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15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284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91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cta biomaterialia》2014,10(3):1333-1340
Photo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HA) hydrogels provide a conducive 3-D environment that supports the chondrogenesis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The HA macromer concentration in the hydrogel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ondrogenesis of the encapsulated MSCs due to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hydrogels. Meanwhile, hypoxia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MSC chondrogenesis and suppress subsequent hypertroph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mbinatorial effect of tuning HA macromer concentration (1.5–5% w/v) and hypoxia on MSC chondrogenesis and hypertrophy. To decouple the effect of HA concentration from that of crosslinking density, the HA hydrogel crosslinking density was adjusted by varying the extent of the reaction through the light exposure time while keeping the HA concentration constant (5% w/v at 5 or 15 min). It was found that hypoxia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hondrogenesis and cartilaginous matrix synthesis of hMSCs under all hydrogel conditions. In contrast, the hypoxia-mediated positive or negative regulation of hMSC hypertrophy in HA hydrogels is dependent on the HA concentration but independent of the crosslinking density. Specifically, hypoxia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hMSC hypertrophy and neocartilage calcification in low HA concentration hydrogels, whereas hypoxia substantially enhanced hMSC hypertrophy, leading to elevated tissue calcification in high HA concentration hydrogels irrespective of their crosslinking density. In addition, at a constant high HA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hydrogel crosslinking density promoted hMSC hypertrophy and matrix calcification. To conclude,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effect of hypoxia on hMSC chondrogenesis and hypertrophy is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d by the encapsulating HA hydroge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的2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观察组)和单用曲安奈德治疗的29例痤疮瘢痕患者(对照组),分别用主观疗效评价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对两组治疗前后照片分析统计,评估疗效。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7.5%(24例)和79.3%(2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P>0.05)。治疗前观察组VSS评分为8.5±3.3,对照组为8.4±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2,P>0.05)。治疗后,观察组VSS评分降低为4.3±2.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1,P<0.05),对照组降低为5.4±2.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7,P<0.05)。两组差值VSS差值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对比。方法分别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A组)、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B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21例、38例,回顾分析两种方法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结石清除率为95.2%(20/21),B组为68.4%(26/38),两组之间有差异(X^2=4.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1),B组为10.5%(4/38),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0.11,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安全有效的外科微创技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较低,有输尿管撕脱等较严重并发症存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技能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16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仿真模型人”辅以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standardizedpatient,TSP)开展护理技能教学,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示教一练习一指导”的技能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并对本科护生及TSP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调查。结果TSP教学组护生总体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x2=10.831,P〈0.05),TSP教学效果受到本科护生及TSP的好评。结论TSP教学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护理学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延迟恢复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术并进行时间-强度分析,比较移植肾延迟恢复组及移植肾正常恢复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移植肾正常恢复组相比,移植肾延迟恢复组起始时间早、达峰时间短,起始强度及峰值强度高(p<0.05),不同皮质区域的强度参数差异增大、时间参数差异缩小(p<0.05)。结论与同期移植肾正常恢复患者相比,延迟恢复患者移植肾微循环灌注表现为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早且起始强度及峰值强度高的高灌注状态,且在同一患者的移植肾不同皮质区造影剂灌注强度差异较大,而灌注时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6.
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0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科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后发生的7例宫内外同时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内外妊娠的发生率为0.6%,5例为输卵管因素不孕,其中1例有既往异位妊娠史。6例经B超确诊,1例经手术确诊。1例行阴道B超引导下异位孕囊穿刺抽吸胚芽术,1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5例行输卵管切除术,其中3例在异位病灶去除后继续宫内妊娠并分娩活婴。结论既往输卵管盆腔疾病或手术、异位妊娠史是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的高危因素。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早期加强B超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对宫内妊娠的影响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57.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脑肿瘤,又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常见的胶质瘤。LGI1基因(1eucih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gene 1,LGI1)被发现在成神经胶质瘤细胞株上出现了基因重排现象,从而被认为是可以抑制肿瘤的候选基因,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将导致LGI1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浸润转移和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胶质瘤失活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和12例来自于脑外伤内减压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手术中所取的正常脑组织中LGI1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肿瘤组与正常组LGI1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0.283±0.271)vs(0.573±0.2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中LGI1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0.383±0.279)vs(0.165±0.2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肿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LGI1蛋白表达阳性率(8/27vs18/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与未死亡组中的LGI1蛋白表达阳性率(4/21vs22/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LGI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表达阴性组GOS评分[(1.85±1.46)vs(3.92+1.6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患者存在LGI1蛋白分子低表达,推测LGI1蛋白缺失率有可能成为预测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的安宫牛黄丸及类方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24只建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醒脑静预处理组(n=8),安宫牛黄丸预处理组(n=8)。空白对照组,安宫牛黄丸组,醒脑静组在缺血前1h分别灌服生理盐水10ml/只;灌服安宫牛黄丸150mg/kg。静推1ml/kg醒脑静注射液。实验中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肿瘤坏死因子(TNF)、D-二聚体(D-dimer)、肌酸激酶(CK)的变化,再灌注后用伊文蓝和TTC染色法确定缺血损伤范围,及光镜下作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积分比较。结果醒脑静组和安宫牛黄丸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缺血损伤后CK、TNF-α及PAI-1的血浆水平显著地降低(p<0.01);t-PA血浆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上升副度显著地增加(p<0.05、p<0.01);醒脑静组和安宫牛黄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总积分均值比较显著减少(p<0.01),心肌缺血损伤范围著显减少(p<0.05),醒脑静组和安宫牛黄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安宫牛黄丸及类方醒脑静预处理对兔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与安宫牛黄丸及类方醒脑静抑制炎症介质及促进纤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9.
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991~2004年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早产儿换血后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副作用如血生化异常、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0.
影像电磁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电磁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数字化扫描技术和C臂X线机摄影所得到的病人影像信息(CT、MRI、C型臂影像等)通过媒介体输入到计算机工作站中,为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矫形外科的手术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结果电磁导航技术的发展是光学导航技术革命性的进步。它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大幅减低了X线的照射量。结论以实时优质的图像满足临床的需要,为手术的入路提高了清晰准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