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1.
目的:探讨伴有黄疸症候的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及NK(自然杀伤细胞)计数的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及普外科的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留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与无黄疸者相比,伴有黄疸症候出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NLR升高(P=0.028),NK细胞计数下降(P=0.029)。结论:与无黄疸症候的肝癌组相比,伴有黄疸症候的肝癌患者NLR升高,肝细胞损伤严重,肝脏合成和排泌功能下降,黄疸的出现和肝功能衰竭互为因果,因此NLR可以作为预测黄疸进展和肝功能衰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当肝脏受到严重损伤或肝脏大部分缺失时,肝干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向成熟肝细胞分化修复肝组织,但肝再生是一个复杂的多信号分子调控的过程,参与调控的相关基因及蛋白质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大部分肝切除后大鼠肝再生组织中CD34蛋白、Delta-like-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切除2/3肝脏建立大鼠肝再生动物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肝再生组织中ATP酶、增殖细胞核抗原、CD34、Delta-like-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肝再生的启动阶段ATP酶表达下调,CD34、Delta-like-1表达上调;在肝再生的持续增殖阶段,ATP酶表达上调到正常水平,CD34、Delta-like-1表达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为持续上调。说明ATP酶、CD34、Delta-like-1在不同阶段表达不同,提示在肝再生过程中各信号分子的协同作用及Notch-Delta信号通路参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背景:Hedgehog 蛋白为成形素蛋白,其相关信号通道参与胚胎发育和成体组织再生.目的:对Hedgehog 信号通道相关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研究近况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 数据库中2000-01/2010-12 关于Hedgehog 信号通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hedgehog 信号通道,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信号调控"或"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cell proliferation,celldifferentiation,signal pathway controll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关于Hedgehog 信号通道对各种干细胞及成体器官作用内容的文章,初检到169 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7 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发育成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组织细胞是受到干细胞自身或外在的、近程或远程的信号调控的,其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信息传递在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edgehog 信号通路起到维持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之间的平衡,其能够调节相邻细胞之间的分子差异,对细胞分化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苦参碱含药血清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形态、增殖及Jagged1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碱对肝干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苦参碱含药血清(5%、10%、20%)作用于WB-F344细胞,以未用苦参碱含药血清处理的WB-F344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ALB、Jagged1蛋白表达变化,RT-PCR观察Jagged1、Hes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经苦参碱含药血清干预后,WB-F344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药物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体积增大,核缩小,核浆比减小,培养48 h大部分细胞呈多边形。MTT结果显示,5%、10%、20%浓度的苦参碱含药血清24、48、72 h均能不同程度抑制WB-F344增殖,且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WB-F344细胞表达Jagged1蛋白,不表达ALB蛋白,经苦参碱含药血清处理后Jagged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AL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经苦参碱含药血清处理后Jagged1mRNA、Hes1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苦参碱含药血清可诱导WB-F344细胞向肝细胞特性方向分化,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临床主要采用综合对症支持、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中药多途径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检索策略: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和万方数据。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截止至2012年2月29目。纳入标准:纳入比较中药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或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与西医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提取与分析: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1进行资料分析。结局的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或均数差,均以效应值和95%置信区间表示。结果:共纳入45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4449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在总有效率及降低病死率方面,口服中药、中药灌肠、中医综合治疗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或血浆置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室指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改善凝血功能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方面两者未见显著差异;中药口服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或血浆置换在促进自蛋白合成、改善低蛋白血症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中药灌肠对血浆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试验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灌肠后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而对照组主要表现在血浆置换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具有促进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文发表的临床试验质量较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优效性尚缺乏有力的证据。今后仍然需要按照国际标准,开展设计严谨、实施规范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中药制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核心病机。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327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病例,按照统一的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动态观察,主要根据舌象将证候分为湿热证、温热证,湿热证又分为湿重于热证、热重于湿证,由两名主治医师根据临床资料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核心病机。结果 327例患儿证候分型为:湿重于热证208例(63.8%)、热重于湿证79例(24.2%)、温热证40例(12.2%);热重于湿证与温热证的入组前最高体温高于湿重于热证(P<0.01);湿重于热证入组前病程长于热重于湿证(P<0.05);湿重于热证的住院天数较温热证有延长的趋势(P=0.083);热重于湿证皮疹色泽较红,口腔皮疹比例高于湿重于热证及温热证(P<0.05);温热证出现嗜睡及颈项强直比例要高于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P<0.05);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出现易惊的比例要高于温热证(P<0.05)。不同证型的病原学分布频率无差异。结论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因是以湿热疫疠毒邪为主,病位主要在脾、心、肝,核心病机为湿热动风。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易见易惊等动风表现,湿重于热证热像不显,热势不彰,病情发展较缓,缠绵难愈;热重于湿证疹色较红且口腔皮疹多见;温热证则易见颈项强直、嗜睡表现。  相似文献   
17.
别嘌醇过量致超敏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痛风给予别嘌醇0.1 g,3次/d,但患者误服为0.3 g、3次/d,5 d后改为0.1 g、3次/d。服药25 d后患者出现发热伴皮肤瘙痒、斑丘疹。7 d后四肢、面部、腹部呈红皮病样改变,口腔可见溃疡,双侧扁桃体有大片白色渗出物,遂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1×10^9/L,嗜酸粒细胞计数1100×10^6/L;丙氨酸转氨酶13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3 U/L,总胆红素160.5μmol/L,直接胆红素144.3μmol/L;尿素氮39.2 mmol/L,肌酐628μmol/L,尿酸508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1%。诊断为别嘌醇致超敏综合征,药物性肝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停用别嘌醇,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B6、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人血白蛋白。入院第5天,患者出现高热、咳嗽、消化道出血,转入ICU,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随后2周,患者相继出现肺部感染、Ⅰ型呼吸衰竭、尿少和肾衰竭。入院第31天,患者因肝、肾衰竭和感染性休克死亡。  相似文献   
18.
替诺福韦是一种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治疗HI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替诺福韦的潜在肾毒性与药物在肾脏排泄有关,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管损害,临床表现为血磷降低和血清肌酸升高,还可导致Fanconi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衰竭。替诺福韦的骨毒性是肾毒性的继发表现,临床表现为肌无力、骨痛和骨折。替诺福韦对肾脏-骨骼损害与基础疾病、基因多态性、血药浓度和药物相互作用有关。服用替诺福韦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低磷血症患者给予补磷治疗。肌酐清除率﹤50 ml/min的患者应调整替诺福韦的给药剂量。大部分患者在停用替诺福韦后肾功能会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肾病。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癌症所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递增。目前,已知癌症的发生发展被归因为多种免疫逃避,包括细胞表面MHC-I分子的下调,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如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T细胞共刺激的缺乏,从而导致宿主免疫抑制。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肿瘤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诱导凋亡是肿瘤免疫逃避的主要机制。已知T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提供的第一信号和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淤胆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住院患者86例,根据治疗中是否应用中药"淤胆汤"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A组,45例)和西药联合淤胆汤治疗组(B组,41例),观察治疗后8周两组中医症候评分,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A、B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下降分别为(26.99±2.02)分和(28.13±2.37)分,TBil下降中位数分别为242.45μmol/L和312.65μmol/L,GGT下降中位数分别为57.00 U/L和116.50 U/L,ALP下降中位数分别为68 U/L和91 U/L,TBA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70.50μmol/L和191.50μmol/L,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36)。A、B两组患者ALT下降中位数分别为645.50 U/L和613.25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7)。结论西药联合淤胆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对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善及有效率等方面优于纯西药治疗组。中医辩证施治,凉血活血、清热化湿法在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方面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