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Twist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3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组织及70例前列腺癌组织Twist、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Twist、HIF-1α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3%、61.4%和16.7%、40.0%、64.3%,Twist、HIF-1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HIF-1α在相同前列腺病变组织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wist及HIF-1α的表达均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及骨转移相关(P〈0.01,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③Twist、HIF-1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1)。结论 Twist、HIF-1α在前列腺癌发生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检测两者的表达将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LSAB)检测CD44s在78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NSCLC总阳性表达率为74.4%(58/78),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腺鳞癌的阳性率分别是63.2%(24/38)、88.9%(24/27)、83.3%(5/6)和71.4%(5/7),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高、中、低和未分化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8.4%(13/19)、75.8%(25/33)、76.2%(16/21)和80.0%(4/5),高分化组和未分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和无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48.1%(17/27)和88.2%(45/51),其中强阳性率分别是25.9%(7/27)和74.5%(38/51),不论是阳性率还是强阳性率,二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CD44s阳性表达率高、阳性强度强的病人转移率低,CD44s可作为区分NSCLC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潜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整体铅挡的意义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志凯 《医疗卫生装备》2006,27(7):60-60,82
用低熔点铅合金浇铸的办法补充传统的标准式铅挡,是放射治疗界进行普通放疗的一项改革,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文章根据临床实践,分析整体挡铅的意义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记忆金属支架置入技术、腹腔镜手术及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局部化疗3种微创外科方法在治疗结直肠癌伴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解放军第251医院、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三医院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分别采用下列2种方法治疗:①对可手术根治的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先在结肠镜引导下置入记忆金属肠管支架解除梗阻,施行暂时性过渡治疗,再经充分肠道准备后,腹腔镜下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②对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晚期(TNMⅣ期)直肠癌患者,主要采用支架置入技术,施行永久性姑息治疗,并经支架网眼穿刺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局部化疗。结果①采用支架置入技术施行过渡治疗,解除梗阻后采用腹腔镜手术52例,其中51例施行根治性切除,1例因侵袭、转移的乙状结肠癌未能切除。获随访41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施行根治性切除40例,均无局部复发、切口肿瘤种植及吻合口狭窄,另1例未能切除者于术后93 d死亡。②对15例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晚期直肠癌和1例因患严重肺心病不能耐受手术的直肠癌,采用支架置入和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治疗,全部获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4个月;现已死亡11例,其生存时间为(350±222)d(101~720 d);其余5例已存活3~13个月(平均9个月),未再发生肠梗阻。结论利用记忆金属支架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可手术根治的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利用记忆金属支架与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晚期直肠癌伴梗阻,可使患者避免结肠造口,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口咽松解同时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效果。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7例,横韧带断裂3例,枕颈畸形2例。10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或切除术,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0例和枕颈固定2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10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基本复位,其中2例行齿突切除。12例随访9-26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10例术后功能评价(JOA标准)为优7例,良2例,可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结论: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对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谷化平  尚培中  苏红  王勤 《华北国防医药》2000,12(2):83-84,T001
探讨CD15和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法对4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腺癌组织进行了CD15和Cath-D检测。结果 CD15和Cath-D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2.5%和67.5%。子宫内膜腺癌的分级、分期与CD15表达有关(P<0.05);与Cath-D表达无关(P>0.05);CD15和Cath-D表达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CD15表达与Cath-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D15和Cath-D表达是判断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的一种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Snail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骨肉瘤组织42例、骨软骨瘤10例中Snail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Snail蛋白在骨肉瘤中表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nail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Ennekin...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引发后果及原因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但若未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随意加大剂量使用是不合理用药。本文综述了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现状,引发的后果及其原因,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防止医疗纠纷,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提供信息。并提醒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及疗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腺癌、30例结直肠腺瘤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远离癌组织4cm)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结果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质,其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1/30)、30.0%(9/30)及53.3%(32/60),在3种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腺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Ⅲ+Ⅳ期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TNMⅠ+Ⅱ期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高侵袭能力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潜在预测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改建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兔关节软骨的修复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只股骨髁关节损伤的青紫蓝兔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20只。首先制备PRP,再分离B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接种于ADM支架上。研究组培养基添加10% PRP,其他条件同对照组,空白组兔不做任何处理。将BMSCs-ADM复合物植入兔关节缺损处,在1、2、3个月末对构建的软骨组织进行免疫力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比较PRP-BMSCs-ADM联合修复关节缺损的效果。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BMSCs的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呈现S形生长曲线,第3天后进入对数期,第9天后进入平台期;从第3天开始,细胞数目OD值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标本软骨样细胞数目增多,软骨陷窝逐渐成熟,软骨表面逐渐光滑,IRCS宏观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呈现增长趋势(P<0.01),标本压力弹性模量有上升趋势(P<0.05);同时期研究组标本评分与压力弹性模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3个月后,研究组软骨缺损修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自体PRP联合BMSCs复合改建ADM修复兔关节软骨的修复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