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31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酪立宁胶囊治疗急慢性腹泻7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酪立宁胶囊对急慢性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酪立宁胶囊70例,po1.26g,bid;对照药米雅片70例,po1.05g,bid。疗程急性腹泻3-7d,慢性腹泻14-21d。结果:酪立宁胶囊治疗急性腹泻有效率为98.0%(40/41),慢性有效率为100%(29/29);对照药米雅片分别为98.0%(40/41)和86.0%(25/29)。二药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也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酪立宁胶囊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慢性腹泻的微生态制剂,其疗效与安全性均相当于进口药米雅片。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为获得组织工程化自体血管,观察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犬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组织学及形态学的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6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院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雄性杂种犬,3个月龄,体质量8~12kg。②实验方法:贴块法及酶解法对犬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及扩增,将第Ⅱ代平滑肌细胞以1×109L-1的密度种植于胶原膜上培养13d,再将第Ⅱ代内皮细胞接种于生长平滑肌细胞的胶原膜上2d。③实验评估: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同时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胶原载体上联合培养后的形态。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平滑肌细胞较均匀的分布于支架材料表面及内部;扫描电镜下,平滑肌细胞可以在胶原载体材料上生长,增殖明显并在短期内形成多层细胞。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2d就可在平滑肌细胞层表面获得连续的单层内皮细胞层。结论:在短期静态培养条件下犬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可以在胶原载体材料上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动脉血管组织片。  相似文献   
53.
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临床的应用为广泛开展遗传病的基因检测、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基因检测报告缺乏统一或基本的标准。首届“临床基因检测标准与规范专题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8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138家机构的250多位遗传学专家、临床专家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了遗传病基因检测报告的标准和规范问题。本文根据此次研讨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就遗传病基因检测报告的原则、规范以及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并发布了临床基因检测报告规范共识,以促进检测报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进我国基因检测行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骨科医生术中经皮椎体强化术辐射防护及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手机电子问卷APP对开展经皮椎体强化术的典型医院包括6家三级甲等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109名骨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骨科医生术中使用放射防护设备最多方式是移动铅防护屏(89.0%);铅围裙/背心(78.0%);铅防护颈套(61.5%)。术中曝光时采取防护措施最多方式是移动铅防护屏(69.7%);尽量缩短曝光时间(45.0%);撤到手术室外(39.5%)。在接受放射职业人员检查及培训中,50.5%接受个人剂量监测,49.5%没有监测;43.1%接受放射健康查体,56.9%没有接受;42.2%接受放射培训,57.8%没有接受。在辐射风险认知中,对CT、透视、拍片检查致患者剂量排序中,81.7%回答正确,18.3%回答错误。辐射对身体健康效应认知中危害最大的甲状腺疾病(83.5%);癌症(76.2%);血液系统(73.4%)。对辐射健康宣教最佳途径为专业培训(79.8%);现场讲座(47.7%);微信、微博(45.9%)。结论 加强骨科放射人员职业照射防护及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高骨科医生医疗照射知识及职业防护,加大专业培训及现场讲座管理力度,增强其参与主动性,从而更好的提高骨科医生自我防护及辐射风险认知的水平。  相似文献   
55.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nanoparticles,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公司提供。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r s-f M R I)技术,研究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 o s t s t r o k e depression,PSD)患者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选取13例发病在两周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7分且为首发抑郁的PSD患者,同时选择13名正常被试作为对照组(control)分别进行静息态f MRI扫描。分别选取双侧楔前叶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并比较两组被试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被试相比,PSD患者双侧顶下小叶、双侧额颞叶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低;右侧顶下小叶、双侧额颞叶与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低,而未发现功能连接显著增高的脑区。结论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可能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clusterin表达和单纯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clusterin含量变化与食管鳞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RT-PCR分析5对食管鳞癌及其远端切缘食管上皮中clusterin基mRNA表达水平;ELISA分析41例单纯手术治疗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lusterin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食管上皮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clusterin基因表达显著下降或缺失.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lusterin含量明显低于术后血清含量(3.23 mg/Lvs 25.71 mg/L,P<0.0001).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清clusterin含量与肿瘤大小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和总胆红素浓度无关(r=-0.1334,-0.1602,0.2413,0.0389,-0.2882,均p>0.05).结论:clusterin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血清clusterin含量明显降低,提示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lusterin基因可能具有潜在的抑癌基因作用,动态检测外周血clusterin含量有助于判断食管癌进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IPC)模型及心肌梗死模型,探讨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4月龄)建立IPC模型及IPC后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6、12和24 h亚组)、IPC组(0、6、12和24 h亚组)、单纯心肌梗死(MI)组及IPC+MI组.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乳头肌平面梗死心肌与左心室心肌面积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联素在心肌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利用大鼠血浆标本做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循环中脂联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IPC+MI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MI组[(20±2)%比(31±3)%,P<0.05=.IPC组6和12 h亚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脂联素mRNA的表达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亚组的2.2倍和2.1倍(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可见空白对照组及IPC组非缺血区心肌组织中脂联素未染色,而缺血的心肌组织局部脂联素染色加深,即脂联素在缺血区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缺血区(P<0.05=.IPC组0、6和12 h亚组大鼠血浆中脂联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亚组(0 h:10.90±1.74比7.40±0.47;6 h:10.98±1.74比8.18±1.41;12 h:9.31±0.96比6.97±1.02,P均<0.05=.结论 IPC可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IPC后心肌组织和血浆中脂联素表达水平均升高,提示脂联素参与了IPC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血脑屏障(BBB)模型通透性的影响,探究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靶点。方法采用细胞插入器培养单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体外BBB模型,三气培养箱中1%O2模拟缺氧培养24 h,分为正常组、缺氧组、清开灵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通过对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透过率的测定,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缺氧损伤BBB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可改善缺氧对BBB造成的损伤,提高TEER,降低跨内皮细胞通透性,并且有剂量依赖的趋势,清开灵注射液大剂量组与缺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开灵注射液小剂量组改善作用虽不如大剂量组显著,但亦能减少HRP透过BBB(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缺氧损伤造成的BBB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清开灵相关ADR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使用清开灵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期间涉及清开灵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同期全国ADR报告中,涉及清开灵的报告967份,占全部报告的0.83%;清开灵相关967份报告中,属于可疑致敏药物的报告共916份。清开灵的ADR有以下特点:97.49%的ADR发生于注射剂型,且严重ADR均发生于注射剂型,其中94.18%注射剂型的病例在首次给药后即出现ADR症状;ADR以皮肤及其附件的过敏表现最多见(53.05%);未成年人报告占32.42%;不同生产厂家的清开灵,ADR严重程度不同。结论应关注清开灵的用药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应集中在特殊人群(儿童),并重视清开灵ADR的快速鉴别和救治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