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复方三黄膏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二甲苯致炎,测定耳肿胀度;醋酸及热板致痛,测定扭体次数及舔后足次数;结扎右后肢内侧的股静脉,测定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三黄抗栓膏大、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程度(P0.05);复方三黄抗栓膏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但对镇痛潜伏期无显著影响(P0.05);给药前及给药后1.5 h,复方三黄抗栓膏各剂量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无显著影响(P0.05),给药后0.5 h、1 h,复方三黄抗栓膏中、小剂量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有显著影响(P0.05);模型组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黄抗栓膏大、中剂量能显著降低白细胞数及血小板数;复方三黄抗栓膏大剂量能显著降低各切变速率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对红细胞压积、血沉值、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复方抗栓膏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学功能。  相似文献   
82.
《中国药房》2020,(4):435-440
目的:研究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装胶束对4种千金子素(千金子素L_1、L_2、L_3、L_8)在大鼠体内肠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千金子脂肪油(用量分别为0、0.2、0.4、1、4 g/L)和脱氧胆酸钠为载体,过量加入4种千金子素(40 mg/L),制备包载4种千金子素的自组装胶束溶液,作为含药肠灌流液。取大鼠60只,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按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含药肠灌流液分组进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灌流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前后肠灌流液中4种千金子素的含量;计算在不同肠段中4种千金子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小肠表观吸收系数(Peff);选择吸收效果较好的回肠段为对象,考察并计算4种千金子素的累积吸收量。结果: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装胶束均能使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Ka值和Peff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当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均呈现最大吸收,且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其Peff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按不同脂肪油用量组各肠段的Ka、Peff值排序,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吸收效果总体上呈现空肠最好、结肠最差的趋势。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2~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大鼠回肠的累积吸收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以0.4 g/L脂肪油用量组为最高。结论:不同用量千金子脂肪油与脱氧胆酸盐形成的自组装胶束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千金子素L_1、L_2、L_3、L_8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量,且空肠为上述千金子素的主要吸收肠段。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反相HPLC建立何首乌提取液益生菌发酵前后指纹图谱,观察何首乌提取液发酵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与活性的相关性。方法:以AgilentZORBAXSB—AQ(4.6mm×150mm,5.0μm)为色谱柱,以A(乙腈)和B(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建立了有13个共有峰的HPLC色谱图,并比较了色谱峰相对峰面积的变化。结论:何首乌提取液经益生菌发酵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较大,中药经过发酵可通过多途径影响化学成分,进而改变药物的药理药效。  相似文献   
84.
利开灵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富业  王永炎  杨宝琴  李云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5):393-394,i001
目的观察利开灵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 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利开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血肿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6.66%;两组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为佳.结论利开灵对急性脑出血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5.
86.
《中成药》2016,(1)
目的优选复方活血巴布膏中肉桂药材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方法以桂皮醛得率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药材中有效成分得率的影响。结果优选出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2.5 h。结论在该提取条件下,桂皮醛得率、提取率均较高,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APS低、高剂量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DM大鼠模型。AP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0、400 mg·kg~(-1)·d~(-1)APS干预8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血肌酐、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损伤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尿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浓度。检测大鼠肾脏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7、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TIMP-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M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KIM-1、OPN浓度明显升高;肾脏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TIMP-1、TIMP-2水平明显升高,而肾脏Smad7、MMP-2、MMP-9明显降低。APS明显降低了DM大鼠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KIM-1、尿OPN浓度,并抑制了肾脏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活性。结论 APS对DM大鼠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M大鼠肾脏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以标准汤剂为基准,探讨黄芩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黄芩配方颗粒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4个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和指纹图谱,并计算这4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转移率等,与标准汤剂相关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室制备的黄芩配方颗粒化学成分含量与标准汤剂差异无显著性,均在标准汤剂可接受范围内,即黄芩苷含量为5.32%~9.88%,汉黄芩苷含量为1.01%~1.87%,黄芩素含量为0.20%~0.38%,汉黄芩素含量为0.06%~0.12%,并且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本研究报告的基于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科学、易于操作,可为黄芩配方颗粒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对鲜人参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并阐明鲜人参中不同干燥方法(50℃烘干、80℃烘干以及-70℃冷冻干燥)对其所含的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影响差异性。制备3种不同的人参干燥品,应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以水-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并利用X Calibur 2.2软件对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鲜人参中含有57种皂苷类成分;与新鲜人参相比,50℃烘干品中的人参皂苷类成分损失较少,-70℃冷冻干燥品次之,80℃烘干品损失最多。该研究阐明了不同干燥方法对人参皂苷类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可为人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
目的考察无花果实及乳浆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黑色素瘤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溶剂 提取法制得无花果提取物,系统溶剂萃取法得乳浆不同极性部位和醇沉纯化部位供试品;采用MTT 法、划痕 实验、Transwell 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考察供试品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 的增殖、迁移、侵袭 和凋亡影响;构建A375 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的共培养体系,通过侵袭实验、成管实验体外模拟 肿瘤细胞对内皮血管形成;ELISA 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无花果提取物和乳浆乙酸乙酯部位抑制肿 瘤细胞A375 的迁移和侵袭(P<0.05,P<0.01,P<0.001),降低A375 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乳酸脱 氢酶(LDH)含量(P<0.001),提高一氧化氮(NO)含量(P<0.05,P<0.01,P<0.001);乳浆醇沉部位抑制 A375 细胞迁移和侵袭(P<0.01,P<0.001),对A375 细胞的直接抑杀和促凋亡效果较好;共培养后HUVEC 细胞侵袭能力提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分泌增多 (P<0.001),且供试品(200~400 μg·mL-1)给药后可明显逆转(P<0.05,P<0.001)。结论无花果提取物及乳 浆乙酸乙酯、醇沉部位具有抑制A375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从能量代谢方面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并可 能通过eNOs/VEGF/ET-1 途径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