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临证70 余年,学验俱丰.其精研古典医著,善于挖掘古方,结合现代研究,灵活化裁以疗今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为后人学习中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2.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的"痿证"范畴.河南省中医院王松龄教授对GBS的治疗有丰富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3.
中风,古称四大难症之首,至今仍是一个起病急骤、变症迭出、致残致死率高的疾病。现将笔者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经验略述如下,以飨读者[1]。中风病急性期病情急,变化快,对其急性期的认识正确和治疗得当如否,是关系到如何扭转病机、朝着向愈发展的关键。笔者从中风病急性期病机的认识入手,认为瘀水互结是其它发病的主要原因,瘀,是指血脉发生了瘀积并阻塞。缺血性中风主要是因为血对脉络造成一定的阻碍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脑梗死恢复期(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防治灵方药,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同时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2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方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5.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一般认为本病为脑髓与肝、脾、肾等脏器受损而发生的退行性病变,以肾为根,脾为本,肝为标,关键在于年迈肾亏精乏、气虚痰凝、血瘀风动,治疗上主张填精补髓,熄风解痉、活血化瘀等法。本文从阳微阴盛论治帕金森病。认为阳气为生命之根,阳衰是起病之源,该病多为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所致,治疗上以扶阳抑阴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溃疡汤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胃黏膜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11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聚脉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常规抑胃、护胃、抗Hp等对症治疗)和观察组58例(联合“三部六病”溃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胃黏膜变化及炎性反应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0.18%(P<0.05);两组反酸烧心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余临床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部六病”溃疡汤可有效改善聚脉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症状,减轻炎性反应程度,促进胃黏膜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扶正护脑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分别于术后6h、24h、72h 3个时相点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观测其IOD值;并与血清CK-MB、cTnI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HSP70阳性颗粒主要在心内膜下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其IOD值亦明显升高,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均能明显增加HSP70蛋白的表达,升高其IOD值。IOD值与cTnI、CK-MB含量呈正相关。结论:HSP70对脑出血诱发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扶正护脑胶囊通过提高HSP70的水平,减轻脑出血后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29.
目的:考察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a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弥可保片治疗,试验组接受当归四逆汤治疗。检测血液指标包括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Toronto评价神经功能。肌电图检测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波幅。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HOL、TG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组神经症状评分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MNCV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正中神经和SNCV腓总神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正中神经运动传、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传导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四逆汤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30.
失眠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其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亟需进一步探寻更有效、稳定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基于对老年人体质的辨识,对其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有独到的见解。文章将近年来中医学对失眠发生发展的机制探讨、不同辨证分型的认识、临床各类治疗方案进行梳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3个方面全面认识本病,以期拓宽老年失眠症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