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6篇
  免费   1408篇
  国内免费   1924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35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49篇
内科学   612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2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609篇
综合类   189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54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803篇
  4篇
中国医学   6562篇
肿瘤学   22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546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1139篇
  2013年   1125篇
  2012年   1467篇
  2011年   1205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海河 《中医杂志》1992,33(8):33-35
总结了运用中医药疗法对68例消化性溃疡愈合后的患者追踪观察2~4年的临床疗效,显示其具有复发率低的优势;又根据消化性溃疡发生及复发的机制分析了所采用的预防性治疗措施的作用机理;还对溃疡病复发的一些相关问题作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42.
不同基原秦皮、香豆素单体抗菌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基原秦皮提取物、5种香豆素单体、5种单体混合物、苦枥白蜡树树皮已知香豆素指纹区样品、未知成分指纹区样品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微量定量检测方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结果4种基原秦皮苦枥白腊树、尖叶白腊树、白腊树、宿柱白腊树树皮均有明显抑菌、杀菌作用,抑菌强度依次为:宿柱白腊树〉苦枥白腊树〉尖叶白腊树〉白腊树。5种香豆素单体秦皮素、秦皮乙素对9种细菌均有明显抑菌、杀菌作用,秦皮甲素、秦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一定抑菌、杀菌作用,抑菌作用依次为:秦皮素〉秦皮乙素〉秦皮甲素〉秦皮苷〉6,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苦枥白腊树树皮提取物对所试9种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单体混合物,已知香豆素指纹区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卡他菌有明显抑菌作用;未知成分指纹区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也有一定抑菌作用。结论秦皮抑菌强弱与已知香豆素成分含量高低基本一致。秦皮中苷元的抑菌作用优于苷,5种香豆素类单体中秦皮素、秦皮乙素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比较左金微乳凝胶、水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探讨微乳凝胶对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凝胶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4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方法测定接收液中上述4个成分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释放速率水凝胶高于微乳凝胶,而吴茱萸碱释放速率微乳凝胶高于水凝胶,其余两个成分体外释放无明显差异。微乳凝胶中吴茱萸碱、巴马汀、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速率比水凝胶分别提高了10倍、36倍、26倍,提示微乳凝胶具有明显的经皮渗透优势。两种凝胶中四个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吴茱萸次碱较为特殊,其在水凝胶中透皮速率比微乳凝胶高1.6倍。结论:微乳凝胶能显著增强药物成分的经皮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44.
中药材仿生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态工程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模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的自然生态系统,开展中药材的仿生栽培,是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的一种新模式,在中药农业上日益受到重视.中药材仿生栽培是一种生态种植模式,为中药学、农学、园艺学、生态学、农业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在中药材生产上应大力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979年以来采用EPCV治疗的176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疗效,评价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溃疡复发率、胃排空功能、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和营养状态及Visick分级。结果全组患者有153例(86.9%)获得5年随访。无手术死亡者。进食后上腹发生间断性胀痛13例(8.5%),有时返酸12例(7.8%),经服用吗叮啉可缓解。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术4例(2.6%),溃疡复发4例(2.6%),均发生在术后2-3年内。浅表性胃炎21例(13.7%),十二指肠球部变形31例(20.3%),胃窦蠕动功能较好,胃排空功能正常。全组无贫血发生,体重增加者116例(75.8%)。Visick改良分级,146例为Ⅰ级和Ⅱ级,优良率占95.4%,Ⅲ级3例(2.0%),Ⅳ级4例(2.6%)。结论EPCV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较少、溃疡复发率低、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较高的优良疗效,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首选的安全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道结石微创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108例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道继发结石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其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transcyc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LC7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胆道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35例,其中放T管14例,不放T管21例,内镜乳头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行胆囊切除3例。结果LCBDE+LC术后放T管组中有1例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术后胆道造影发现胆道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结石治愈.其他病例无胆漏,术后3月复查B超无残余胆道结石,所有病例术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在胆囊结石继发胆道结石的治疗中合理选择多种微创手术方法能降低创伤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离鉴定对叶豆Cassia alata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应用1DNMR,IR,UV,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圣草素(1),山柰酚(2),槲皮素(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葡萄糖-(6→1)-O-葡萄糖苷(6),17-羟基三十四烷(7),正三十二烷醇(8),正三十醇(9),棕榈酸二十六酯(10),硬脂酸(11),棕榈酸(12).结论:除化合物1,2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对叶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8.
目的:在H2O2胁迫下,研究虾青素增强成骨细胞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用H2O2作用MC3T3-E1成骨细胞,建立自由基损伤细胞模型。培养的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虾青素低剂量组(1×10^-7mol/L)、虾青素中剂量组(1×10^-6mol/L)和虾青素高剂量组(1×10^-5mol/L)。测定不同处理组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活性自由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脂质过氧化物(lipid oxygen,IJP0)含量,同时利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结果:模型组细胞活力、SOD活性、细胞膜流动性均比各剂量虾青素组显著降低(P〈0.01),而ROS、LPO含量均比各剂量虾青素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H2O2摄入会导致大鼠成骨细胞的氧化损伤,而虾青素可以预防或降低此类损伤对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手术中胆管损伤后即时手术和再次手术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2003年11月经作者手术或参与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即时发现并处理6例。其中,成功4例,术后狭窄再次手术治愈1例,处理结果不满意1例。术后处理15例,均择期行胆肠吻合治愈。结论术中处理结果与损伤程度和胆管横径大小密切相关。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胆管狭窄者应行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B基因多态性对非刨伤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中国北方汉族143例ANFH患者和92例正常人分别扩增含Apo AI基因启动子-75 bp和第一内舍子 83 bp及Apo B基因Eco RI、XbaI和3-VNTR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基因多态性.结果:Apo A1基因启动子-75 bp处,ANFH患者中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G/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po AI内舍子 83 bp位点,Apo B基因Eco RI、Xba I位点和3-VNTR区域ANFH患者组和正常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po A1基因启动子区域-75bp位点A/A型可能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易感基因之一,但未能发现Apo A1第一内舍子 83 bp位点及Apo B基因Eco RI、XbaI和3-VNTR位点多态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