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41.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多态性及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HBV)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36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66例无症状HBV携带者组(ASC组)、1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CH组)、112例肝硬化患者组(LC组)和65例对照组]的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多态性和HBV基因分型进行检测。结果 ASC组和轻、中型CH组均以B基因型占优势,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CH组、代偿期LC组、失代偿期LC组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失代偿期LC组突变率最高(37.7%)。结论该地区乙型肝炎人群以B和C基因型为主;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突变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无明显关系,而与HBV C基因型及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2.
陈盈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6):111-112
肝郁气滞证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病变有一定的联系。文章对肝郁气滞证室性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经机制及疏肝理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此类药在心系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对于患者肝功能及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晚期肝癌患者,给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经非参数检验统计,30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白细胞骨髓抑制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按照WHO骨髓抑制分级,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经非参数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肝癌大剂量植入放射性粒子对于肝功能、白细胞均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对血红蛋白、血小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4.
根据热稀释法血流量测量原理,测得血液、指示剂和血液与指示剂混合物三个温度、便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血流量。本系统为带有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智能模块。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与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DC-CIK细胞联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入组患者为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80例晚期肺癌均接受手术、化疗后复发者,已经诊断Ⅳ期不宜给予手术、化疗等其它抗肿瘤治疗。随机分成DC-CIK治疗组,中药扶正等药物抗肿瘤治疗的对照组。观察2组的临床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临床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是DC-CIK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DC细胞联合CIK细胞能提高癌症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术中腿部按摩对预防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组48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实施腿部按摩,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08%(1/48),对照组为15.22%(7/46),两组比较,χ2=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防前移,在术中对患者实施腿部按摩,能有效地降低血管外科患者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肠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02/2012-05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40例T2DM患者接受LRYGB治疗,术后停止降糖药物治疗1年,检测患者术前围手术期以及术后1、3、6、12、18、24 mo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C肽胰岛素、血脂水平并从中分析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完成24 mo的术后随访,术后2例患者(5%)出现早期并发症为腹胀.术后24 mo,T2DM完全缓解为27例(67.5%),部分缓解7例(17.5%),临床改善6例(15%),无复发病例,40例治疗全部有效.与术后血糖部分缓解或改善组患者相比,T2DM完全缓解组患者术前的BMI较高(P<0.05)、糖尿病病程较短(P<0.05),而与年龄、性别、家族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胰岛素、血脂水平无关.结论:LRYGB治疗T2DM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明显.患病时间较短、BMI较高的T2DM患者宜早期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川芎嗪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肺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川芎嗪治疗组(L组)和地塞米松联合川芎嗪治疗组(DL组),N组大鼠气管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0.3 m L,其他4组大鼠气管内注入5 mg/kg博莱霉素(溶于0.3 m 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肺纤维化造模,造模成功后N组、M组大鼠每天给予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 L治疗,D组、L组和DL组大鼠分别每天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 mg/kg(溶于2 m L 0.9%氯化钠溶液中)、川芎嗪50 mg/kg(溶于2 m L 0.9%氯化钠溶液中)和两种药物联合(地塞米松3 mg/kg、川芎嗪50 mg/kg溶于2 m L 0.9%氯化钠溶液中)治疗。各组大鼠在气管注入药物后第28天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TNF-α和TGF-β1的含量,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大鼠肺组织病理标本进行观察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与M组相比,D组、L组和DL组大鼠BALF中TNF-α、TGF-β1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组和L组相比,DL组大鼠BALF中TNF-α、TGF-β1含量(25.182±4.823)、(14.047±2.234)pg/m L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N组大鼠肺泡结构正常;M组大鼠肺泡结构消失,出现大量成纤维细胞;D组和L组大鼠可见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压缩变形,纤维化程度较M组减轻;DL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较D组和L组大鼠进一步减轻,部分区域可见肺泡结构。M组、D组、L组和DL组大鼠肺纤维化半定量评分分别为6(5.00,6.75)、5(4.00,5.75)、5(4.25,5.75)、4(4.00,5.00)分。与M组相比,D组、L组和DL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半定量评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组和L组相比,DL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半定量评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一药物相比,地塞米松联合川芎嗪治疗能更显著地降低大鼠BALF中TNF-α和TGF-β含量及减轻肺纤维化程度,两者联合应用可能适合肺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同种属来源一抗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顺序法对小鼠结肠组织IL-17和肠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特异性受体亚基GFR-α1进行同种属来源一抗的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结果炎症状态下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被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双重标记的阳性细胞,提示IL-17+的Th17细胞表面有GDNF特异性受体亚基GFR-α1表达。结论采用顺序法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尤其是当已知两种目标抗原表达位置不同时,同一种属来源的一抗仍可得出可信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0.
背景: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与非保残重建的优劣以及保残重建对本体感觉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1年随访。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75例,其中非保残重建37例,保残重建38例,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进行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KT2000检测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并采用被动角度重复试验进行本体感觉测试。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患膝关节活动度均已基本恢复正常,患膝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KT2000检测较治疗前均获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及1年保残组健侧和患侧本体感觉偏差小于非保残组(P<0.05)。治疗后摄片检查发现两组各有2例患者胫骨骨道偏离理想位置,未见独眼畸形发生。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保残重建有利于患者修复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