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郁证是中医内科的临床常见病,临床以情绪不宁、心情抑郁、胸胁胀痛,或喉中如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是易怒善哭,或是失眠为主症,多由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所致,其中以肝气郁结为多见,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病等属于本证的范畴。本人应用丹栀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郁证30例,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2.
张志峰 《中医杂志》2011,(20):1723-1725
《诸病源候论》逐病逐候审求病因,阐述了六淫、七情、劳伤、金刃、跌仆、自缢、溺水、毒邪、禀质、水土不伏及触犯禁忌等致病之因。这些论述对后世提出"三因学说"影响深远,在当今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连续28d给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施予电针治疗,取"风府"太冲"穴,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黑质区TH、COX-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中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OX-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介质COX-2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发挥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四逆散对应激模型大鼠胃液pH、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病理形态及胃组织胃泌素受体(GASR)和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II型受体(VIPR2)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心理性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经加味四逆散等干预后,检测胃液pH并评估胃黏膜溃疡指数(UI),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胃粘膜形态学改变,RT-PCR法检测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方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液pH不同程度升高,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液pH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胃粘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弥漫出血、溃疡糜烂,较正常组损伤明显,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粘膜损伤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正常组及各治疗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奥美拉唑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中药高剂量组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较奥美拉唑组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可显著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抑制应激所致胃酸分泌,并可改善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5.
“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与支持,取得重大突破.在全面总结“十一五”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深入探讨“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技术标准分类研究”课题组从战略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水蛭能否通过改善肿瘤细胞缺氧微环境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以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采用MTT法观察水蛭含药血清对EA.hy9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水平;Matrigel基质胶模拟体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小管生成情况.结果 在缺氧条件下,水蛭含药血清能抑制EA.hy926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耐性.水蛭含药血清在低氧时可显著抑制HIF-1α mRNA、VEGF mRNA的表达和HIF-1α蛋白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HIF 1α 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相当(P>0.05),而VEGF mRNA在高剂量水蛭作用后的表达更少(P<0.05).小管形成实验中,水蛭含药血清作用后小管数目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蛭能通过改善肿瘤缺氧微环境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HIF-1α蛋白水平和mRNA的表达,以及降低由HIF-1α所介导的靶基因VEGF 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7.
新九针圆利针与芒针齐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新九针圆利针与普通芒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新九针圆利针组(圆利针组)和芒针治疗组(芒针组),每组40例.圆利针组采用新九针圆利针(0.60 mm×125 mm)在“梨状肌三穴”实施齐刺治疗,芒针组以普通规格芒针(0.32 mm×125 mm)在“梨状肌三穴”实施齐刺治疗,两组均予常规针刺委中、阳陵泉.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痛阈值.结果:圆利针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优于芒针组的77.5% (31/40,P<0.05).两组治疗后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1);圆利针组痛阈值增量明显大于芒针组(P<0.01).结论:新九针圆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确切,优于普通芒针,与其能有效提高局部组织痛阈值有关.  相似文献   
68.
为观察肛门术后伤口愈合1~2个月后肛周潮湿临床病例治疗情况,将52例符合观察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便后使用坐浴II号坐浴并使用牛黄痔清栓及甲硝唑栓塞肛治疗,对照组使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加外用派瑞松软膏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肛周潮湿、瘙痒症状根据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总有效率73.9%(P<0.05)。提示我科坐浴II号配合牛黄痔清栓及甲硝唑栓对于肛门手术愈合后1~2个月肛周潮湿及瘙痒情况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各10只,剩余的120只大鼠采用改良Longa动脉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0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54只。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后1 h开始电针百会、水沟及双侧后三里穴,30 min。正常组及假手术组10只大鼠及模型组、电针组各取9只大鼠于3、6、12、24、48及96 h各时点断头取缺血区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结果:①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有少量Bcl-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6、12、24、48及96 h点均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5),于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电针组Bcl-2蛋白各时点均高于模型组,Bax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病理因素,是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和较强的抗氧化特性.本研究探讨从中药虎杖提取的白藜芦醇及其脂质体制剂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的保护效应,为临床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干预组、白藜芦醇脂质体干预组,以6-羟基多巴胺单侧纹状体微量注射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白藜芦醇干预组及白藜芦醇脂质体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以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脂质体灌胃,20 mg·kg-1,1次/d,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的旋转行为学改变,采用HE染色、Nissl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方法统计黑质细胞总数、神经元总数、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采用TUNEL法检测黑质细胞凋亡,以分光光度法检测黑质区总ROS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阿普吗啡诱导后,出现明显的行为学异常表现,黑质区细胞总数、神经元总数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加,组织总ROS活力显著增强,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脂质体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增加黑质区细胞总数、神经元总数、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组织总抗氧化能力,降低组织总ROS活力.在组织学指标的改善方面,白藜芦醇脂质体的效应较白藜芦醇单体更强.结论:中药虎杖来源的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脂质体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白藜芦醇脂质体较白藜芦醇单体在组织学指标改善上作用更强,可能与脂质体制剂提高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有关.白藜芦醇脂质体可能是更有效的口服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