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1篇
药学   121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共有的载体是化学物质,为此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旨在架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桥梁。本文首次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有效促进和完善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理论及其融合,尤其是西药中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枝、茯苓药对提取物中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醇、肉桂酸、桂皮醛、茯苓酸6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对药对桂枝中5个成分同时测定;以乙腈-0.05%磷酸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对药对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醇、肉桂酸、桂皮醛和茯苓酸分别在0.00818~0.0818μg(r=0.9995),0.03866~0.3866μg(r=0.9999),0.03138~0.3138μg(r=0.9998),0.03512~0.3512μg(r=0.9998),0.3522~3.522μg(r=0.9998),0.03920~0.3920μg(r=0.9998)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醇、肉桂酸、桂皮醛和茯苓酸的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2%,98.9%,100.0%,98.4%,99.2%,98.9%,RSD均<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测定桂枝、茯苓药对提取物中6个成分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依据炮制工艺参数优化蒙药手参的奶制工艺。方法采用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手参奶制品的浸出物;用HPLC法测定手参制品中的天麻素、4-羟基苯甲醇、militarine、loroglossin的含有量;通过水迷宫实验考察手参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综合各因素的影响,手参奶制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加入手参质量30%的鲜牛奶闷润12 h后,于120℃烘制法6min。结论优化手参奶制工艺稳定,重复性好,与生品比手参奶制品的抗衰老和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4.
李军  时圣明  孙玉坤  刘丽  孙云峰  范颖  张立德 《中草药》2015,46(16):2361-2364
目的研究龙须草Juncus setchuensis茎髓中的菲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龙须草茎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菲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甲基-2-羟基-1-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1)、4-ethenyl-9,10-dihydro-1,8-dimethyl-2,7-phenanthrenediol(2)、厄弗酚(3)、去氢厄弗酚(4)、4-ethenyl-9,10-dihydro-7-hydroxy-8-methyl-1-phenanthrenecarboxylic acid(5)。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二氢菲类结构母核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龙须草醇A。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了配合药学院各专业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对大连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做了详细的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收集、数码拍照、查阅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大学校园内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大连校区共有药用植物128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种107种、单子叶植物17种。结论:通过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校区内的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并为开展药用植物学课间实习、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及第二课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6.
Catechin is a major monomer of Chinese Rhubarb. Chinese Rhubarb has been claimed to have a therapeutic value as a bacteriostatic drug. It is also known that total rhubarb anthraquinone mixture and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s such as emodin are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However, the catechins component in Chinese Rhubarb such as catechin has not been characteriz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ower-time curves of Escherichia coli growth were obtained and the action on them by addition of catechi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vitro were studied by microcalorimetry. The results suggest E. coli growth is inhibited by catechi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starting from the concentration of 0.05 to 1.6mgmL(-1). Th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reveals k(2) and P(2) are the significant parameters to evaluate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Microcalorimetry is a useful tool to evaluate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with its sensitive and significant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鹿茸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石油醚脱脂,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e法除蛋白,双氧水脱色。正交试验法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鹿茸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0。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鹿茸多糖得率为13.7%。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牛蒡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牛蒡子苷元(1)、拉帕酚B(2)、拉帕酚F(3)、拉帕酚C(4)、牛蒡子苷(5)、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结论: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硝酸咪康唑栓中硝酸咪康唑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1.5%醋酸铵溶液(40∶4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硝酸咪康唑进样量在0.502 58.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99.46%,RSD为0.72%。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硝酸咪康唑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大黄、牡丹皮药对提取物中11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0~20 min,没食子酸)、258 nm(20~30 min,氧化芍药苷)、230 nm(30~50 min,芍药苷)、274 nm(50~80 min,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230 nm(80~90 min,苯甲酰芍药苷)、254 nm(90~125 min,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柱温30℃。结果:大黄、牡丹皮药对中11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365~3.65μg(r=0.9991)、0.0349~0.349μg(r=0.9995)、0.106~1.06μg(r=0.9993)、0.215~2.15μg(r=0.9996)、0.259~2.59μg(r=0.9994)、0.0758~0.758μg(r=0.9993)、0.0846~0.846μg(r=0.9993)、0.0581~0.581μg(r=0.9993)、0.109~1.09μg(r=0.9992)、0.164~1.64μg(r=0.9991)、0.0424~0.424μg(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100.1%、98.4%、99.5%、99.3%、99.4%、98.8%、99.5%、99.0%、99.1%、98.8%、99.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黄、牡丹皮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