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644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848篇
预防医学   26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56篇
  10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678-2679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HSP)患儿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GC治疗。统计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关节症状缓解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随访评价治疗8w、6个月和12个月两组肾脏受累的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皮疹消退时间、关节症状缓解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w、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肾脏受累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治疗能有效缓解HSP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肾脏功能损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66例进展期胃癌,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SOX(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对照组给予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28/33,84.9%,对照组为24/33,72.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451,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食欲下降等;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27±7.15个月和17.84±4.5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33,P<0.05)。结论〓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实行集中管理及全程质控的效果。方法医院加强CSSD的硬件建设,培养员工的整体素质,对手术室、全院多个专科的手术器械及消毒物品通过及时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加强对外来器械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并成立质控小组,开展全程质控工作。结果实行集中管理一年后的各项工作质量指标与实行集中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SD只有实行集中管理及全程质控,才能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37-2338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手部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时间分为两组,每组55例,行延迟整形治疗者设对照组,行早期整形治疗者设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整形修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均表现为感染、臃肿、植皮坏死与麻木等,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行早期整形治疗具显著效果,其可提升创面修复优良率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481-2482
选择自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本医院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UD、SAL联合IB三联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UD联合SAL雾化吸入治疗。统计两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以及潮气量和呼吸频率(RR),并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5.4±1.4)d、(4.5±1.4)d、(5.0±1.2)d和(8.3±1.3)d,对照组为(7.4±2.3)d、(5.8±2.4)d、(6.9±2.2)d和(12.1±2.4)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D、SAL联合IB三联雾化吸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检测指标,缓解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是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的患者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160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药物麻醉,试验组给予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行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药物麻醉,对比分析麻醉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的瑞芬太尼用药剂量(0.102±0.004)μg/(kg·min)及喉罩拔出的时间(8.4±1.3)min、睁眼的时间(7.6±2.1)min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瑞芬太尼用药剂量(0.598±0.007)μg/(kg·min)及喉罩拔出的时间(12.2±1.5)min、睁眼的时间(13.3±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67例伴有快速型心律失常症状患者进行研究,以简单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4),给予对照组常规急诊治疗,治疗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血压、心率指数。结果治疗组治疗效率,相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压、心率指数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效果可观,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与心率指数,安全性与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主要照顾者中应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模式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的80例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结果 入组时及出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活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月及出院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评分及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主要照顾者中应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照顾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量、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硬膜下血肿均有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C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DL-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血肿复发率为12.5%,观察组未见复发,对照组的血肿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与单独应用钻孔引流术相比,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残留血肿吸收及减少术后血肿复发,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71-73
目的探究丁苯酞药物对伴有慢性肾脏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行治疗伴有慢性肾脏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丁苯酞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综合治疗方式。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短期卒中复发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安全性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72.0%,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3.0%较为优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评分较为优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13.0%,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0%较为优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短期卒中复发率12.0%,观察组的2.0%较为优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伴有慢性肾脏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药物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短期卒中复发,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