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149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81.
中医证候规范方法学研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证候学说是中医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对证候进行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证候是由许多不同的要素所组成,在这么一个具有高维性的复杂系统中,要想找出其内在规律,制定一个既涵盖证候实质又具有简便、实用性的标准和规范,需要以传统规范为依据,运用现代语言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阐释和研究,以症状体征以及客观指标为立足点,以临床实践为准绳,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多途径结合的方法,对中医辨证规律进行阐释和总结。  相似文献   
82.
糖脂灵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脂灵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的特点及变化,探讨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病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3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治疗前后查体重及腰臀围、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并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受试者进行β细胞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在糖脂灵治疗前后体重及腰臀围、血糖、血脂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治疗前糖尿病前期患者较健康肥胖者一相分泌峰变低,一相分泌总量也随之下降,糖脂灵治疗后糖尿病前期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总量及峰值均增加.结论:糖脂灵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积极干预能够恢复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而一相分泌功能的恢复是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糖恢复正常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3.
亚健康人群症状学特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寻找亚健康状态的常见症状。方法以“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中1828例亚健康人群为样本,问卷中躯体、心理及个人禀赋方面的59个症状为症状学分析数据库,通过频数与均数分析、相关分析及判别分析对症状进行筛选,最后通过决策树分析考察亚健康人群的症状学特征。结果由59个变量中筛选得到26个变量为亚健康常见症状,进一步决策树分析得到睡眠不好、疲劳、咽干、眼睛酸胀、疼痛、心中空虚是与亚健康关系较大的症状。结论睡眠不好、疲劳、咽干、眼睛酸胀、疼痛、心中空虚是与亚健康关系较大的症状。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开郁清胃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9周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的动物随机分成模型组、开郁清胃组和文迪雅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清蛋白、基础胰岛素等,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整体的胰岛素抵抗,静脉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细胞功能,应用EnVision方法测定胰岛细胞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IRc)、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同时具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异常和血糖的增高,开郁清胃方和文迪雅都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糖代谢和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细胞IRc和IRS-1的表达。结论开郁清胃方可以确切地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糖代谢,其机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二是胰岛细胞功能的改善。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是其改善胰岛细胞功能的重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5.
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评定标准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的疗效,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没有对患者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用现有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针灸治疗的疗效是不全面的,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从患者的临床症状着手,建立患者报告的临床症状结局评价体系,以完善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86.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索难治性青光眼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自主设计的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下外滤过术对在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共11只眼(10例)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9只眼(8例),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未能控制者2只眼(2例)。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切口无明显出血。术后前房加深8只眼,不变3只眼。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轻微,1只眼前房少量渗血,4只眼少量玻璃体溢出切口,无玻璃s体出血。术后1周全部术者眼压在3~12mmHg,在3。8个月观察内眼压6~18mmHg者8只眼,3只眼术后1月眼压26~31rnmHg,经再次手术行纤维瘢痕切除术后眼压正常。有1例经超声探查有小的局部脉络膜脱离,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该手术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手术方法,较少出现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7.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分类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理分类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预先设计的观察表和临床证候诊断标准,按八纲、气血及脏腑辨证的原则,对中晚期NSCLC患者进行详细的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NSCLC在腺癌、鳞癌中出现较多的证型有:气虚,分别为114例次(36.08%)、69例次(28.63%);血瘀,分别为80例次(25.32%)、54例次(22.41%);痰湿,分别为43例次(13.61%)、35例次(14.52%);阴虚,分别为30例次(9.49%)、31例次(12.86%)。这些证型出现的频度在鳞癌和腺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腺癌、鳞癌证候均以气虚、血瘀证候为主,气虚中尤以肺、脾气虚证最多。这些证型出现的频度在鳞癌和腺癌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8.
强心复脉颗粒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强心复脉颗粒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方法复制大鼠血瘀模型。强心复脉颗粒灌胃后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结果强心复脉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切率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强心复脉颗粒能改善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指标,降低低切率下的全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且较复方丹参片好。  相似文献   
89.
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要建立标准组分的配伍方法,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主要组分,剔除有毒组分,还要建立组分剂量配比的方法。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有效组分配伍的意义在于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和安全有效,提高疗效,节省药材,减少毒副作用。通过上述工作创制成分清楚,机理明确的现代中药。现代对中药化学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医药学面临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靠单一成分难以获得最佳疗效为有效组分配伍新药提供了新机遇。因此,从传统有效复方中寻找最佳配伍,从成分清楚的单味标准组分中按中医理论组合最佳配伍,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中药研制的一贯模式,相信可以为中医学术进步及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0.
11批生脉注射液的质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1批生脉注射液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脉注射液中的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g1的回归方程A=1674763X+18802。r=0.9996;人参皂苷Re的回归方程A=1255032X+16807,r=0.9995。平均回收率为人参皂苷Rg1 102.0%,RSD为2.9%。人参皂苷Re101.6%,RSD为3.00%。结论:人参皂苷的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检验生脉注射液,作为评价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