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21.
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青蒿种质资源利用率和青蒿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63份青蒿种质资源总计252个单株的植株青蒿素含量和各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和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我国青蒿主产区不同种质资源之间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青蒿植株叶重和青蒿素总量同植株茎秆和枝条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而植株青蒿素含量同植株叶部的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随着一级分枝数、下部二级分枝数、茎基部直径等指标的增加而提高,而随着上部二级分枝数、小叶轴长、下部分枝直径等指标的增加而降低;青蒿素总量随着植株青蒿素含量、叶重、下部二级分枝数等指标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下部分枝直径、中部二级分枝数、茎重等指标的增加而减少。通径分析表明,一级分枝数和下部二级分枝数对植株青蒿素含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而上部二级分枝数对青蒿素含量的直接负效应较大;叶重和青蒿素含量对植株青蒿素总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而叶/秆值、枝条重和茎重对青蒿素总量的直接负效应较大。结论:在青蒿育种中可以兼顾高产和高青蒿素含量,而且在选育高产、高含量的青蒿新品种时,应选择株高和冠幅适中、羽片和小叶轴短、中上部二级分枝数少、主茎粗、一级分枝数多、下部二级分枝数多和叶/秆值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22.
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黄酮类成分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受各种环境条件的调控。矿质营养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合成代谢的调控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作者阐述了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3.
不同温度下丛枝菌根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和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刘大会  郭兰萍  金航  杨光  周洁 《中草药》2011,42(2):372-375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下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AM真菌)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及其根茎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接种AM真菌,测定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茎挥发油的量。结果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栽培苍术在自然条件下的AM真菌侵染率,而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无影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与未接种的苍术相比超过4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苍术根茎鲜质量、根茎含水量、根干质量、地下总干质量、挥发油组分数,显著降低苍术根茎挥发油中愈创醇与茅术醇的量。结论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苍术根系侵染率、促进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并影响苍术根茎挥发油总数和主要组分的量。  相似文献   
24.
土壤水分含量对丹参幼苗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丹参幼苗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为丹参规范化栽培中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壤水分胁迫试验方法,对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丹参植株生长发育、生物量以及有效成分丹参酮、丹酚酸B和矿质元素积累进行研究.结果:土壤严重干旱和水分过多将严重影响丹参植株生长发育,并也影响其药材产量和品质(外观和内在)的形成.轻度干旱则可显著提高丹参地上及地下的生物量,促进根部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4种丹参酮组分以及丹酚酸B的合成与积累,并也增强植株对磷、钾、钙、镁、锰、锌、铜和铁等矿质元素的吸收与积累.结论:丹参苗期田间土壤水分以55%~60%为宜,生产上建议丹参种植实行起垄栽培并做好田间排灌,以保持适当土壤水分含量,提高药材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5.
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和鉴定,为揭示我国黄花蒿种质资源多样性和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和测量的方法,对67份黄花蒿种质资源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可变类平均方法对各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花蒿种质资源22个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侧枝重,达53.63%,其次为叶和蕾重、植株总重、羽片长及小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42.74%,41.61%,39.54%,39.22%。叶片颜色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可把供试黄花蒿种质资源划分为5组,各组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利于品种选育材料的选择。其中,第Ⅰ组主要表现为早熟、矮秆、细杆、叶片大、叶/秆值大、产量适中;第Ⅲ组表现为晚熟、植株高大粗壮、分枝数多、紫杆、羽片多且排列非常紧密、叶重大、叶/秆值大,产量非常高;第Ⅴ组主要表现为极晚熟、侧枝发达、产量较高。结论:黄花蒿种质资源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Ⅰ组、第Ⅲ组和第Ⅴ组种质资源较适合作为黄花蒿品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当归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其质量。方法当归3%甲酸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shield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的醋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3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4个共有峰,相似度0.824~0.989;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云南单独聚为一类,结果与相似度评价一致;主成分分析确定6、7、13、17、18号色谱峰为主要成分。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7.
三七栽培居群间表型变异式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渝  肖慧  金航  崔秀明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3295-3298
目的:试图揭示文山地区三七不同栽培群体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进一步开展三七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方法:通过对来自文山地区4个三七主产区10个三七栽培居群的表型变异式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个体间的差异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居群的每一个性状当中,在不同的居群内、不同性状间多样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居群内多态现象丰富,居群间多型性明显,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0.238 8,地区间的表型分化系数V_(st)平均为0.176 2.Q-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0个三七栽培居群被划分为4组,居群间的表型差异并不完全与其地理距离的远近一致,自身的遗传作用对表型差异的影响比环境影响更明显.结论:文山三七不同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不同居群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地区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小,长期的人工选择和不断地轮换种植地点是造成如此状况的主要原因;长期的人工选择已形成一些独特的农家优良种群,为三七的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8.
滇重楼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重楼产区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科学的种植技术规范,规范化生产程度较低、病虫害严重、滥用化肥和农药等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滇重楼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滇重楼的无公害栽培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研究针对滇重楼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包括GMPGIS-II指导基地选址、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该体系可为滇重楼无公害精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栽培黄藤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栽培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lTe.)药材的化学成分.方法:化学成分用溶剂提取后以色谱方法分离,经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巴马汀(Palmatine,1)、药根碱(Jatrorrhizine,2)、小檗碱(Betberine,3)、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4),四氢巴马汀(Terahydropalmatine,5),罗默碱(Roemerine,6)、黄藤内酯(Fibrautin,7)、Fibleucin(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共11个化合物.结论:栽培和野生黄藤药材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主成分一致,均以巴马汀(1)和黄藤内酯(7)为主.化合物5-6、8-11为首次从黄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0.
滇龙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滇龙胆植株根部产量与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滇龙胆优良种源的筛选及培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26个野生种群的滇龙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2个性状(根粗、根长、根数、根干重、茎粗、株高、一级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花萼长、花萼裂数)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分多个 性状均与根长、根粗、根数、根干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根粗、根长、根数、株高、分枝数及花萼裂数是影响根干重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粗、根长、根数对根干重的直接正影响较大.地上性状中,株高、一级分枝数对根干重直接正影响较大.结论: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植株较高大、主茎粗壮、一级分枝数多,植株呈丛生状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