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83篇
内科学   35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65篇
外科学   473篇
综合类   448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66篇
  16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锁骨骨折占成人骨折的2.6%~5.0%,占肩带损伤的35%~40%,其中锁骨远端骨折占锁骨骨折的21%~28%,对于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至今仍存在争议,其骨不连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锁骨中段骨折.非手术治疗导致骨不连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0%~40%,手术治疗虽能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和满意的功能恢复,但有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潜在危险.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被提出和应用,本文就锁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损伤分型及治疗方法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福辛普利及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等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后24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AMI组,福辛普利组(10mg·kg1·d1),普伐他汀组(20mg·kg1·d1),普伐他汀(20mg·kg1·d1)加福辛普利组(10mg·kg1·d1),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组(n=8)。术后24h开始直接灌胃给药,AMI及假手术组大鼠灌等量生理盐水。用药42天后,测定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TNFαmRNA的表达,酶谱法测定左室心肌MMPs活性,并测定心室重量/体重。结果梗死面积在AMI及各治疗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MI组比较,福辛普利、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均使AMI组增加的左室舒张末压、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相对重量下降(P<0.05~0.01),使下降的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不同程度增加(P<0.05~0.01)。福辛普利、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分别使AMI组表达增加的TNFα降低29%、26%、33%(P<0.01);使MMP2活性水平降低25%、30%、35%(P<0.01);使MMP9活性水平降低20%、18%、24%(P<0.01)。联合用药较单用福辛普利或普伐他汀,对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压最大上  相似文献   
63.
周超  孙耕耘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41-1544
目的调查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近10年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学构成与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比较两个不同时间段(1996年6月~2001年6月和2001年7月~2006年6月)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结果10年间,有完整病历资料、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236例,VAP发生率为44.34%(538/1236);在538例VAP中,2种及2种以上致病菌感染占56.51%;革兰阴性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为VAP的主要致病菌(68.63%)(385/561);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VAP的主要革兰阳性致病菌(75.40%)(95/126);真菌占20.98%(183/872);铜绿假单胞菌在两个时间段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不动杆菌属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8.23%~15.23%);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敏感性明显下降,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显著升高(18.75%~71.4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是我院VAP的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10年间,致病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菌性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临床初始经验性治疗面临更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 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 DK 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预防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小儿60例,分为Ⅰ、Ⅱ、Ⅲ3组,3组患儿均采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术后分别采用0.10 mL/kg 的0.90%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1.00 mg/kg 丙泊酚静脉注射1次和1.00 mg/kg 丙泊酚静脉注射2次,比较 3组患儿术后30 min 内躁动的发生率,并对患儿进行麻醉苏醒烦躁评分、Aldrete 改良评分和苏醒时间及出室时间比较。结果Ⅰ、Ⅱ、Ⅲ组患儿30 min 内躁动发生率分别为65.00%、25.00%及15.00%,3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儿在麻醉苏醒烦躁评分、Aldrete 改良评分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儿出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采用1.00 mg/kg 丙泊酚静脉注射2次,预防小儿术后躁动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中国药房》2015,(35):5027-5029
目的:为索拉非尼致高血压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索拉非尼致高血压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管理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多靶点抗肿瘤药索拉非尼临床疗效较好,但需长期持续用药,容易引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而减量治疗容易诱导药物耐受,影响治疗效果,但可通过有效血压管理和临床干预得到控制。结论:索拉非尼致高血压不良反应高发,有效预防和积极干预能控制其相关高血压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保障药物治疗连续性。  相似文献   
67.
鞘氨醇-1-磷酸受体1(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1,S1PR1)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其能调节多种下游信号分子和细胞功能。研究发现S1PR1在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激活S1PR1产生致痛作用还是镇痛作用尚存在争议。该文讨论了S1P/S1PR1信号在疼痛研究中的最新观点与进展,以增进对其生物学功能及病理作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病原学特征与生存状况,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和病原学特征,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感染性内膜炎老年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左心82例占82.0%、右心5例占5.0%、左右心均出现病变的患者7例占7.0%,不明确病变位置的6例占6.0%;100例患者中伴有心脏基础疾病41例占41.0%;动脉血培养呈阳性47例占47.0%,检出病原菌47株,以酿脓链球菌为主24株占51.0%;医院感染、血红蛋白<90g/L是影响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生存的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酿脓链球菌,应预防控制其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常规治疗,即丹参2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2w。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每次3粒,每天3次,疗程2w。结果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有效率74·19%,对照组有效率42·8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提示通心络胶囊能较好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缺损。治疗组患侧与健侧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放射性计数比,治疗前ROI比值=0·7668±0·1809,治疗后ROI比值=0·8409±0·1716(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ROI比值=0·7700±0·1911,治疗后ROI比值=0·7983±0·1636(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且能较好改善局部脑血流。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加重1d入院。入院心电图曾记录到41次/分的窦缓。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远端分叉处70%狭窄.置入支架。监护心电图出现漏搏。分析如下:图Ⅰ为模拟Ⅱ导联记录。示窦性心律。75次/分。P—R间期0.28s。第3、5、7心搏后出现长达1.16s的间歇.其中未见P波.长间歇后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R间期0.24s,为房性逸搏。因长间歇是以房性逸搏结束,故未能测得长间歇的P—P间距与窦性者是否成倍数关系.间歇前未见P—P间距逐次缩短。第6、7、8心搏的P波与窦性者不同,考虑为一串三个异位缓慢心律。心电图诊断:①一度房室阻滞;②二度Ⅱ型窦房阻滞;③成串房性逸搏。呈缓慢心房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