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并接受康复治疗的773例SCI康复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跌倒分为跌倒组及非跌倒组,总结跌倒的特点并对可能影响患者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2例发生过跌倒,其特点是:跌倒发生时间多在下午7点到10点(11例,50.0%);发生地点包括病室内(8例,36.3%)、户外(6例,27.3%)及训练室(4例,18.2%);跌倒多致严重损伤,其中骨折多见(9例,40.9%);跌倒致伤部位多为头颈部(11例,50.0%);跌倒方式多为轮椅驱动跌倒(10例,45.5%).单因素分析显示SCI患者跌倒与跌倒史、步态、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认知状态、陪护状况、药物(降压降糖药、精神类药物、抗痉挛药物)以及合并多系统疾病疾患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I患者跌倒与抗痉挛药物、精神类药物、辅助器具使用、陪护状况显著相关(P<0.05).抗痉挛药物(OR=8.571)、精神类药物(OR=5.486)、辅助器具使用(OR=16.977)是SCI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OR均>1),其中,辅助器具使用(OR=16.977)是最危险的因素.而良好的陪护是保护因素(OR<1).[结论]在纳入本研究的跌倒危险因素中,使用辅助器具、服用抗痉挛药物及精神类药物是影响SCI患者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使用辅助器具是最危险的因素.而陪护是跌倒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重物撞击法制备成年SD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8周后脊髓损伤磁刺激组给予0.5Hz阈上强度经颅定位磁刺激,每天500个脉冲,共4周。另设脊髓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行后肢F波检测,观察F与M波幅比值;免疫组化法观察5-羟色胺(5-HT)在脊髓损伤区头尾端的变化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8周F波幅增高,M波幅恒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M波幅比值明显升高(P〈0.01);磁刺激后,F/M波幅比值降低,与脊髓损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损伤8周时,损伤头、尾端5-HT密度明显降低(P〈0.01);磁刺激后,损伤头、尾端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降低慢性下胸段脊髓不全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残存5-HT能下行传导束增加递质分泌,改善脊髓上位中枢对脊髓损伤尾端的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对大鼠后肢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似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和胫骨上端骨形态计量学测试。结果: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胫骨E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P〈0.05),单位面积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股骨中段最大载荷明显降低(P<0.05)。脊髓损伤12周时,除上述改变外,胫骨上端骨体积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5):股骨最大载荷进一步降低(P<0.001),结构刚度也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后肢骨已出现损害,12周时,其损害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音乐听觉镇痛对烧伤换药操作痛及焦虑情绪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深Ⅱ度需换药的患者10例,连续8次观察传统清创换药和音乐干预换药时的疼痛指数、脉搏和焦虑指数的变化,采用NRS评估尺进行疼痛评估,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的焦虑部分进行了焦虑评分;同时观察音乐听觉镇痛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对比无音乐听觉镇痛干预时,患者在有音乐干预时的脉搏次数下降(P〈0.05)、主观疼痛指数减轻(P〈0.01)、焦虑情绪指数下降(P〈0.05)。结论音乐听觉镇痛方法能降低痛刺激传入大脑,缓解烧伤患者换药时焦虑/抑郁情绪,镇痛效果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手掌参醇提取物对染尘大鼠早期肺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寻找低毒有效的矽肺防治药物并初步探讨手掌参干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染尘组和手掌参干预组,每组4只,气管暴露法给予1 ml SiO2混悬液(50 mg/ml)建立大鼠模型.染尘后第2天,干预组给予手掌参醇提取物按0.8 g/100 g(0.8 ml/100 g)的量每天灌胃,染尘组给予蒸馏水2 ml每天灌胃共14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提取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鉴定差异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差异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染尘组大鼠肺泡隔水肿增厚,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聚集,肺泡结构破坏,出现斑片状纤维化,细胞性结节的数量多、体积大.手掌参干预组肺组织的变化与染尘组基本相似,但病理改变较之减轻.鉴定出组织蛋白酶D前体、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peroxiredoxin-1,Prx-1)和SECI4类蛋白33种表达差异的蛋白.与染矽尘组相比,手掌参干预组中组织蛋白酶D前体、Prx-1表达下调,SEC14类蛋白3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Western blot法分析显示,手掌参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Prx-1表达为(0.26±0.02),明显低于染矽尘组(0.3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掌参醇提取物可能多环节干预肺纤维化的形成,而组织蛋白酶D前体、Prx-1和SEC14类蛋白3可能是手掌参醇提取物起作用的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36.
回顾性分析16例发生T波电交替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为心电监护时肉眼发现T波电交替,表现为体表心电图上同一导联T波形态、振幅和(或)极性的逐搏交替变化。住院期间死亡8例,其中5例明确死于室颤;余8例治愈或好转出院。认为T波电交替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常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相似文献   
37.
本报导1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康复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7.6±8.2岁,无心脏并发症5例,有心脏并发症9例。在病情稳定和心脏并发症得到控制后进行四周程序康复医疗。8例出院前进行了低水平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功能容量平均达到6.42METs。9例在程序2周末和4周末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1.6±10.7%和62.4±12.8%,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P<0.05)。全组病人出院时实现生活自理,并能从事各类家务活动。5例非老年病人在病后半年内复职。该程序活动量循序递增,以自由步行为主,此方案有效,适合我国国情。本也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病例选择、康复程序进行中的注意事项和其出院时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康复工程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2届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分析与改进,经过教学实践,对其期末综合成绩进行分析,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结果:2个年级学生期末综合成绩有所提高,90分以上人数有所上升.结论:康复工程学教学方法和授课内容都需要深入分析、不断改进.教学相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9.
目的基于Matlab建立一套适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步态数据处理方法。方法通过VICON系统在3只恒河猴脊髓损伤术后6周进行后肢步态分析测试,获取运动学数据。通过Excel Link将Matlab与Microsoft Excel相结合,实现对运动学原始数据的筛选和提取,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计算。结果通过计算得到步长、步高以及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等运动学参数。在0.2km/h、0.5 km/h、0.8 km/h速度下,步长(F=2.869,P=0.088)和步高(F=1.148,P=0.344)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数据模型可重复。通过计算得到的角度-时间曲线图反映了关节功能和运动变化规律。系统初步实现了足部步态轨迹的描绘,还实现了步态运动的二维/三维轨迹图的生成。结论该系统使得实验原始数据的处理不依赖于VICON系统,计算得到的参数和轨迹描绘可基本满足非人灵长类动物后肢行为学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40.
Bobath理论是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开发的治疗与康复技术,可应用于成人及儿童。它最初源于Berta与Karel Bo-bath的临床经验以及当时的运动控制理论模型。这种整体性治疗技术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今天已经以新的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理论模型为指导。它的理论框架将随着运动科学知识的更新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