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39篇
中国医学   86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从毛叶巴豆茎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应用HREI-MS,^1H-NMR,^13C-NMR,^1H-H COSY,HMQC,HMBC和NOESY等光谱测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毛叶巴豆醇。然而,文献检索发现该结构被错误地鉴定为Homalomenol D,通过仔细分析文献报道的核磁数据并与化合物1比较,发现文献中Homalomenol D结构鉴定有误,应该修正为5-表毛叶巴豆醇。化合物2鉴定为日本刺参萜酮。  相似文献   
42.
薛梅  陈成彬  陈力  马小军 《中草药》2008,39(11):1713-1716
目的分析半夏多倍体复合体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差异模式)。方法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采用34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扩增共得到7708条带,其中5636条带为甲基化多态性带在半夏7倍、8倍、9倍、10倍体值株间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不大。总扩增位点甲基化水平在54%~58%,全甲基化率为24.1%~24.3%,高倍性植株甲基化程序相应比较高。除甲基化水平稍有变化外,半夏不同倍性株间的DNA甲基化模式也形式各异,检测到的带型分为两大类(和型)。其中,不同倍性间DNA甲基化状态保持不变的位点占52.5%,归为型;少部分检测位点(占47.5%,归为型)的DNA甲基化模式在不同倍性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半夏多倍体复合体各倍性植株间存在大量的胞嘧啶甲基化变异且整体甲基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3.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oots of Cudrania fruticosa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two new xanthones, 1,6,7-trihydroxy-2-(1,1-dimethyl-2-propenyl)-3-methoxyxanthone (1) and 3,6,7-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 (2), together with three known ones, 1,3,5-trihydroxy-4-(3-hydroxy-3-methylbutyl)xanthone (3), 1,3-dihydroxy-6,7-dimethoxyxanthone (4) and 3,5,6-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 (5), respectively.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d chemical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44.
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颖  兰进 《中草药》2006,37(11):1707-1710
目的研究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以灵芝S3号菌株为试验材料,以灵芝漆酶活性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筛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g/L、棉花0.2%、磷酸氢二铵0.66g/L、干酪素0.5%、聚山梨酯-800.15%;优化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75mL、接种量12.5%、菌龄5×24h、培养时间9×24h。结论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后,发酵液中灵芝漆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5.
阿育魏实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霞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1058-1059
 目的对阿育魏实[Trachyspermum ammi(L.)Spragu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阿育魏实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通过多次硅胶柱色谱和反复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到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Ⅰ),山柰酚(Ⅱ),山柰酚-3-O-芸香糖苷(Ⅲ),东莨菪内酯(Ⅳ),对香豆酸(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6.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土地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基础,栽培地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关系到药材产区的经济和中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药用植物栽培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从土地资源、土壤质量、基础研究等角度分析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连作障碍、耕作制度、退化土壤的修复等方面综述相关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目标和重点研究领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7.
环境因子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及药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其合成过程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l)、黄烷酮醇还原酶(DFR)、异黄酮合成酶(IFS)等系列酶的调控,而这些酶的活性及其分子合成水平又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矿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列出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并对环境因子影响黄酮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48.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川芎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建立川芎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体系,收集愈伤组织及连续三代的悬浮培养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川芎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川芎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含有相似的成分,但与原植物中的成分区别很大,原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中也未发现。结论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的特性与原植物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49.
泥胡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泥胡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泥胡菜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络石苷(2),尿嘧啶(3),8-羧甲基-对羟基肉桂酸(4),3-O-p-香豆酰奎尼酸(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0.
基于GIS的川芎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自主研发《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并以四川都江堰为道地基点县,分析了川芎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表明按川芎药材生长所需要的生态土壤条件分析,除川芎的四川传统产区外,四川东部地区、湖北、贵州、陕西的部分地区也是川芎的适宜产地。但川芎苓种繁育要求与药材栽培地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由此决定了川芎的栽培道地产区集中在四川都江堰(原灌县)、彭县、郫县等地区。结果对于认识川芎的道地产区形成、适宜区的划分及引种栽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