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ETR)亚型基因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胃病(PHG)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HG病变部位ETA受体和ETB受体mRNA的变化。【结果】轻度PHG胃黏膜ETAR mRNA、ETBR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无PHG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重度PHG的ETAR mRNA、ETBR mRNA表达进一步增强,与轻度PHG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PHG患者ETR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加重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安全建立气腹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检测110例行LC的患者建立气腹前脐下周围腹壁与肠管间滑动征象诊断有无粘连,并与术中诊断结果比较,同时与术者共同标定最佳第一入腹点,计算超声诊断粘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记录并发症例数。结果 比较110例行LC的患者超声诊断和术中诊断脐下周围粘连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超声诊断脐下周围粘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7%,准确性为99%,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100%。该组LC成功率为100%,第1孔穿刺并发症为0例。结论 超声可准确地检测脐下周围有无粘连,标定最佳第1入腹点,有效避免第1孔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道急腹症手术后切口缝合方法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患者,对比分析手术切口传统丝线缝合与切口间断皮内缝合在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皮内缝合组术后共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10例,发生率12.5%(10/80);丝线缝合组术后共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35例,发生率20%(35/175),切口间断皮内缝合在术后切口并发症方面与传统缝合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切口间断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54±7.32)d,传统丝线缝合组为(18.11±11.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切口间断皮内缝合应用于胃肠道急腹症手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脾切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DGF-B表达和血清PDGF-BB水平的影响,探讨脾切除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CCl4,建立65只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于建模开始、肝纤维化期以及肝硬化期三组切除大鼠睥脏,并设立同期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第一、二组及其对照组于建模后第10周,第三组及其对照组于建模后12周分别取大鼠肝脏和血液标本.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肝脏PIGF-B的表达.HE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PIGF-BB水平.结果 各切脾组PDGF-B阳性细胞A值(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其对照组;各切脾组血清PDGF-BB含量明显低于其对照组.根据HE染色,建模开始时切脾再行肝纤维化诱导,肝纤维化进程缓慢;建模第5周切脾后,肝脏病理状态比对照组明显缓解;肝硬化期切脾后,肝脏炎性改变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减轻.结论 早期脾脏切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延缓作用.脾切除后PDGF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造成该延缓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plenectomy on hepatic fibrosis and on the expression of PDGF-B in the liver and PDGF-BB in the serum of rats with hepatic fibrosis. Methods By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we established 65 rat models with hepatic fibrosis, splenectomi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phases: before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A group), five weeks after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B group), and ten weeks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C group).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samples of the livers and serum of the rats taken in different phases. The expressions of PDGF in the live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and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detected by HE staining. The serum levels of PDGF-BB were analyzed by ELISA technique. Results Absorbance values of PDGF-B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P<0. 05). Serum levels of PDGF-BB of the rats after splenectom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s (P<0.05). HE and Masson's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slow in the A group. Hepatic pathologic state was significantly relieved in the B group and the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was relieved in the C group. Conclusion Earlier period splenectomy could delay the proceeding of experimental hepatic fibrosis. After splenectomy the decline in the level of PDGF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causing the delay.  相似文献   
25.
Caroli's病常与一些先天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7],其中与肾脏囊性疾病关系尤为密切.国外已报道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囊肾居多,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多囊肾及海绵肾较少.部分学者认为同时合并海绵肾是诊断本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8例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16例行假性动脉瘤切除+髂动脉一股浅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1例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取自体大隐静脉行股动脉修补术;1例行假性动脉瘤切除+股动脉结扎术。【结果】全组18例患者无死亡、无截肢,1例出现人工血管感染,术后140d再次手术取出人工血管,1例术后d2出现结扎处股动脉破裂大出血,再次手术结扎股动脉止血。2例随诊发现分别于术后3个月、4个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结论】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是治疗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不结扎胆囊管的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subtotal cholecystectomy ,LST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7年本院和湘雅三医院普外科采用LSTC 28例的病例资料,术中胆囊残端不结扎,分析术后胆漏发生率、持续时间、量及住院时间、胆道损伤等.[结果]28 例行LSTC,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38~87)岁,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平均住院日5 d.其中2例发生一过性胆瘘,分别于术后12 d和14 d自愈;3例行ERCP下胆管取石术和鼻胆管引流治疗持续性胆瘘.其中1例合并有心肌梗死,1例并发膈下脓肿,无一例死亡.[结论]当胆囊三角分离难度高时,LSTC不失为替代中转开腹手术的一种选择,其胆瘘可预见且易于治疗.  相似文献   
28.
借助腹腔镜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借助腹腔镜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取腹部切口3厘米,借助腹腔镜,显微的内镜手术器械在屏幕监视器下完成6例腰结核并腰大肌脓肿的病灶清除术。结果:手均获成功,术中平均出血<100ml,时间180min,术后症状体征消爱,影像学评价病灶清除彻底,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切口不,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它克服了传统手术损伤大,病灶清除盲目不彻底和腹腔镜下不能彻底松解粘连的双重缺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具有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门静脉高压症胃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门静脉高压症胃病 (PHG)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观察PHG胃黏膜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能对其治疗或预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线索。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实验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 44例 ,其中男 3 4例、女 10例 ,年龄 2 7~ 65岁 ,平均 (4 8.41± 9.0 4)岁 ,均为住院患者 ,经临床、病理和 /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照组 12例无肝脏病变及其他重要脏器病变 ,并经胃镜检查证实无胃部病变者 ,其中男 7例、女 5例 ,年龄 2 8~ 66岁 ,平均 (4 4 .83±11.19)岁。2 .实验试剂及仪器 :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  相似文献   
30.
回顾性分析 1 3年间收治的 8例十二指肠外瘘的临床资料。 1例因外伤所致 ,7例并发于上腹部手术 ,其中 4例为胆囊切除术后。 4例经非手术治疗自然愈合 ,3例经手术治疗愈合 ,1例死亡。加强监护 ,防治感染 ,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及肠内外营养的联合使用与合理的手术是保证十二指肠外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