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37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二氢睾酮(DHT)诱导的雄激素性秃发(AG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HT造模组、丹参酮组及非那雄胺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余24只大鼠应用皮下注射5 mg/kg·d DHT的方法建立AGA大鼠模型。DHT造模组大鼠不予干预;丹参酮组大鼠予0.24 g/kg·d丹参酮进行灌胃干预,灌胃从造模的第二天开始,连续给药60 d;非那雄胺组大鼠予0.12 mg/kg·d非那雄胺进行灌胃干预,时间与丹参酮组一致。观察大鼠毛发的形态学改变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及组织的雌二醇(E2)、睾酮(T)、DHT、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α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DHT造模组大鼠背部毛发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稀疏,部分毛发脱落,血清TNF-α、TGF-β1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丹参酮组大鼠与DHT造模组大鼠相比,背部毛发分布整齐,毛发较为浓密;丹参酮组大鼠的血清雌二醇浓度较二氢睾酮造模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DHT浓度较DHT造模组明显降低(P<0.05);丹参酮组大鼠组织αFGF的浓度显著高于DHT造模组大鼠(P<0.05)。结论:丹参酮治疗AGA模型大鼠有效,其治疗AGA的机制与调节组织和循环的激素代谢水平及细胞因子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标准饲料喂养,模型组、三七总皂苷大剂量组、三七总皂苷小剂量组和双环醇组应用高脂饲料喂养,第11周改用标准饲料喂养.从第11周开始,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60 mg/(kg·d)、80 mg/(kg·d)三七总皂苷混悬液灌胃,双环醇组以100mg/(kg·d)双环醇f预治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0.9%氯化钠灌胃治疗,持续4周.4周后,测Lees指数、体重;处死动物,测肝湿重、计算肝-体重比值、分离副睾脂肪和肾周脂肪,计算内脏脂肪比;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及血脂.肝脏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湿重、内脏脂肪比、肝-体重比值、Lees指数均升高(P<0.05~<0.01),光镜下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及双环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湿重、内脏脂肪比、肝-体重比值、Lees指数(P<0.05~<0.01)及肝功能、血脂等指标(P<0.05~<0.01);减轻肝细胞脂肪沉积.[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NAFLD大鼠模型的肝功能及血脂异常,减少肝脏内脂质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60Co源一次性照射剂量与大鼠放射性溃疡程度的关系,观察黑绛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60 Gy、40 Gy照射组各30只,空白对照组6只。60Co源一次性照射右后腿,记录溃疡出现时间、程度。60 Gy、40 Gy照射组再分别分为模型组、黑绛丹治疗组和利凡诺治疗组3个亚组,每组各10只;溃疡形成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溃疡发生率、病理改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观察期为90天。结果 与40 Gy照射组比较,60 Gy照射组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溃疡出现时间早(P<0.05)。同一剂量组中,黑绛丹组皮肤溃疡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利凡诺组(P<0.05);在40 Gy组中,与利凡诺组比较,黑绛丹组溃疡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 Gy黑绛丹组溃疡治愈率明显高于60 Gy黑绛丹组(P<0.05)。病理观察证实黑绛丹对放射损伤局部上皮细胞有增殖、修复的作用。结论 随放射剂量增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出现时间提早,且溃疡程度加重。黑绛丹可有效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对低放射剂量大鼠溃疡模型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治疗大鼠后肢动脉缺血的最佳移植方法.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经穴注射BM-MSCs治疗组(简称穴注组)、肌肉注射BM-MSCs治疗组(简称肌注组).穴注组取"三阴交""后三里""照海""环跳""阳陵泉"穴,肌注组在缺血后肢腓肠肌、内收肌任取5个非穴位点,两组均注射BM-MSCs.采用离断股动脉及其分支的方法制造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大鼠后肢患、健侧血流量(perfuse unit,PU),并用PU指数(患侧PU值/健侧PU值,PUI)表示血流量的增加值.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VEGF和bFGF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肌注组相比,穴注组PUI在干细胞注射后第3天、14天、21天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注组和肌注组的血清VEGF、bFGF及免疫组织化学VEGF、bFGF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经穴注射BM-MSCs后,大鼠缺血后肢血流灌注恢复速度快,与肌肉注射的方法相比,能显著改善缺血大鼠后肢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运用隐结构法提取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要素及其对应症状。方法用统一制定的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症状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预处理,用隐结构法分析数据,并结合中医专业知识对获得的隐结构模型进行诠释。结果寻常型银屑病隐结构模型中共计有43个隐变量和111个隐类,经结合专业知识诠释,初步获取寻常型银屑病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血分、肝、肾、脾,病性类证候要素为:血热、血瘀、血虚、血燥、阳虚、气虚、阴虚、湿、火(热)。结论通过隐结构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的前瞻性无监督数据发现,隐结构法的模型构建与中医理论有相似之处,且比有监督的数据分析有更好的客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寻常型银屑病的症候诊断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中医药治疗AIDS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中医药可以稳定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特别对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作用.本文对中医药治疗AIDS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复发性跖疣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患者皮损冰醋酸糊封包联合马齿苋合剂三方浸泡,对照组44例冰醋酸糊封包。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醋酸糊封包联合马齿苋合剂三方治疗复发性跖疣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8.
报告1例皮肤僵硬综合征.患儿女,14岁.因双侧臀部皮肤变硬13年,腰背部皮肤变硬伴局部膨隆1年就诊.皮损呈淡褐色,表面毛发轻度增多,局部质硬如石,边界不清.腰背部皮损表面凸凹不平,局部呈疝囊样,质地较软,与正常皮肤一致.脊柱侧弯,弯腰受限.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增厚,胶原纤维增粗,胶原束间阿新蓝染色有阳性物质沉积.  相似文献   
69.
随着心血管科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加。黄丽娟教授治疗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术后再发心绞痛病因有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认识不足、精神过度紧张及介入治疗本身所造成的损伤和手术后的无复流所致的微循环破坏和功能失调;其病机是本虚标实,即以气虚(阴虚)为本,以气滞、血瘀、痰浊及寒凝为标。临床多见气阴两虚、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阳虚损证型,治疗上强调益气养阴、活血通脉宁心的同时应重视调肝、理脾、温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造性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他不仅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对外科亦有精深造诣,文章从李东垣的著作中归纳总结其治疗疮疡的特色,探索其处方用药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