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26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358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177篇
综合类   787篇
预防医学   30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76篇
  2篇
中国医学   597篇
肿瘤学   15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对比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利用SRB法测定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FCM法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亚Gl期含量测定和DAN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10μmol/L青蒿素和lμmol/L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变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使S期细胞显著减少,G0 Gl期细胞明显增加。青蒿素对MCF—7细胞增殖仅有微弱抑制作用,但其衍生物青蒿琥iB却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为0.3lμmol/L。同样,lμmol/L青蒿琥酷引起MCF—7细胞的凋亡和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强于10μmol/L青蒿素的作用。结论 体外研究表明,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青蒿琥酯比青蒿素作用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3 ,6 (二甲氨基 ) 二苯骈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对AGEP引起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 (BSA)与不同浓度葡萄糖 (0 ,2 0 ,5 0 ,80mmol·L-1)体外孵育制备糖基化终产物 (AGEP) ,应用 [3 H] 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观察I-93对重度糖化的AGEP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ASMC)增殖的影响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及Greiss法观察I -93对AGEP引起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释放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结果 :I-93 10 -7~ 10 -5mol·L-1能明显抑制AGEP引起的ASMC增殖 ,其 [3 H] TdR掺入量和MTT比色法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9 .4%和 44 .2 %。随AGEP糖浓度的增加 (2 0~ 80mmol·L-1) ,BAEC培养液中ET 1含量亦逐渐上升 [(4 93± 63 )~ (779± 10 5 )ng·L-1] ,I -93 10 -7~ 10 -5mol·L-1能明显抑制重度糖化的AGEP促进ET 1释放的作用 ;I -93对AGEP灭活NO的作用有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结论 :I -93有抑制ASMC增殖的作用 ;对AGEP诱导的BAEC释放ET 1和NO间平衡失调有调节作用 ,在防治阻塞性血管疾病方面I -93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不同植物激素及其配比对黄花乌头体细胞胚胎诱导及植株再生进行研究,为药用植物黄花乌头的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黄花乌头的茎、叶、胚轴、胚根和子叶为外植体考察不同植物激素对黄花乌头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 外植体接种于MS 2,4-D 1mg/L 6-BA 0.5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在MS 2,4-D 0.2rng/L 6-.BA 0.5mg/L的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几次后,分化出淡绿色具有圆锥状或原球状突起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能够在MS 6-BA2 mg/L的培养基上形成不定芽,该芽能够在MS+IBA 0.5mg/L的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结论 利用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可以成功地得到再生植株,从而为濒危植物黄花乌头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臀上皮神经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臀上皮神经临床意义。方法:解剖20具尸体(40侧)腰臀区,对臀上皮神经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分析。结果:40侧腰臀区共发现138支臀上皮神经。在神经出胸腰筋膜后层处的卵圆形空隙有27个,其剩余空间周围见有脂肪组织。结论:臀上皮神经穿出胸腰筋膜后层处的卵圆形空隙为引起脂肪组织疝出、卡压神经引发腰痛的薄弱点。  相似文献   
15.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大鼠M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5~8周龄的大鼠股骨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取5代以后的MSCs观察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和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大鼠MSCs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群体倍增时间为30h,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B(SB)阴性,而*醋酸萘酚醋酶(α-NAE)与糖原(PAS)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90表达阳性,而CD34、CD38、CD45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79.48%,G2/M期:6.10%,S期:14.42%。结论:本方法分离纯化出的是MSCs,其在体外具有生长稳定,增殖较快的特点,是组织工程研究中良好的细胞来源,也是转基因研究优良的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AF)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5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情况。结果65例中,均行内镜胆道引流术或EST及取栓,联合TACE,PRAF治疗。本组无手术死亡。癌栓清除率为95.4%(62/65),肿瘤坏死率为96.9%(63/65),1年生存率为60.0%(39/65),3年生存率为38.5%(25/65)。结论内镜联合TACE及PRAF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的内镜、TACE及PRAF治疗。  相似文献   
17.
乌药中异喹啉生物碱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乌药中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甲异波尔定(norisoboldine)的含量,以Phenomenex Gemini C_(18)柱为固定相,乙腈-0.5%甲酸(加三乙胺调节pH至2.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结果:去甲异波尔定在0.015~1.509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8%,相对标准偏差为1.4%.结论:通过对20批不同来源的乌药样品中去甲异波尔定的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提升乌药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DC的分化和Th1、Th2细胞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 1973年发现的。它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 ,APC) ,也是唯一能将抗原递呈给初始T细胞 ,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APC ,因此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近年来 ,DC亚群在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DC的分化及其对Th1、Th2细胞的诱导作一综述。1 DC的来源及特征D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IPTW)法评估EB病毒(EBV)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21年4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8家医疗机构初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且具有全血EBV-DNA数据的4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PTW法分析EBV载量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 χ2检验。结果 468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EBV-DNA阳性266例,EBV-DNA阴性202例。E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62.5%和89.2%,两组比较,经Log rank 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0,P=0.000)。IPTW前,两组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PS)评分(ECOG PS评分)、原发部位、CA分期、Ann Arbor分期、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治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和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龟甲真伪的新方法。方法: 选用正品乌龟和伪品红耳彩龟的腹甲进行实验,先用经典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比较两种样品的典型性状特征,后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测得样品的光谱信息,对样品谱图进行平滑处理和基线校准,并运用化学计量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区分正品和伪品龟甲。结果: 性状鉴别结果显示完整正、伪品龟甲样品仅有细微差异,且其碎片或粉末基本无差异;显微鉴别未在两种样品中发现明显的特征差异性结构;两种样品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曲线图经快速傅里叶变换滤波器平滑滤波处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处理后呈现显著差异。结论: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以实现龟甲真伪品的精准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