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朱丽娟  严明  田臻  邱嘉旋  徐骎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54-1256,1261
目的:检测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与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以及瘤旁涎腺组织石蜡组织标本中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yclinD1在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水平不仅在于肿瘤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而且瘤旁涎腺组织中Cyclin D1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而在瘤旁涎腺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Cyclin D1可能参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三重无袢Endobutton钢板联合Orthcord线手术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采用三重无袢Endobutton钢板联合Orthcord线方法治疗36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9~48岁,平均(26.41±14.05)岁;病程2~7 d。临床表现为患肩肿痛,外展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处压痛,琴键征阳性。术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并采用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3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2±4.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全部患侧肩部疼痛消退,肩锁关节处无压痛,琴键征阴性。术后无再次脱位、钢板松动等发生。根据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优31例,良5例。结论:三重无袢Endobutton钢板联合Orthcord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时锁骨及喙突骨折风险更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回顾性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状况及相关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1 762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内感染241例,感染率13.67%,以呼吸系统居多,占63.49%;检出的病原体依次为以真菌、大肠埃希氏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病原菌检出率56.43%;241例医院内感染者死亡5例,均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占2.07%;住院期间平均空服血糖、住院时间、年龄、住院病房人数、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情况是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严格控制糖代谢紊乱、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抗真菌治疗是防治综合性医院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符合条件的先兆性流产患者128例,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的有效率为91.4%,不良反应比较轻,并且发生率较低.结论 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ERCP患者术中舒适度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选择接受ERCP诊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中舒适度及术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术中舒适度及术后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术前心理干预不仅可降低ERCP患者术中的不适,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A ultrasensitive 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c acid (UA) based on Pt@Ag nanoflowers (Pt@Ag NFs) was constructed. H2O2 was formed by the reaction of uricase and UA and produced the hydroxyl radical (˙OH). The system was catalyzed by Pt@Ag NFs to change the color of 3,3′,5,5′-tetramethylbenzidine (TMB) from colorless to blue, and th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t@Ag NF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sorbance and UA concentration was in the range of 0.5–150 μM (R2 = 0.995) with a limit of detection of 0.3 μM (S/N = 3).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detection of UA in actual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proposed assay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UA in human serum with recoveries over 96.8%. Thus,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UA assay provides an effective tool in fast clinical analysis of gout.

A ultrasensitive 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c acid (UA) based on Pt@Ag nanoflowers (Pt@Ag NFs) was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17.
双黄连抑制甲1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坚  王农荣  杨斌  何士勤  刘晓静 《中国药房》2007,18(27):2086-2088
目的:研究双黄连抑制甲1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分成4组:病毒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对照组、药物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计算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细胞凋亡的百分率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黄连可抑制甲1型流感病毒诱导Hel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黄灌洗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μBondpak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8∶82∶1);测定波长为327nm;外标法定量。结果绿原酸在0.064~0.3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98%(RSD=1.2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食管癌行胸内不等边食管与胃开放吻合术以预防吻合口瘘进行探讨。方法 对 10 5例接受手术的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式均采用胸内不等边食管与胃开放吻合加浆膜层包埋术。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 0。结论 食管癌手术采用胸内不等边食管与胃开放吻合可以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络活血和益气补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善效应,评价通络活血和益气补肾法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1)治疗组用西医常规治疗法(简称常法)+中医通络活血和益气补肾法(简称通法)。(2)对照组用常法+中医活血化淤法(简称活法)。(3)常规组用常法(抗炎、平喘、祛痰等)。临床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1)治疗组比对照组及常规组的症状改善率较高,其中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的改善较为显著(P<0.05);治疗组中,咳嗽缓解的总有效率为37%,咳痰为42%,喘息为18.7%;临床体征方面则以哮鸣音减少较为明显。(2)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及常规组(P<0.05)。(3)治疗组治疗前后Zrs、R5%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络活血和益气补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