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Cytochrome P450 17A1 (CYP17A1; EC: 1.14.14.19) is a critically important bifunctional enzyme with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 as its cofactor that catalyzes the formation of all endogenous androgens. Its hydroxylase activity catalyzes the 17α-hydroxylation of pregnenolone (PREG)/progesterone (P4) to 17α-OH-pregnenolone/17α-OH-progesterone, and its 17,20-lyase activity converts 17α-OH-pregnenolone/17α-OH-progesterone to dehydroepiandrosterone/androstenedione. Androgens are required for mal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so androgen deficiency resulting from CYP17A1 inhibition may lead to reproductive disorders. There has been some advances on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inhibiting mammalian CYP17A1 expression but no related review was available so we think it now necessary to review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inhibiting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5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性、渐进性的骨代谢性疾病,诸多危险因素诱发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除年龄、体质、基因等不可控危险因素外,其余骨质疏松的诱导因素具备可控性,寻求某些预防策略对骨质疏松的可控性危险因素进行提前预警和防治尤为重要。中医"治未病"理念出自于《金匮要略》,其核心思想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若将"治未病"理论与骨质疏松可控性危险因素防治相结合,对预防骨质疏松级联的发生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基点,将骨质疏松的可控性危险因素与"治未病"分期分治特色相衔接,多轴多点整体调节骨代谢微生态平衡,降低骨质疏松人群的可控性危险因素级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完善骨质疏松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3.
目的优选黄芪乌梅降糖颗粒的制备工艺,并考虑其质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建立HPLC-ELSD法检测黄芪乌梅降糖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乌梅降糖颗粒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考察不同辅料、润湿剂用量,以成型率、溶化性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结果确定黄芪乌梅降糖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10倍量的水,煎煮3次,1次60min。黄芪乌梅降糖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微晶纤维素-聚维酮科K30-二氧化硅(3.5∶1∶0.5),浸膏粉-辅料(10∶1),85%乙醇,用量50%。结论本实验确定的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54.
铁是人体生理活动中的关键调节元素,其代谢的异常是多种疾病的发病原因。铁代谢的紊乱会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削弱骨骼的强度和密度,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近年研究发现,铁代谢异常对成骨细胞造成损伤主要通过激发氧化应激、铁死亡来实现。铁自噬和铁调素是维持铁代谢平衡的关键调控因素,亦在成骨细胞功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该文综述了铁代谢在成骨细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其患病率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而逐年递增。正常情况下,人体骨量受到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共同调控,当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共同维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就会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在一个合理区间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并促进破骨细胞凋亡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关键且有效途径。目前有大量相关研究数据指出,部分与活性维生素D(vitamin D)相关的信号通路在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增殖及凋亡中有着显著效用,因此合理介导维生素D相关的信号通路或许是未来深入、系统探究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对维生素D相关的信号通路予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加以阐述、总结,也为骨质疏松症治疗及新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此外,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措施防治骨质疏松症迫在眉睫。外泌体最早发现于1983年,起初认为外泌体只是对细胞的浪费。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巨大潜力被慢慢挖掘。外泌体是一种包含蛋白质、mRNA(信使核糖核酸)、miRNAs(微型核糖核酸)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膜泡,可以由各种细胞类型产生。miRNAs是一种小非编码RNA(核糖核酸),可介导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作用广泛。外泌体中的miRNAs是一种可在组织间相互转移的遗传物质,在组织间扮演通信因子的角色,在细胞间通讯和信使分子的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小分子miRNAs促进体内骨折愈合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配体蛋白质Wnt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的一组多下游通道的信号转导途径)能够通过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正向调节外泌体内容物之一miRNAs的产生,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本文将从外泌体、miRNAs介导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7.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均是与衰老紧密相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低转换性骨代谢的骨强度降低伴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表型特征:即由衰老、高糖缺氧引起的代谢失调导致了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衰老的本质是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高糖诱导不仅可以加速各类细胞的衰老进程,还可以通过增加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破坏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平衡而造成氧化应激,最终导致细胞损伤。而氧化应激作为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共病机制,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建立“缺氧-高糖轴”上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笔者通过“缺氧-高糖”轴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氧化应激机制进行探讨,为本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中医根据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骨痹""骨痿"等,古籍中记载其发病机制多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中医药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命门"作为原动力为藏精之所、元气之根并对机体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旨在从"命门学说"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命门"具体形质下的现代实验与临床研究现状,以期探索在中医藏象理论指导下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机理,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
张萍  朱建坤 《西部中医药》2013,26(7):112-114
目的:通过中医食疗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食疗的机理与方法。方法:按照常规饮食护理与中医食疗护理2种方法获取临床护理资料,对比2种饮食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食疗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对患者饮食、病情状况方面有良性辅助治疗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食疗护理在肝硬化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该推广中医食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0.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向全国蔓延。相较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2019-nCoV致死率更低,但却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936例(武汉36174例)[1];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感染3019例[2],远远超过了"非典"疫情感染人数。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病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3]。骨盆、髋臼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容易合并大出血、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情况,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4]。病毒流行为疫区骨盆、髋臼骨折院前急救、急诊诊疗、手术策略、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医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流行期间,为了降低骨盆、髋臼骨折救治过程中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骨折预后水平,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统筹传染病和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方案,制定严密的诊疗计划,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科学战"疫",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肺炎防治和创伤救治相关诊疗指南[5,6,7,8,9,10],特制定此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提高治愈率,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