀、肾虚证;通过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Ⅱ型、Ⅹ型胶原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颈椎间盘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1,Agc1)、Ⅱ型前胶原基因(typeⅡprocollagen gene,Col2a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 MP-1)的基因表达等评判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病证结合模型大鼠出现精神萎靡、倦怠、舌质瘀紫、尾色瘀青,体质量下降等气虚、血瘀证的表现,cAMP/cGMP降低,低切还原黏度增高,CD62p表达增高,血清E2含量降低。病理提示颈椎间盘组织结构发生退变,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Ⅹ型胶原表达增高,Agc1、Col2a1和TI MP-1的基因表达降低,MMP-13表达增高。结论:建立了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气虚血瘀肾虚加重了颈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994.
射频消融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和手术再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比较2002年5月至2007年10月76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癌患者射频消融(n=45)和手术再切除(n=31)的临床疗效,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初步分析探讨影响再复发和复发后患者生存期的可能因素.结果:消融组与再手术组比较,肿瘤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8.9%和100%(P=0.147),1、2、3、5年复发率分别为45.2%、71.6%、80.1%、86.7%和39.6%、60.9%、77.6%、83.2%(P=0.711),1、2、3、5年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81.8%、60.1%、40.3%、24.2%和82.9%、64.7%、46.4%、34.8%(P=0.599).复发间期(复发癌距初次手术切除的时间)及复发癌结节个数是影响再手术切除和消融治疗后再复发的危险因素(P=0.035,P=0.005),复发癌结节个数及再复发时间是影响复发后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06,P=0.000).消融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再手术组为29.0%(P=0.091).消融组患者无需输血而再手术组需输血的比率为35.5%(P=0.000).住院时间消融组为7.0天±0.8天,较之再手术组21.9天±1.6天明显缩短(P=0.000).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亦可以获得与手术再切除相当的长期生存率,而且具有微创、经济、重复性好的优势,适合于复发癌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方法随机整群抽样设立具有可比性的PBL施教组和传统模式对照组,PBL施教组的内外科消化系统疾病教学选用PBL教学法,其他内容均与对照组相同,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然后两组学生进行内外科学理论知识考试,比较试验前后的成绩。结果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分析题PBL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不影响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能够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的可行性简便方案,以期减少死亡和伤残,改善早产儿预后。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对在两院住院待产、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及其所生婴儿,使用地塞米松、Vitk1和苯巴比妥钠预防PIVH,以探讨他们对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的疗效。结果 产前母亲应用单疗程地塞米松组早产儿总的PIVH发生率和重度PIVH发生率分别为54.0%和11.1%,应用两疗程地塞米松组为51.4%和12.9%,产前母亲应用Vitk。组为42.5%和5.0%,产前母亲联合应用地塞米松+Vitk1组为31.8%和2.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2%和18.4%。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组重度PIVH少于对照组(X^24.04,P=0.044),但PIVH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0,P=0.004)。结论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Vitk1和地塞米松+Vitk均能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但以应用地塞米松+Vitk1疗效最好。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虽不能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但可减轻出血程度及防止出血轻度向重度转化。故认为产前母亲应用地塞米松+Vitk1,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是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及减轻出血程度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7.
桑黄胞外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桑黄胞外多糖对小鼠S180实体瘤、腹水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接种S180实体瘤或腹水瘤后随机分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100、200、400mg/(kg·d)的桑黄胞外多糖,以灌胃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为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检测受试药物对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计算腹水型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桑黄胞外多糖显著增加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3个剂量的桑黄胞外多糖对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1.25%、36.86%、44.38%;并且可以降低S180腹水瘤细胞的分裂指数,延长腹水型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桑黄胞外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I在剥脱性骨软骨炎(O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膝关节镜及手术证实的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影像资料。评价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特点。结果:15例OCD MRI表现为关节持重部位软骨下骨质缺损区。5例为T1低信号,T2低信号灶。8例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2例为T1低信号、T2等信号。病灶周缘呈低信号环绕。关节软骨变薄、粗糙,部分中断、缺如。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结论:OCD在MRI有特征性表现,MRI对其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 (FⅤ )缺陷症家系进行FⅤ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及FⅤ促凝活性 (FⅤ∶C)和FⅤ抗原 (FⅤ∶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先证者FⅤ基因 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结果 先证者APTT249. 2s,PT46. 6s,TT17. 9s, Fg3. 42g/L, FⅤ∶C0. 1%,FⅤ∶Ag1. 5%, FⅡ∶C99%, FⅦ∶C110%、FⅧ∶C95%、FⅨ∶C88%、FⅩ∶C120%、vWF121%;FⅤ外显子区共发现 4个与基因文库Z99572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位于exon13区的杂合性 2238 ~2239delAG导致移码突变和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Asp689stop), 位于exon23区的杂合性G6410T错义突变导致Gly2079Val。家系分析表明前者遗传于母亲,后者遗传于父亲。结论 2238~2239delAG导致的移码突变和G6410T导致的错义突变,是导致先证者FⅤ缺陷的原因。这是 2个导致遗传性FⅤ缺陷症的新的FⅤ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显微神经外科处理方法,以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率、全切率。方法本文回顾了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4月30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了脑AVM的诊断影像学特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适应症、注意事项。结果本组3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术前19例诊断为AVM并作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30例病例均显微镜下全切,术后均予病理检查证实AVM。无死亡率。结论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脑AVM的确诊率不断提高,结合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提高Spetzler-Martin高级别脑AVM的诊断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