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组织块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对污染不容易控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可能损伤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纯化采用Percoll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活率鉴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纯度鉴定采用3β-羟基固醇脱氢酶染色方法。 结果与结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纯度达可达90%以上;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半限制型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共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2~62岁,平均45.2岁。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变化,观察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8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从(8.5±2.5)分增加至(14.8±1.5)分,NDI评分从(24.8±6.9)分下降至(7.3±4.8)分,颈部VAS评分从(6.8±1.3)分下降至(1.2±0.4)分,上肢VAS评分从(7.4±1.2)分下降至(1.1±0.4)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从术前平均(9.6±4.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0.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曲度术前为(12.9±10.5)°,末次随访时为(15.4±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半限制型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咳喘顺丸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业病防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500 μ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咳喘顺丸,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外周血清指标、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5.16%vs 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升高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eriostin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降低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显著降低,但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咳喘顺丸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促进外周血清学指标的转归,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ARMD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05/2018-02在我院诊治的ARMD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miR-23a、miR-34a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分析ARMD患者血清miR-23a、miR-34a表达水平与TNF-α、NF-κB的关系及其对ARMD的诊断价值。

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病例组晚期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中期和早期患者(P<0.01),中期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早期患者(P<0.01)。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NF-κ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患者血清miR-23a与TNF-α、NF-κB均呈显著正相关(r=0.798、0.720,均P<0.01),血清miR-34a与TNF-α、NF-κB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4、0.740,均P<0.01)。血清miR-23a、miR-34a诊断ARM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867。

结论:ARMD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参与ARMD发生及发展过程,检测血清miR-23a和miR-34a有助于ARMD的早期辅助诊断及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5.
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可通过调节大脑胰岛素信号通路影响下游信号传导、抑制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 Tau)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沉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元再生与突触可塑性、改善大脑葡萄糖代谢、减缓氧化应激等有效防治代谢性疾病认知障碍。同时,通过抑制代谢性疾病诱导的中枢神经炎症及内质网应激,间接调节脑胰岛素信号通路,以恢复代谢性疾病患者大脑的学习记忆与认知功能。中药与脑胰岛素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多靶点、多效能、多途径的特性,使代谢性疾病认知障碍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中药调节脑胰岛素信号通路、缓解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现有文献多为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研究,复方研究相对较少,且中药干预脑胰岛素信号的临床研究不足等。今后需进一步开发以脑胰岛素信号通路为靶点的复方新药,依托蛋白组学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寻找新的中药治疗靶点,加强不同中药复方以及同一复方不同剂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探究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6.
李影 《安徽医药》2018,22(5):995-997
目的 探索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根据采用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心理认知行为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以及躯体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病性以及偏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96.74%明显优于对照组80.39%(P<0.05).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6个月,观察组在心理健康[(64.39 ±14.65)vs(53.47 ±11.62)分]、情感角色功能[(72.54 ±16.08)vs(51.82 ±15.34)分]、社会功能[(82.74 ±18.47)vs(67.23 ±14.75)分]、活力[(55.56 ±15.27)vs(41.64 ±14.26)分]、总体健康[(61.53 ±18.26)vs(45.72 ±16.24)分]、躯体疼痛[(76.37 ±21.43)vs (54.28 ±20.63)分]、躯体角色功能[(65.64 ±17.56)vs(54.53 ±15.42)分]、生理功能[(83.97 ±11.87)vs(72.62 ±12.23)分]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服务态度97.30%vs 80.56%、技术水平94.59%vs 81.94%、健康教育98.65%vs 86.11%、关爱患者100%vs 77.8%和心理支持100%vs 90.28%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联合正性暗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性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联合正性暗示。干预前后采用我院自制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量表评定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定两组疾病不确定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评定两组应对方式,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定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两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各项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后两组医学应对方式量表的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面对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研究组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联合正性暗示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疾病不确定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纠正应对方式,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中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段、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观察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肿瘤T分期降期率、保乳手术率、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CD3+、CD4+/CD8+、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段、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段、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水平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缓解率、T分期降期率、保乳手术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CD3+、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段、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乳腺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段、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水平与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脱发、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能下调血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段、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水平,改善患者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食用活性糙米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方法 60名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食用活性糙米和普通糙米,时间1个月。每周随访一次,登记受试者饮食情况。分别于研究开始前和干预1个月后进行馒头餐试验,采空腹及餐后0.5、1、2 h静脉血,测空腹血糖、空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生素(A、D、E、C、B1、B2、B6、B9、B12)水平及餐后0.5、1、2 h血糖和餐后2 h甘油三酯水平。用体成分分析仪测定研究前后两组受试者体重、体脂肪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的变化。 结果 3例患者退出研究,获得有效数据57例,活性糙米组28例,普通糙米组29例。研究前后两组体重、体质指数、体脂肪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各种维生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后活性糙米组空腹甘油三酯水平(1.65±0.72 mmol/L)显著低于普通糙米组(3.19±3.25 mmol/L)。实验结束后活性糙米组餐后甘油三酯水平(1.30±0.76 mmol/L)显著低于干预前(2.31±1.62 mmol/L)及普通糙米组(3.26±2.32 mmol/L);实验结束时活性糙米组血清维生素B1水平(109.00±27.12 nmol/L)显著高于干预前(83.46±13.49 nmol/L),普通糙米组血清维生素B1水平(109.39±15.76 nmol/L)显著高于干预前(83.32±12.72 nmol/L)。 结论 活性糙米对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甘油三酯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0.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置钉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可降低手术难度,优化置钉操作,提升置钉效果,具有显著优势。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治疗的17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术中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3D组),9例术中常规徒手置钉(常规组)?术后采用CT扫描螺钉位置评估置钉等级与可接受率;比较2组置钉时间、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置钉出血量、置钉等级、置钉可接受率、二次置钉率、主弯矫形率和置钉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钉操作,术中无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出现。常规组术后出现1例背部疼痛,1例下肢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②3D组置钉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置钉出血量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3D组置钉等级、置钉可接受率优于常规组,二次置钉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2组主弯矫形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特发性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矫形过程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可降低置钉难度,提升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