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98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T12~L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T12~L5椎体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学特点,为胸腰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1具脊柱标本上对前纵韧带、膈肌脚、腰大肌、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形态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将脊柱胸腰段及腰椎紧密包围其中,形成软组织夹板,各椎间盘将各椎体分隔,形成独立的软组织间室。结论:提出T12~L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概念,该夹板由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组成,诊断胸腰椎骨折时应注意该夹板的完整性;治疗时要利用T12~L5椎体软组织夹板对骨折进行复位,以达到解剖学复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中长期并发症的特点。方法以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3例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样本,观察患者的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3例患者中长期并发症中,假体松动发生率为6.98%、衬垫脱位发生率2.33%、假体磨损发生率9.30%、假体断裂发生率2.33%。结论假体松动、衬垫脱位、假体磨损、假体断裂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中长期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假体尺寸过小、设计缺陷、内侧副韧带松弛、局部应力为诱发各类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临床应视患者的病情,于术中谨慎选择假体,谨慎操作,降低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3.
正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角10°的脊柱畸形,顶椎常为L2/3、L3/4椎间隙~([1])。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DLS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腰背部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应用双生长棒固定治疗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并行双生长棒矫形术治疗的患者25例(男12例,女13例),初次术前主弯Cobb角均大于80°且Risser征≤Ⅰ级。测量初次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T1~S1高度、矢状面最大后凸角,分析患者的矫形效果及脊柱高度变化。同时收集患者初次术前、初次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的肺功能指标及胸部CT,测量患者初次术前、初次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肺容积,分析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初次术前年龄7.8±1.4岁(5~9岁),随访时间40.3±13.1个月(22~54个月),撑开手术次数平均3.2次(3~7次)。冠状面主弯Cobb角初次术前为96.7°±15.5°,初次术后改善为50.7°±16.1°,至末次随访时改善为40.3°±10.9°;T1~S1高度由初次术前23.2±3.5cm增至初次术后31.1±3.8cm,而末次随访时增至36.5±4.2cm,矢状面最大后凸角初次术前为73.2°±18.9°,初次术后改善为47.7°±15.8°,末次随访时改善为41.2°±11.6°。患者末次随访时肺功能指标及胸廓容积较初次术前明显改善。入组患者共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内固定相关并发症7例(8次),近端交界性后凸4例。结论:双生长棒应用于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有助于改善和维持患者肺功能,但仍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7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90-2092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外踝钢板螺钉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对29例外踝骨折术后的患者行关节镜下钢板螺钉取出术。内固定取出术前后行手术瘢痕长度测量及踝关节AOF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关节镜下完整取出了钢板螺钉。内固定取出术后3个月手术瘢痕长度为(2.75±0.49)cm(t=25.154),与初次骨折内固定手术后3个月的手术瘢痕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术后3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为:疼痛评分(30.83±3.24)分(t=12.535),功能评分(40.48±3.50)分(t=3.889),与内固定取出术前踝关节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线评分(9.48±1.55分)(t=0.573),与内固定取出术前踝关节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骨科微创技术,可应用于外踝钢板螺钉取出术。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对膝关节不同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患者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组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00人,采用随机数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后侧方浸润麻醉组(A组)及前方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腘动脉与后关节囊间隙(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posterior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及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区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并于前方结构[髌上囊滑膜、股四头肌肌腱及切口周围]分别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20 mL;B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并于前方结构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如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则临时应用曲马多100 mg口服作为治疗补充。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及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 KS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并统计两组术后曲马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在静息状态下,A组VAS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功能锻炼状态下,两组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KSS及WOM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曲马多用量小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后侧方LIA对TKA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在静息条件下明显优于膝关节前方LIA,并可减少术后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于TKA术后患者,建议加强膝关节后侧方区域的浸润镇痛而非单纯伤口等前方镇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早期的静息痛。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3D打印脊柱侧弯模型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实习的护理专业的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利用3D技术脊柱侧弯脊柱模型讲解脊柱解剖知识、手术过程、脊柱侧弯护理要点、护理理论、护理操作和护理记录书写知识,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最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学生总结、反馈、考试.结果 实验组护理实习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于脊柱侧弯畸形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护理沟通宣教能力,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在骨科护理学中应用3D打印脊柱侧弯模型,利于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知识,全面提升护士素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采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模型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研究高压氧早期干预对缺血股骨头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白兔56只,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 分入7组,正常对照1组(N组)、不同时相模型组3组(M组)及高压氧早期干预组3组(H组),每组8只.参照Yamamoto的方法 对M组及H组进行造模处理.H组于实验第2天开始同时进行2.0ATA高压氧治疗.每组实验结束时间点行MSCT全股骨头灌注扫描.灌注扫描原始图像数据传至GE AW4.3工作站,采用CT perfusion 3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不同解剖部位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功能图,分别测量rBF、rBV及MTT等灌注参数.动物处死,切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各解剖区域M2、M4、M6及N组处理组间rBF值(F=12.365,P<0.001)、MTT值(F=4.99,P=0.00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骨骺区rBV值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24,P<0.001).rBF值表现出造模早期(2、4周组)显著下降,6周组出现不同程度回升;rBV值在股骨头骨骺部出现相同改变;MTT值早期明显延长,6周组出现回落.M2、M4、M6组及N组不同解剖部位间灌注参数(rBF:F=52.190,P<0.001;rBV:F=42.677,P<0.001;MTT:F=3.09,P=0.048)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骨骺区rBF及rBV值下降、MTT值延长较干骺端及股骨颈更为显著.H2、H4、H66组及N组股骨头骨骺区及股骨头干骺端区处理组间r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81,P=0.115;F=1.142,P:0.341),股骨头干骺端及股骨颈rBV值在处理组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F=2.642,P=0.059;F=1.568,P=0.209),各解剖区域MTT值在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1,P=0.347).H2组股骨头rBF、rBV维持在正常水平,H4轻度减低,至H6组出现灌注增加;MTT值维持于正常水平.高压氧各时相组与模型相同时相组各灌注参数比较,rBF值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SCT灌注技术可敏感的探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血流灌注的异常.证实了激素造模的不同时相兔股骨头血流灌注减低,微血管阻力增加的特征性变化,同时阐明高压氧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实验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血流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自我效能和术后疼痛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恐动水平的影响,探讨自我效能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术后恐动水平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康复自我效能感量表、数字疼痛评定量表、恐动症Tampa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疼痛、自我效能与术后恐动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21.0软件建立自我效能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术后恐动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并通过Bootstarp置信区间评估法验证其中介效应。结果 12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恐动得分为(40.27±12.85)分;与自我效能评分呈负相关(r=-0.571,P<0.01),与术后疼痛呈正相关(r=0.766,P<0.01);术后疼痛对术后恐动水平的直接标准化效应值为0.367,自我效能对术后恐动水平的直接标准化效应值为-0.485,术后疼痛对自我效能的直接标准化效应值为-0.716,术后疼痛通过自我效能对术后恐动水平的间接标准化效应值为0.347,总标准化效应值为0.714,占总效应的48...  相似文献   
8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8岁.双上肢酸痛、无力、麻木、发凉3 a,肢体远端症状重,左侧重.专科查体:双侧锁骨上窝处压痛, 叩击痛,并放射至手指;双侧手暗紫色,皮温低, 尺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骨间肌及小鱼际肌萎缩,夹纸试验阳性,左侧明显;左侧Adson试验阳性,上肢外展80°桡动脉搏动消失.颈椎MRI、X线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双侧锁骨下动静脉与臂丛神经受压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