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饲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随机分为高血糖对照组(HG组,n=10)、低剂量DHM(HG-L组, n=10)及高剂量DHM(HG-H组, n=10),分别喂饲高脂饲料及添加低剂量DHM(500mg/kg)或高剂量DHM(1000mg/kg)的高脂饲料。正常血糖对照组(NG组,n=10)小鼠喂饲普通对照饲料。干预8w后检测小鼠血脂水平和肝脏脂质含量,并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 与NG对照组相比,HG组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血浆和肝脏TG和T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二氢杨梅素干预后,小鼠血浆和肝脏TG和TC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HG-H组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G-H组小鼠血浆AST和ALT水平较HG组显著降低(P<0.05)。对肠道菌群分析发现,二氢杨梅素干预对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有影响,在科水平上,HG-H组小鼠...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究手传振动(HTV)作业工人指端温度觉阈值(TPT)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断手臂振动病(HAVD)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运动器材公司187名工人开展横断面研究,其中接振组69人、对照组118人。采用HVLab温度觉测试仪进行测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端TPT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振组工人主力手食指与小指的热觉阈值水平[(46.4±5.7)℃、(45.8±5.6)℃]均高于对照组[(43.4±4.7)℃、(43.7±4.2)℃](P<0.05),且中性区范围[(22.8±8.9)℃、(24.7±9.3)℃]均大于对照组[(18.3±7.6)℃、(21.2±7.8)℃](P<0.05);接振组主力手食指冷觉阈值[M(P25,P75)]24.3(21.0,27.5)℃低于对照组[26.2(22.7,28.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高和手指麻木为主力手食指热觉阈值和中性区的影响因素(P<0.05),手指麻木为主力手冷觉阈值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对主力手小指温度觉阈值和中性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长期暴露于HTV会导致接振工人指端TPT变化,且接振工龄、年龄和手指麻木是TPT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3.
选择60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30名接触手传振动(HTV)的男性工人作为接振组,进行职业健康特征以及指端收缩压(FSBP)采集,计算健康人群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比较10℃以及15℃下对照组FSBP指数(%FSBP)的差异,并分别绘制两种温度下除大拇指外四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FSBP诊断手臂振动病(HAVD)的价值。结果显示,食指至小指的%FSBP医学参考值上限10℃时分别为99.08%、102.46%、107.83%、105.49%,15℃时分别为130.71%、145.29%、137.34%、136.89%;10℃时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80、0.755(P<0.05),10℃时小指以及15℃时四指的AUC均P>0.05。提示%FSBP检测在HAVD及其他振动性血管损伤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首选指标可以定为10℃时的中指%FSBP,异常判定值可设为79.88%。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建立健脾化瘀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方中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苦参碱的检测波长为211 nm,其他成分的检测波长为283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获得的10批健脾化瘀方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橙皮苷、槲皮素、佛手柑内酯、苦参碱8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健脾化瘀方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出27个共有峰,指认了8个化学成分。10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42~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n=6)。绿原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橙皮苷、槲皮素、佛手柑内酯、苦参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8%、101.32%、101.18%、100.79%、101.12%、99.19%、99.81%、102.46%,RSD分别为1.34%、0.93%、1.90%、1.8...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例患者分为HS未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23)与HS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1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E-SFI,以及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标志物dsDNA、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的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SFI对HS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最高核心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合并DIC组3 h内核心温度降至38.5℃以下患者比例、GCS评分低于HS未合并DIC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ISTH评分、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3天,HS合并DI...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评价所制备的补骨脂素胃滞留中空黏附微球体内外胃滞留特性并探索其在大鼠体内外吸收相关性。方法 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中空黏附微球,并对其胃内漂浮性、粘附性、滞留率和胃组织内药物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时间药物体外溶出度和大鼠体内药物血药浓度得到中空黏附微球体外释放百分率和体内吸收百分数,采用Wagner-Nelson法对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补骨脂素中空黏附微球胃内滞留率和胃内滞留药物浓度在2 h、4 h和6 h分别为78.7%±4.2%/13.95±4.92μg·mL-1,77%±10.41%/8.83±1.6μg·mL-1和8.3%±18.9%/2.85±2.67μg·mL-1,胃腔平均通过时间(MPT)为5.66±0.55 h,体外释放平均驻留时间(MRT)为(4.36±0.35)h,体内吸收平均驻留时间(MRT)为(9.06±1.25)h;体内吸收百分数和体外释放百分率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相关系数R为0.9471,表明补骨脂素中空粘附微球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良好。结论 中空黏附微球制剂体外漂浮性、粘附性...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LDIR)对HBE细胞氧化应激及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HBE细胞分为0、50、100、200 mGy组,采用X射线照射后分别培养24 h和48 h,检测细胞存活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及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PPP2R2D和TP53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后24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剂量组MDA水平均显著升高,GSH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8-OHdG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PP2R2D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50 mGy组T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后48 h,50 mGy组细胞存活率达到最高,MDA水平显著降低,8-OHdG水平显著降低,PPP2R2D基因和TP53基因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0 mGy组细胞GS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似文献   
158.
报道1例以眼部肿物为主要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 初发症状为眼部肿胀, 眼部手术术前发现肺结节, 进一步检查发现有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不全, 肾脏病理示AAV肾损伤, 最终诊断为AAV引起的眼、肾及肺病变。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 眼、肾和肺病变均改善。AAV不典型临床表现可导致诊断延误, 原因不明的眼部肿物应注意排除AAV。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将沉香外观性状特征数据化,研究其与沉香内在指标成分的相关性。方法:OpenCV测量沉香颜色特征值,排水法测定特定密度,ImageJ测量沉香油脂面积并计算油格占比;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采用熵值法对内在成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分析综合评分与外观性状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特定密度、油格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R3颜色通道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R5、G4颜色通道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沉香四醇含量与G4、B3颜色通道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G1颜色通道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评分与特定密度呈正相关(P<0.05),与油格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依据特定密度、油格占比的沉香传统等级划分具有一定科学性,且量化外观性状特征可为沉香品质快速评价体系提供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60.
目的:制备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低能自乳化法制备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伪三元相图优化处方;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形貌与大小、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高速离心法、稀释法和放置法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最后采用UPLC-MS/MS检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对其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纳米乳处方为0.5%乙氧基血根碱、24.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6.0%聚甘油油酸酯、20.0%中链甘油三酯和49.5%超纯水;载药纳米乳平均粒径为78.9±0.2nm,Zeta电位为-17.0±0.2m V;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的AUC0→t值(14.50±1.94h·mg/L)为混悬液的3.89倍,Cmax(2.65±0.45mg/L)为混悬液的5倍,口服纳米乳的生物利用度(50.1%)为口服混悬液(12.9%)的3.88倍。结论: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且质量稳定,大鼠药动学结果显示纳米乳能够提高乙氧基血根碱的生物利用度,为乙氧基血根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