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失代偿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术后失代偿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7月~2001年12月间AIS手术后失代偿病例14例。术后失代偿的诊断标准:躯干偏移距离>20mm,肩部不等高,远侧腰椎的旋转加重为冠状面失平衡;C7棘突垂线偏离S1后缘,胸腰段后凸>10°为矢状位失平衡。结果病例失代偿的原因包括初次手术时的分型错误、融合节段选择不当、胸弯过度矫正及腰骶弯认识不足。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失代偿的类型选择再手术10例,其中3例取出内固定后重新融合固定,6例延长融合节段,1例去除主胸弯内固定、融合上胸弯;采用支具治疗4例。随访除1例为6个月外,其余随访1~3年,平均18.9个月,12例随访时脊柱冠状面躯干偏移均<20mm,所有患者矢状面平衡良好。结论AIS手术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侧凸类型,自重力悬吊牵引位、反向弯曲位X线片了解躯干的平衡、侧凸的柔韧性,以选择适当的融合水平和手术方式来减少术后失代偿的发生,当术后发生失代偿时,应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失代偿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Keller手术治疗拇外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Keller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3.
椎体加强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常太 《中国骨伤》2016,29(7):585-587
正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通常由骨质疏松症、椎体肿瘤或脊柱外伤等原因造成,其正逐渐成为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乃是VCF常见的病因。据文献报道,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VCF的发病率约为20%,而绝经后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6%~([1])。全美每年约有70万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其  相似文献   
74.
75.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ssess the primary clinical results of a cohort of th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replacement with double-stemmed hinge silicone implant.Methods A total of 12 patients (15 feet) received the joint replacement with double-stemmed hinge silicone implant.There were 2 males and 10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61.4 (range,56-75) years old.Of them,9 cases (11 feet) were hallux valgus with osteoarthritis;1 case (2 feet) was rheumatic arthritis;2 cases (2 feet) were traumatic arthritis.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during follow-up.Results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regularly with an average of 24.7 months,ranging from 12 to 38 months.Ten patients were completely satisfied with the operation;1 patient showed partial satisfaction,and 1 patient was not satisfied because of the first matatarsophalangeal joint pain due to severe hyperosteogeny surrounding the cut bone surface 3 years after the operation.Osteolysis around the implant occurred in 2 cases without clinical symptoms,and no special treatment was given.Conclusion The joint replacement is a preferable method in alleviating pain and improving walking function with proper indication.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及影响肺功能的脊柱胸廓畸形指标.方法 采用配对研究的方法,将78例先天性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与正常受试者以性别和年龄1:1配对.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和侧凸患者的脊柱胸廓畸形影像学指标.结果 脊柱侧凸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成比例下降,肺总量和功能残气量降低,呈现以肺容积下降为特征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量相应降低,单位肺泡弥散量正常或略偏高.气道阻力和气道传导未受累.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除了上述改变外,还出现了气道阻力和残气量的异常.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累胸椎数、胸腰椎高度、侧凸度数是肺容积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解释肺容积下降的40%~51%.结论 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量降低.累及胸椎数越多、胸腰椎高度越低、侧凸度数越大,肺容积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或不结合植骨融合治疗成人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1-2010.9)、EMBASE(1966.1-2010.9)、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79.1-2010.7),手工检索中文相关杂志。收集所有采用后路短节短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T10-L2)爆裂骨折,并对比术中行后外侧植骨融合与不行植骨融合临床疗效的所有随机对照、半随机对照、前瞻性以及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的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Cochrane协作网最新提供的RevMan5.0.1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前瞻性队列研究1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Meta分析显示,非融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融合组;非融合组与融合组在维持后凸矫正度数、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腰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非融合组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融合组。结论: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不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可增加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考虑目前的医疗环境,建议在使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时采取植骨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洛索洛芬钠片剂对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短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97例,其中围手术期使用镇痛药物为洛索洛芬和(或)阿片类药物的患者84例。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7例(男9例,女18例);仅术后使用洛索洛芬镇痛的患者为POST组,共31例(男9例,女22例);术前和术后均使用洛索洛芬的患者为PERI组,共26例(男7例,女19例)。结果三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术前患病时间、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术前HS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2周疼痛评分、术后2周活动度、术后2周HSS评分及术后2周行走距离等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POST组和PERI组阿片类药物使用时长均短于对照组,阿片类药物末次使用时间也早于对照组(P〈0.05)。与POST组相比,PERI组洛索洛芬用药总量略少,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洛索洛芬联合阿片类药物可有效地控制TKA术后疼痛,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联合用药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时间。洛索洛芬围术期镇痛与术后镇痛相比具有基本相同的临床镇痛效果,但前者的用药量略少。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体外内皮细胞膜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s)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自身产生的膜微粒与内皮细胞共培养,评估共培养下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7.66×10~4,7.66×10~3,7.66×10~2个/ml浓度的EMPs组(简称高、中、低浓度组)其内皮细胞caspase-3活性、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活性表达均高于0个/ml浓度EMPs的对照组(P〈0.05)。PCR检测凋亡基因变化后,发现高、中浓度EMPs组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表达较对照增高(P=0.003、P=0.000),低浓度组没有明显差异(P=0.272),AIF(apoptosis-inducing factor)基因方面,以Realtime-PCR方法测定,RQ值代表的是各组/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则提示高中浓度EMPs组AIF表达较对照增高(RQ=1.836、RQ=1.324),低浓度组则呈现下降(RQ=0.569)。结论内皮细胞膜微粒在体外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发生。7.66×10~4、7.66×10~3、7.66×10~2个/ml浓度EMPs可促进细胞Caspase-3、PS表达活性增强,7.66×10~4、7.66×10~3个/ml浓度EMPs可促进APAF-1、AIF凋亡基因表达,7.66×10~2个/ml浓度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估采用交锁髓内钉及骨水泥强化方法治疗肱骨干及近端病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及骨水泥强化方法治疗的15例肱骨病理骨折的治疗情况,其中11例病理骨折,4例濒临骨折。结果 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1.1岁(29~65岁)。5例病变位于近端1/3,10例位于中1/3。平均手术时间121min(85~177min),平均出血量650ml(400~1200ml)。4例接受输血(平均输血量RBC 2.3U)。12例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其中10例结果优良。2例诉肩部僵硬。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病例性骨折,可提供稳定的固定并允许患肢早期活动。骨水泥强化是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