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背景:药物纳米微囊系统凭借其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药物缓释等特点在临床用药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微囊发挥其各自独特的效应,正确的选择材料和制备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临床收效。 目的:对药物微囊系统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释放机制进行简要的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0 Elsevier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有英文检索词为“drug delivery, nanocapsules, preparation methods, material choice, biodegradable material, chitosan, polyester material, realse mechanicsm”。中文检索词为“药物载体,纳米微囊,制备方法,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壳聚糖,聚酯类材料,微囊释放机制”。纳入药物纳米微囊系统基础研究、生物降解材料、临床应用等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内容、数据不完整或较陈旧的研究。 结果与结论:药物纳米微囊系统与传统的给药方法相比,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将药物浓聚在病灶组织,在临床上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药物纳米微囊系统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对于在临床上的长期效能,过敏反应,体内毒性作用等未做全面详细跟踪调查,缺乏长期实验。 关键词: 药物纳米微囊;制备方法;材料选择;控制释放;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37  相似文献   
82.
人体脊柱解剖结构复杂,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年轻医师熟练掌握手术技巧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传统的“见一、做一、教一”的师徒带教模式虽然仍是主流,但已无法适应医学的快速发展,术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兼顾帮带,无形中亦增加了手术风险[1-2]。尸体训练是过去几十年来实际手术的最佳替代[3],其触觉反馈真实,保真度高,对解剖结构、位置认识直观,但尸体资源紧缺,且容易传播疾病;此外,新鲜尸体的使用时间有限,无法反复练习[4-5],甚至在--些国家还存在伦理等问题[6]。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对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动力加压钢板(DCP),交锁髓内钉(LIN)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肱骨干骨折患者125例分别接受上述3种内固定治疗,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后进行CT扫描。结果DCP组骨痂出现较晚、量较少,骨折线消失最晚,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低;LIN组骨痂出现最早、量较多,骨折线消失较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高,骨折区域CT值较低;SMC组基本无骨痂出现,骨折线消失最早,并由板状骨直接替代,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高。结论与DCP和LIN相比,SMC具有力学性能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在促进骨折愈合的速度、方式及质量上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4.
桡骨远端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赵亮  汤译博  苏佳灿 《中国骨伤》2010,23(8):638-641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类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尤其见于年轻男性和中老年女性。其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人名命名的方法和AO分类方法,以后者最为全面和完善,但一种显示骨折全貌的确切分型方法仍有待提出。近年来,随着腕部生物力学及显微解剖学的发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日益增多。治疗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固定复位。目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针术、外固定支架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骨或骨替代物的移植等。此外,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固定、人工腕关节假体等新兴治疗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任何一种单独的方法都不能处理全部的桡骨远端骨折,应当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骨折特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好。本文从流行病学、分型以及治疗方法三方面,就目前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临床常见脊柱疾患,好发于颈椎,主要表现为神经压迫症状,严重损伤患者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机械刺激、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多基因、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该病具有鲜明的遗传特性,与多个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改变相关。因此,本文就其发病相关基因(COL11A2、BMP-2、TGF-β1、TGF-β3、NPPS、COL6A1、Runx2)的多态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
后路椎弓根螺钉动态固定是当前脊柱外科非融合手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其具有保留脊柱节段运动功能的特点,可避免脊柱融合术后节段的应力改变,防止邻近节段退变。近年来,各种后路椎弓根螺钉动态固定系统被初步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退行疾病。作为传统融合手术的革新,其临床疗效评价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主要就后路椎弓根螺钉动态固定系统临床应用疗效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Macrodystrophia lipomatosa is a rare form of congenital localized gigantis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lowly progressive overgrowth of the mesenchymal elements, especially the fibroadipose tissue, in a limb. Frequently, multiple contiguous digits are involved on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hand or the medial side of the foot. Overabundance of the fibroadipose tissue and osseous overgrowth are most remarkable at the distal ends of the extremity.  相似文献   
88.
V形牵引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社会的老龄化,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研究发现: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睡眠时枕头使用不科学,使颈椎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个人一生中有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舒适的枕头不但能使人安然入睡,而且能够帮助人防病治病。虽然国内外根据人体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和模拟力学原理,设计了一些颈椎保健枕,但对枕头高度的测量和设计都缺乏有效的方法和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在骨发生、诱导和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是目前最肯定的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也具有一定的促成骨作用,BMPs与这些因子的联合应用能更好地促进骨折或者骨不连的修复,在骨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目的:自制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神经组织工程三维支架,观察该支架对体外神经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降解情况及炎症反应,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熔融、纺丝、拉伸、编织等步骤制作编织型三维PLGA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微管道的排列规律,测量微管道孔径大小.将原代培养的神经膜细胞接种到编织型三维支架上,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生长、黏附、增殖和凋亡情况,并与细胞培养皿和胶原海绵培养细胞进行对照.将携带神经膜细胞的三维支架植入大鼠脊柱两侧肌肉中,H-E染色观察支架在体内的降解情况及炎症反应.结果:支架外径为3 mm,微管道直径为100 μm,均匀平行排列.三维支架与细胞培养皿中的神经膜细胞细胞黏附率、增殖率无统计学差异,与胶原海绵培养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支架与胶原海绵上的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二者均低于细胞培养皿培养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支架植入体内12周后完全降解,周围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自制编织型三维支架对体外神经膜细胞生长无不良影响,体内能有效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