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分析醋制对五味子中8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完善五味子及醋五味子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以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 0.4 mL·min-1,质谱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利用其高分辨的特点采用一级正离子Full mass扫描方式,对不同批次五味子、醋五味子及自制醋五味子中8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仅为4 min。通过Xcalibur数据处理软件加权处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丙素在0.062 5~2.00 μg·mL-1,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酚、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在0.015 6~0.50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1 3);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RSD≤3%);加样回收率在98.74%~102.34%,RSD均小于3%;所测成分含量在五味子和醋五味子之间无显著差异;自制醋五味子与市面上醋五味子之间木脂素类成分含量也无明显差异;自制醋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含量炮制前后同一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变化,但变化均不一致,有升有降,但多批次平均含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建立的定量方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且准确性好,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五味子及醋五味子中8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快速测定,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考察薰衣草挥发油(essential oil of lavender, LEO)体外抑菌能力及对皮肤致敏性,为LEO体外抗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评价LEO对5种细菌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通过外敷涂抹的方法观察LEO对豚鼠皮肤刺激性,评价其过敏反应程度以及过敏率;结合酶联免疫法检测二甲苯致敏以及涂抹LEO后的豚鼠血清和脾脏组织匀浆上清中免疫球蛋白A(immune globulin, 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对LEO抑菌能力及皮肤外用致敏和致炎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抑菌圈实验表明,LEO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这5种菌种均有抑菌效果,抑菌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8.25 mg/mL),大肠杆菌(15.00 mg/mL),白色念珠菌(16.31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18.00 mg/mL...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优化莪术油纳米乳(ZTO-NM)的处方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ZTO-NM的处方工艺,然后对最优处方制备的ZTO-NM进行理化性质考察.以肝癌细胞SMMC-7721为模型,采用MTT法检测ZTO-NM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3...  相似文献   
105.
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MCI等柱色谱并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纯化技术,从月见草中分离得到7个核苷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9-(3′-carbonyl methyl)hydroxypurine (1)、1-(3′-carbonyl methyl)purine-6,8-dione (2)、N-methyl-2-pyridone-5-carboxamide (3)、尿嘧啶(4)、尿嘧啶核苷(5)、胸腺嘧啶脱氧核苷(6)和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月见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可显著提高TGF-β1诱导BEAS-2B细胞的活力,说明其具有潜在的抗肺纤维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药房》2019,(2):225-231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怀地黄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样品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多元散射校正法联合一阶导数法、标准归一化法联合一阶导数法,最佳光谱范围分别为6 703.35~11 065.54 cm~(-1)、3 999.63~9 102.36 cm~(-1),最佳主因子数分别为10、7,建立药材样品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药材样品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方法学经验证符合要求。总苯乙醇苷、总环烯醚萜苷定量模型的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2、0.980 9,校正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32 7、0.186 0,预测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35 5、0.035 1,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256 9、0.574 3。总苯乙醇苷、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预测值分别为0.268%~1.636%、3.424%~6.978%,测定值分别为0.299%~1.629%、3.431%~6.952%,绝对偏差分别为-0.042%~0.067%、-0.111%~0.088%,相对偏差分别为-0.819%~0.076%、-2.257%~1.672%,预测值与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不同种质怀地黄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利用脂质代谢组学技术对五味子素B(schisandrin B,Sch B)诱导的小鼠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进行评价和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ICR小鼠分为4组:正常饮食(ND)组; ND+Sch B组;高脂高糖饮食(HFFD)组; HFFD+Sch B组。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水平;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脂类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ND+Sch B组与ND组比,筛选出27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TG类18个、磷脂酰胆碱(PC) 7个、磷脂酰乙醇胺(PE) 2个; HFFD组与ND组比,筛选出27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神经鞘磷脂6个、PC 13个、胆甾醇酯(CE) 2个、TG类5个、磷脂酰肌醇1个; HFFD+Sch B组与HFFD组比,筛选出25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TG类14个、CE 1个、PC 6个、PE 4个。结论 Sch B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动物模型涉及血清脂质代谢组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8.
<正>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味甘、咸,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利湿退黄和解毒消肿的功用,常用于治疗石淋,热淋,小便涩痛,湿热黄疸,胆胁胀痛等,外用可治疗痈肿疔疮和虫蛇咬伤~([1])。金钱草为临床常用药,其药用价值巨大。本文将在本草、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概述。1本草考证金钱草之名最早见于明代的《滇南本草》,其书云:"上品  相似文献   
10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1):177-182
目的:系统评价分析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Pub 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提取,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检索和筛选,最终纳入7篇文献研究,一共46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95例,试验组273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相比,试验组加用益肾蠲痹丸更能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OR=5. 02,95%CI[2. 72,9. 26],P <0. 00001);治疗后试验组关节疼痛评分、晨僵时间均优于对照组(MD=-1. 73,95%CI[-2. 03,-1. 43],P <0. 00001; MD=-3. 13,95%CI[-3. 51,-2. 74],P<0. 00001);治疗后的试验组血沉、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MD=-6. 75,95%CI[-7. 83,-5. 66],P <0. 00001; MD=-3. 84,95%CI[-4. 39,-3. 28],P <0. 00001);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OR=0. 34,95%CI[0. 16,0. 73],P <0. 01)。结论: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相对于西药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此次研究纳入文献较少,文献质量也略为偏低,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和大样本量的文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庞氏安胎止血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并对7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庞氏安胎止血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和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MC-Triart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对10批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庞氏安胎止血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共标定23个共有峰,指认13个共有峰,10批样品中绿原酸、异阿魏酸、甘草苷、菊苣酸、迷迭香酸、黄芩苷、木犀草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6~3.51 mg·g–1,3.43~5.28 mg·g–1,3.42~5.08 mg·g–1,0.53~0.62 mg·g–1,0.80~1.34 mg·g–1,3.51~6.24 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