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34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5篇
  3篇
中国医学   25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系统评价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4个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寻找与八段锦治疗2型糖尿病有关的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检索范围设定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5月的所有中英文文献,事先设置好文献的检索词,并制定最终要纳入文献的标准以及文献的排除标准,使用Cochrane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10篇,共有8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实验组406例,对照组407例。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八段锦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受纳入研究文献的数量及质量影响,尚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2.
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治疗协热下利的经方,历代医家对葛根芩连汤进行不断探索,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已经不断扩展。方朝晖教授诊疗内分泌疾病多年,对于经方的运用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独到见解,方老师认为葛根芩连汤并非专为下利所设,原文中“喘而汗出”、“脉促”等症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值得注重,通过该案可以看出葛根芩连汤对多汗证的治疗有良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午6月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40例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丹蛭降糖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而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指标FPG、2hPG及HbA1c下降(P<0.01);尿蛋白指标也有一定的下降。结论:针灸能够提升丹蛭降糖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柔肝熄风即滋阴养血柔肝而止痉熄风,治疗肝阴血虚动风证,是中医治风法之一。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均为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改变的典型表现,临床上抗颤止痉胶囊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改善中具有确切疗效。作者从柔肝熄风理论分析抗颤止痉胶囊中的理法方药,探讨论证抗颤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肌僵直等症状的治疗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人类慢性疾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目前早期糖尿病的诊疗管理只注重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忽略了在发展成为糖尿之前这一阶段(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诊疗管理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使得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糖尿病患病人数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作者认为,建立基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特定科研模式,以新的理论指导临床,以临床验证新的理论,有助于发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理论与创新,从而延缓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趋势。论文通过对糖尿病前期的理论进行溯源,强调未病先防;通过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诊疗探索实践,总结治方创新;分析糖尿病前期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指南解读和全面筛查夯实基础,实施中医药早期干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对临床及科研对糖尿病前期中医药防治研究思路与方法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面对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的应用以及临床医学工程师的传统培养模式不适应于医学发展的情况,为适应医学发展,提出KAQ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方法根据分析医工人员的现状及在医院中的作用地位,提出KAQ人才创新模式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培训体系的构建和绩效考核评审等多方面考虑,具体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提出创新性建议。结果临床医学工程师在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方面齐头并进,有利于发挥自身作用和能力,解决医疗器械设备的实际问题,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效率和效益,打造服务于医院医学装备的优秀医工人员。结论新形势下,将KAQ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的应用于临床工程师的培养,并加以创新运用,从而使临床工程师能全面提高自身价值,支持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肺动脉高压对肺叶切除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53例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率,观察肺动脉高压(12例)与肺动脉压正常(241例)行肺叶切除术后48 h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紊乱、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重症监护的入住时间、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肺叶切除术风险及其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肺动脉高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的入住时间均高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高压对肺叶切除术的风险及临床结局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肺癌胰腺转移瘤的CT表现及FDG代谢程度。方法对24例经确诊的肺癌胰腺转移瘤病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接受18F-FDG PET/CT显像,病灶FDG代谢程度增高(SUVmax2.5),则被视为阳性转移灶。结果 24例肺癌胰腺转移瘤中,腺癌10例(41.7%),鳞癌8例(33.3%),小细胞癌6例(25%)。16例为单发病灶,7例为多发病灶,1例为弥漫性病灶。病灶SUVmax:3.68~13.76不等,平均值为7.08,其中SUVmax≤5的5例、5SUVmax10的15例、SUVmax≥10的4例,病灶SUVmax 5~10之间发生率与其他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在发现肺癌胰腺转移诊断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4种正畸粘接剂对金属托槽的粘接效果。方法选择正畸临床44例患者,792颗牙,随机分为4组,常规牙面处理,分别按照说明书要求用京津釉质粘接剂、GC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3M化学固化型树脂粘接剂和3M光固化树脂粘接剂粘接金属托槽,然后使用MBT矫治技术进行综合性正畸治疗,记录托槽脱落情况。12个月后,评估每组牙的牙釉质脱矿情况,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M光固化型树脂粘接剂组托槽的脱落率低于京津釉质粘接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余各组间托槽脱落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京津釉质粘接剂组造成釉质脱矿程度在4组中最高,而GC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的釉质脱矿程度最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京津釉质粘接剂相对远期粘接效果较差;GC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能够通过释放氟离子有效降低釉质脱矿的发生,是正畸治疗中较为理想的粘接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流行我国的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主要基因型China 1成囊株在感染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和包囊形成。方法采自武汉的猫源性刚地弓形虫株(TgCtwh1,基因型为China 1,即ToxoDB#9)包囊50个(约含1×104个缓殖子)经口感染SPF级CD1雌性小鼠50只,于感染后第2、4、7、10、14、21、35、50和72天,分别大体观察小鼠健康状况并测定体重;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脑组织压片观察弓形虫包囊形成时间,计算成囊率,测量包囊直径;荧光定量PCR和组织接种方法检测弓形虫在血液、心、肝、脑和淋巴结组织中的动态分布。结果实验小鼠感染后第7天体重减轻(3.650±0.252)g;第10天[(1.730±0.017)g]与第14天体重差值[(-0.390±0.554)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21天,在脑组织中查获包囊,成囊率为80%,直径为20~40μm;至感染后第35天,小鼠成囊率增为100%,包囊直径为50~60μm。感染后第2天,TgCtwh1虫体即出现在血液、心、肝和淋巴结组织中,拷贝数分别为3.510±0.152、4.100±0.198、4.220±0.209和4.960±0.052,感染后第4天见于脑组织(3.800±0.154);血液中的虫体在第7天达峰值(5.240±0.115),随后逐渐下降,至第35天消失;心和脑组织中的虫体分别于第14天和第10天达峰值后(5.640±0.214和5.790±0.060)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肝和淋巴组织中的虫体分别于第7天和第10天达峰值(5.310±0.038和6.200±0.152),此后虫体逐渐减少,至第50天转阴。结论流行中国的弓形虫China 1基因型成囊株在感染小鼠体内虫血症可持续至少21 d,感染后第21天首次在小鼠脑组织内检测到包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