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吸烟、饮酒、饮茶与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桃桃  雷君  许凤莲 《中国肿瘤》2010,19(3):165-167
[目的]调查吸烟、饮酒、饮茶对食管癌的影响,为食管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研究方法,对227例食管癌患者及与之在年龄、性别和居住地相匹配的非癌人群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饮用井水(OR=2.335)、茯茶(OR=3.327)、白酒(OR=4.501)、啤酒(OR=3.253)、葡萄酒(OR=6.278),有吸烟行为(OR=2.079)、吸烟年数超过20年(OR=4.405)、吸烟种类为莫合烟(OR=2.993)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改善饮水,注意在生活习惯及方式上,做到食管癌有效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端粒酶的活性。方法 采用 TRAP- PCR- EL ISA法和 TRAP- PCR-电泳法 ,对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检出率为 88.2 % ,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为 9.5 % ,癌组织较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子宫颈癌各病理指标临床分期均可检测出端粒酶活性 ,此现象反映了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变化。同其他民族的子宫颈癌研究结果相同。端粒酶活性在维吾尔族子宫颈癌中也表现增高 ,因此 ,也可作为该民族子宫颈癌的一个标志物。另外 ,用 TRAP- PCR-EL ISA较 TRAP- PCR电泳法敏感性强。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住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从1986年1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患者31例.另选50位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正常青少年女性作为对照.两组人群均行屈膝20度的髌股关了节CT扫描,并在CT扫描片上测量外侧髌股角、髁间沟角、和谐角;比较两组CT扫描结果.结果屈膝20度的髌股关节CT扫描上,两组股骨髁间沟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7,P>0.05);两组外侧髌股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78,P<0.05);两组和谐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并有显著性意义(t=30.62,P<0.05).结论1.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病因与先天解剖因素有关;2.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是由于在运动过程中髌骨周围力线短时间失衡所致;3.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有其明显的临床特点;4.屈膝20度的髌股关节CT扫描是诊断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由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缩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疗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20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681例患者,按照所采用的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8个月方案组,515例)和对照组(24个月方案组,166例)。收集治疗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结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治疗成功、失败、死亡、丢失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有差异的临床指标与治疗成功率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64.66%,333/515)高于对照组(54.22%,90/166)(χ 2=5.818, P=0.002),病死率(2.33%,12/515)低于对照组(5.42%,9/166)(χ 2=4.015, P=0.045)。而两组的失败率(17.86%,92/515;23.49%,39/166)、丢失率(11.46%,59/515;11.45%,19/166)、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4.85%,128/515;25.90%,43/1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2.561,P=0.109;χ 2=0.000,P=0.997;χ 2=0.095,P=0.7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β=0.549,$s_{\bar{x}}$=0.204,Wald χ 2=7.262,P=0.007,OR(95%CI)=1.731(1.161~2.579)]和使用乙胺丁醇 [β=0.485,$s_{\bar{x}}$=0.190,Wald χ 2=6.516,P=0.011,OR(95%CI)=1.625(1.119~2.359)]是影响治疗成功率的风险因素。结论 采用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能够达到24个月化疗方案的疗效,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成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预后。目的:旨在分析跟骨骨折多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评价2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①CT扫描正常男性右侧跟骨,建立完整跟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模拟跟骨骨折钢板和多针两种内固定后受到跟腱载荷的工况,对比研究钢板功能位0°、多针功能位0°组、多针跖屈30°组2种内固定3种分组模型的应力分布、骨折线相对位移和内固定最大主应力。②回顾性研究59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中36例患足行切开复位多针内固定,23例患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跟骨骨折钢板和多针两种内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有限元分析中加载足踝静止状态跟腱最大载荷160N,3组模型内固定的最大主应力值均小于内固定屈服强度225MPa。3组模型跟骨骨折线的相对移位均小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指征的骨折线分离或移位≥1mm的标准。连续加载1~1000N载荷的工况,3组模型内固定失效时对应的跟腱载荷均大于160N。模型的应力分布显示,多针与钢板内固定都均匀分布了应力。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SandersⅡ型骨折多针固定组优良率83%,钢板固定组优良率78%,两组固定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多针固定组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Reconstruction with remnant preservation can enhance tendon-bone healing. However, the study limits on the histological level, and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based on the modular biological leve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remnant preservation can enhance tendon-bone healing. METHODS:Seventy-two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ree groups (n=24 per group), followed by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out remnant (group A), with remnant preservation (femoral tensioning and augmented suture) (group B) and with remnant preservation (graft passing remna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sheath) (group C),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tendon-bone healing in the groups B and C surpassed that in the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group C. Real-time PCR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osteoprotegrin mRNA and the osteoprotegrin/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 ratio were greater in the groups B and C than in the group A, and highest in the group C, whil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RANKL mRNA in the groups B and C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In conclusion, these two kind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s with remnant preservation can enhance tendon-bone healing, which have obtained most obvious achievements in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 the graft pass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mnant sheath that may be relat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osteoprotegrin mRNA and down-regulation of RANKL mRNA.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石河子市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110对病例-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食管癌发生风险增高的因素有:吸烟史大于20年(OR=4.16)、每天饮用白酒≥50m l(OR=6.91)、饮用陈茯茶(OR=2.23)、进食时间〈10min(OR=1.13)、喜辛辣饮食(OR=2.01);对食管癌有保护因素的有:使用冰箱5年以上(OR=0.55)。结论:戒烟限酒,避免饮用陈茯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可减少食管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ELF5、Ki67、P53表达特征及与疾病分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宫颈鳞癌患者30例设为宫颈鳞癌组、低级别CIN患者20例设为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患者20例设为高级别CIN组、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设为慢性宫颈炎组。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个组织内P53、Ki67、ELF5表达情况,统计以上4组宫颈组织中P53、Ki67、ELF5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比较不同预后的宫颈鳞癌患者P53、Ki67、ELF5阳性率。结果 (1)宫颈鳞癌患者ELF5阳性表达率(33.33%)低于低级别CIN组(85.00%)、高级别CIN组(75.00%)、慢性宫颈炎组(90.00%),P53、Ki67阳性表达率(76.67%、83.33%)高于低级别CIN组(20.00%、25.00%)、高级别CIN组(45.00%、55.00%)、慢性宫颈炎组(5.00%、5.00%)(P<0.05);(2)不同FIGO分期宫颈鳞癌者P53、Ki67、ELF5阳性表达情况比较(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紫草颗粒中咖啡酸四聚体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ODS-A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40∶6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2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μL。结果:咖啡酸四聚体、丹酚酸B的进样量分别在0.065~1.82、0.205~5.74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6、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2%(RSD=3.27%,n=9)、101.39%(RSD=1.81%,n=9)。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紫草颗粒的质量控制。关键词复方紫草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咖啡酸四聚体;丹酚酸B;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与对策.方法:将监测科室9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5组,分别按诊疗操作后、传统习惯洗手、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及左、右手洗手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诊疗操作后手带菌平均菌落数46 cfu/cm2,按传统习惯洗手平均菌落数14 cfu/cm2,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平均菌落数8 cfu/cm2,左手洗手平均菌落数6 cfu/cm2,右手洗手平均菌落数12 cfu/cm2.改用新推荐方法洗手的手卫生合格率为1.67%,与传统习惯洗手卫生合格率8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左手洗手与右手洗手卫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效果理想,明显优于传统的洗手方法,护士右利手者左手比右手洗的干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